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董烨  李永斌  张勋 《科技信息》2011,(22):I0385-I0385,I0387
电力工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是未来新建变电站的主流。结合智能变电站对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基于IEC61850标准,构建了面向智能变电站的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各类设备状态监测智能终端模块统一采用IEC61850标准进行建模,实现了全站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传输、汇总和诊断分析,为未来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存波 《甘肃科技》2013,(24):50-51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是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实施监控与保护变电站可靠、安全、稳定的运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不断地扩大,电网中的输电线路也越来越复杂,便导致继电保护的装置随着输电线路的变化而增多,电网中,需要检测的节点数量等通信的通道量都有了一定的增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加大了工作人员的日工作量。智能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在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合理有效地解决了检修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对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变电站状态检修的概念,阐述了当前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三个环节深入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给变电站状态检修带来的深刻变化,最终得出智能变电站的状态检修将从人工步入智能,从关注设备可靠性转变为关注电网的可靠性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智能电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当下智能变电站光纤链路测量效率低下的缺点,文章设计了一种变电站光纤链路在线诊断监测系统与继保光纤智能测试仪。光纤链路在线监测系统由分布式智能诊断中心和在线监测后台组成,具备光口发送功率实时测量、在线监测及状态诊断功能,能直接对运行设备、停运设备实时开展测试,实现智能电子设备(inteb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D)光口发送功率全寿命周期的在线监测诊断;继保光纤智能测试仪实现了对停运设备光口接收灵敏度的多通道、高精度、自动化一键式测试。在动模实验室对开发出的实物样机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在线诊断监测系统与继保光纤智能测试仪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所中所应用的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条件下,利用变压器在线监测、GIS在线监测、避雷器在线监测等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对全所电气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实时显示、诊断分析、故障报警和参数设置。并指出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220kV云会智能变电站为例。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变电站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要加强电力设备的检测维修工作。传统的监测手段主要依靠人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运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实时监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文中不仅对电力设备故障检修史进行了介绍,而且分析了设备常见故障、故障诊断方法及在线监测技术,为提高设备维修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对状态监测技术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四川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经验,提出状态监测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集成方案。智能主变压器状态监测单元的功主要有:监测变压器绕组温升、监测变压器油温、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情况、监测套管的绝缘状况、监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构成气体成分并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屾  张扬 《广东科技》2013,(24):103-104
现代电力的工业向超大容量以及高电压等级方向发展,这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作为一门新技术的红外成像技术,其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在对设备热状态进行成像方面具有直观、快速等优点。阐述了变电站原有设备红外监测方式的缺陷,分析了电气设备红外温度在线临测系统在变电站应用的必要性与操作。  相似文献   

9.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电网运行数据信息采集、智能调节等任务。智能变电站为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应当重点加大智能变电站及其技术的研究,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智能电网发展服务。基于此点,该文从电子式互感器技术、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以及在线五防技术这三个方面对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故障和运行状况做出快速反应,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从而不影响无故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网系统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基于智能变电站及其继电保护在当前智能电网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本文对包含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在内的继电保护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实际的继电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变电站技术与设备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电力设备的运行效果.因此该文将对变电站设备维修及其状态诊断管理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通过先进、科学的智能技术,实现通信平台网络化,电站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具备信息监测与手机等功能,确保人们供电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对于220kv的变电站而言,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运行,网络通信作为系统功能发挥、运行可靠的重要保障,如果未认真研究智能化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必然影响变电站运行,对电力系统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所以,对于智能变电站,开展自动化系统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变电站无人值守电网运行模式的推进,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现阶段辅助系统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运维管理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好支撑"调控一体、运维一体"的技术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现有辅助控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具体需求。结合变电站信息交互、智能联动等具体需求,从后台实现方式、站端设备配置、专家系统3个方面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建设思路,并介绍了辅助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展望了未来变电站的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高压断路器运行状态监测的方法,并对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阐述,指出在线监测技术监测的内容丰富,并能迅速的对信息进行处理,对提高断路器故障的预防、识别、分析、诊断和处理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提出为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在高压断路器设备上应用在线监测技术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高压开关设备制造厂商在产品研发时考虑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在运营中具备实时控制、在线协作等性能的变电站。该文针对内桥备自投装置与常规装置异同点进行分析,结合内桥备自投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研究内桥备自投装置在全站文件描述、压板配置保护、过程层设备、检修状态中的实际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稳定性,加快智能变电站的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与公共安全状态的远程监控及智能化防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按照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设备选型布置需求进行数据库开发设计,采用三维模型实现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三维设计成果的共享,通过三维设计模型校验和红外双鉴三维建模完成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三维设计,并对三维建模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三维建模输出结果。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进行变电站三维建模的输出功率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运维闭环管理处理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及智能化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发展及现状,论述了状态监测将向着智能型、系统性的状态智能管理系统发展,介绍了状态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指出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发展新型的状态监测系统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东 《广东科技》2014,(12):54-55
智能一次设备不仅是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础,还是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主要部件,设计智能一次设备框架的设计对变电站智能化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介绍了变电站智能化的智能一次设备框架设计方案,根据变电站智能化在实际运行时的需要来设计智能单元,选择科学的配置方案,使智能变电站能够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刘鑫 《科技信息》2011,(12):I0403-I0404
本文对机械故障诊断和振动监测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设备振动故障分析、振动测量在机器状态监测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论述了机械故障诊断与振动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变电站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变电站就是基于智能技术之上的一种先进系统,运行效果要比普通的变电站高很多。无论是传统的变电站还是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中,继电保护都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因此,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继电保护的检测和调试工作,本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测与调试方法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