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总结天津山岭子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流体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通过水化学方法研究了雾迷山组热储流体水化学特征,形成机理及其赋存环境。结果表明:山岭子地热田雾迷山组地热流体的矿化度在1~2.2g/L之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HCO3-Na型,与奥陶寒武系热储流体离子组分特征相似;雾迷山组水化学样品点在Na-K-Mg平衡图中位于不平衡区。可见雾迷山组地热流体与上覆基岩热储存在水力联系,离子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地热流体水化学成因主要为混合作用、碳酸盐溶解、阳离子交替吸附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支持中深层地热资源取暖产业化发展,寻找热资源储量大且易于开发利用的地热聚集区和研发相应的高效率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至关重要。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完善了地热系统源通储盖分析理论原理和地热储层聚热机理的识别方法。在华北牛驼镇凸起上确定了首个大型岩溶热储,并且提出了二元聚热模式,在原有模式上发展为沉积盆地中低温对流-传导复合型地热系统。这是在华北克拉通独特地质构造-热背景上形成的渤海湾盆地特大型地热聚集系统。这个以中上元古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岩溶热储,储层厚度大,温度高、储层孔渗性好、水质优、易开采、好回灌。针对这类热地热资源可持续开采而研发的采灌优化设计技术和动态监测与数值模拟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热储开采技术。我们基于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自2009年起,在河北雄县实施了百万平方米级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清洁取暖示范工程。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与2014年被国家能源局认定为“雄县模式”,并向全国推广。该项目超过了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地热取暖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同类地热取暖工程。经过5年以上的运行监测和检验,项目实现了百分之百回灌的高质量发展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热清洁取暖示范工程。基于大华北地区和全国同类热储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类似的热储还有很多,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招远市位于山东省的东部,胶东半岛中部偏北。招远市城东地热田属中、低温地热田,且具有埋藏浅、水量大、温度高、等有利于开发条件,在成因上与东西向断裂与玲珑、招—平断裂带的交会复合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有效的利用好地热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古岩溶储集体三维建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古岩溶储层建模方法适用性的分析,从加强古岩溶储集体发育模式在建模中的约束作用的角度出发,探索一套垂向划带、平面分区、断裂优先的古岩溶储集体三维展布建模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三维建模,并说明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单井储集体识别与垂向划带,岩溶古地貌恢复与平面分区,地震约束数据的选用,建模算法与地质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垂向上可以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溶蚀带、径流溶蚀带及潜流溶蚀带,平面上可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洼地3类岩溶古地貌;古岩溶储集体发育与地震相干体具有较好的概率相关关系;基于垂向划带、平面分区、断裂优先方法建立的储集体三维模型与油田生产实践相符。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乳源县青岗地热田成因特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运祥 《科技信息》2009,(22):295-295,297
近年来地热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广东省乳源县青岗地热田就是其中的一例。本文通过探索其威因特征为评价地热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波阻抗属性可以较准确地识别大型溶洞而不能识别小型溶洞的特点,结合岩溶发育模式,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溶洞储集体三维地质建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溶带溶洞储集体对应不同的波阻抗分布范围,因此对不同岩溶带采用不同波阻抗属性值截断,根据岩溶模式人机交互修正的方法建立大型溶洞模型;小型溶洞具有与大型溶洞相似的岩溶成因和发育规律,可以以不同岩溶带的大型溶洞模型作为训练图像,以单井识别的小型溶洞储集体为硬数据,以小型溶洞发育概率为软数据,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建立小型溶洞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吻合硬数据,又可以反映溶洞储集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柱盆地岩溶发育特征,以某工程为例,对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机理和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对今后在该区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赤峰南部-朝阳地区地热田成因及地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赤峰南部—朝阳地区地热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研究其地质构造、水源补给、浅部冷水混合作用影响等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地热田成因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在地形高差和相应的水力压差的作用下,近东西向导水断层汇集补给区大气降水,并成为地下深部径流通道,地下水经正常或偏高的大地热流加热后,在近东西向断层与导水性差的另一条断层交汇部位的构造破碎带上涌形成地热田。  相似文献   

9.
剑河温泉出露处为大面积分布的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变质岩,受构造断裂控制,挽近期活动断裂带发育,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地热勘查属带状热储类型。由于带状热储量的不可逆和有限性,开发利用时应合理计算和严加保护。  相似文献   

10.
板桥凹陷是黄骅坳陷的次级凹陷,在古近纪属滨海湖沉积环境。通过岩相、沉积建造以及介形虫等分析,认为东营二段下部属古蓟运河三角洲滨海湖沉积,前积层厚度大于100m,上覆地层达大于1800m,具有地热地质"储""盖"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球物理化学等分析方法,对太原东山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东山岩溶水具有分区特征的结论。结论对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东山岩溶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城岩溶盆地成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岩溶盆地,它的成因不仅是溶蚀、溶解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构造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整个盆地内碳酸盐岩广布,占总面积82.1%。其岩溶发育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都有独特特点。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特殊的岩溶景观。特别是目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叠加和介入,促进了岩溶发育和发展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张其寨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祁家川流域地下热水采集样品进行测试,采用Piper三线图、兰格利厄—路德维金图解、14C测年、钠氯系数、加氯系数、脱硫系数等评价方法对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补给源、年龄、水化学成因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张其寨地热田地下热水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主要源于南部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深部循环的地下热水,年龄大于43. 5 ka。(2)地下热水钠氯系数[r(Na)/r(Cl)]为1. 003,加氯系数[r(Cl)/r(SO4+HCO3+CO3)]为15. 356,脱硫系数[r(SO4)/r(SO4+Cl)]为0. 043,主要受岩盐层的溶滤作用,具有埋藏深度大,封闭程度高,变质程度强烈等特点。可作为地热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明辉  郑光琳 《科技资讯》2007,(24):218-218
河北曲阳灵山溶洞是典型的北方喀斯特地貌,属上亿年来地壳变迁形成的裂隙式天然溶洞群.洞内石花、鹅管、钟乳石、石峡谷、石毛等岩溶形态齐全.本文从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地貌和化学成分对岩溶发育、演化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地热热储二维分布模型,对地热生产过程中地热热储的压力响应和冷却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利用地热尾水回灌和井内换热相结合的新型对井系统。该系统采用采水井内换热器和地面套管式换热器,既可节省保温费用,又可减少散热损失。根据井筒传热模型,建立了井内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得出了井内换热器的最佳长度为360m。  相似文献   

16.
地面塌陷所表现出的若干特征,利用传统理伦观点难以解释.通过对岩溶地面塌陷力学成因进行分析,从岩溶塌陷的特征、岩溶水动力循环条件、岩溶塌陷的立体空间配置等方面研究岩溶塌陷特征.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地热热储二维分布模型,对地热生产过程中地热热储的压力响应和冷却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利用地热尾水回灌和井内换热相结合的新型对井系统.该系统采用采水井内换热器和地面套管式换热器,既可节省保温费用,又可减少散热损失.根据井筒传热模型,建立了井内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得出了井内换热器的最佳长度为360 m.  相似文献   

18.
遇到大规模的岩溶塌陷区域,通常采用绕避的方法。由于工程建设需要等原因不得不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时,通常采用垫填法、加固法、跨越法、桩基法等方法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9.
在旅大市金县南面滨海地区的一处海面上,入夏落潮时,可见到海水翻花的现象,它是从黄海水域海底龙眼泉里涌出大量淡水所造成的,雨后泉水呈微乳白色。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引起了地质、水文、地理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为缺乏水源的旅大滨海地区,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淡水体这类水源提出科学依据。该淡水体海中龙眼泉,位于辽东半岛金州地峡南侧,杨屯的南崴子海蚀崖下,离海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区马尾松群落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岩溶山区生态重建示范点都安县三只羊乡岜马屯和全州县白宝乡行水田村的两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的外貌及结构特征、种类组成、土壤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相似性对比研究,并与砂、页岩地区的马尾松群落进行比较.得出:在特殊的情况下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土壤形成酸性,是岩溶山区能形成马尾松群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