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十三五"时期马鞍山科技创新回顾 "十三五"时期,马鞍山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创新条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7年台州实施"科技新长征"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产业依托、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人才引领、机制保障,努力营造最优创新生态,为建设创新强省,推动台州高质量发展、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记者:我关注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核心地位",也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以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为着力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榆林市科技局的工作安排,下面我就科技支撑"追赶超越"的战略机遇谈几点意见,抛砖引玉,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总体思路榆林市科技局局长谢军与相关领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局,审时度势,提出"培育‘三新’科技创新载体,支撑‘追赶超越’战略机遇"的工作思路,体现了我们科技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陕西"追赶超越"注入榆林动力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创新推动"是安徽省"十一五"时期的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实施创新推动战略,旨在把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安徽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省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发挥后发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加快崛起的首要推动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池州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优化、群众生活优越"的"三优"池州努力提供科技支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突出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一、突出政策激励抓转化在国家修订并颁布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之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安徽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源头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产业创新取得新成效,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后,科技工作将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的总要求,坚定不移的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作为为引领新常态的总体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努力实现"科技宜宾创、产品宜宾造"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策略,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福建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不足,提出"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对策,为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以来,宿州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加快科技改革创新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2014年,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安庆市科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紧紧围绕"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创新型安庆的战略部署,以"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突出"发展、创新、服务"三大重点,力争在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整体提高全市科技进步水平,为"立足第一方阵、实现两个率先"发挥更加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为西藏科技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林芝市如何紧抓发展机遇,加强谋划和布局,有序推进地区科技创新加速发展,是林芝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林芝市科技创新发展形势分析1.1外部环境分析(1)国家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创新驱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大省,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所作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下,肩负着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历史责任与光荣使命。近年来,广东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紧密结合自身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把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全市科技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谋划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两美"嘉兴和江南水乡典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创建省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努力创建省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和具体举措,推进沪浙协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定位为引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全局的重心,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优先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创新载体,配套科技体制改革,改善创新环境,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为中部地区创新高地正加速崛起。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舒城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把握"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的发展方向,结合全县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舒城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为"调转促"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舒城县也先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  相似文献   

18.
正一、浙江创新智库建设进展浙江创新智库建设总体发展思路为"一库三中心",即浙江有影响力的引领型特色创新智库,科技信息资源中心、科技大数据中心、科技全媒体中心。(一)提高战略研究能力,建立科技决策支撑体系一是聚焦全省科技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包括浙江"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地市科技创新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等。二是聚焦重点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是一所百年老院,建院以来始终聚焦浙江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独特的科技支撑作用。随着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浙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对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将科技创新成果向农业龙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以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科技"三评")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评价被上升到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言,科技评价制度就是风向标和指挥棒。如何树立正确的科技评价风向标和用好科技评价指挥棒,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文章结合"三评"改革的探索实践开展科技"三评"改革研究,在深入研究分析科技"三评"改革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三评"改革的对策建议,为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加快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