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监控社会"的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其社会心理根源在于政府、市场和媒体三方联合操纵民众的恐惧情绪。其中,政府把民众的忧虑从系统性风险转移到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上,通过"转移恐惧"巩固了政治合法性;市场通过"夸大危险"和形塑"孤立的个人"来"塑造无能感",进而催生了日益增长的监控产品需求;媒体则通过刻画"可见又不可辨的他者"形象来"制造危险",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通过监控来缓解恐惧绝非治本之策,因为它最多只不过是一笔不划算的"恐惧交换",即用人们对监控者的恐惧(人造恐惧)取代人们对他者、对危险的恐惧(自然恐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指称理论认为意向性是指称的关键,即意义内在于人的思想.对此普特南提出了反对意见,他通过孪生地球等思想实验来说明心理表征不是指称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其功能主义的反思,他认为心理表征甚至也不是指称的必要条件,他的"语言社会劳动分工"论揭示了意义的社会结构.他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对意义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可以反驳"消去主义",为自然齐一性提供一定的辩护。康布里特基于"自我平衡性质说"回应归纳问题,他接受一种弱的自然齐一性,但是他的方案难以摆脱关于归纳的解释循环。类本质主义和"自我平衡性质簇说"都采用描述自然对象性质的方法解释自然类,而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它们都存在解释划分或使用自然类的实际的问题。关注关于自然类的新解释,有可能为研究归纳问题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他从事着"不登大雅之堂"的事业;他是中国的"公厕大王",把移动厕所摆满了大街小巷;他的厕所将被"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带往太空;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主场馆外会出现一批披挂着蓝色"协力"广告牌的移动厕所,全球各种肤色的人们都将使用他的厕所.对于一个商人而言,这将是一个辉煌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邮票的诞生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了,5月6日正式使用。这就是以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为图案的面值1便士的邮票。由于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罗兰·希尔,他原来是一个教员,一生为改革邮政作了不懈的努力。由于他对发展邮政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他去世前被授予伦敦市荣誉市民的称号。1979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许多国家为他发行了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6.
曹劼 《科学大观园》2011,(14):21-22
英国人罗布·霍普金斯原本是一名农业学家,他在爱尔兰执教"永续农业",这属于模仿自然界的可持续农业学科。2004年,霍普金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一堂"产油峰值"的演讲,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离不开他的汽车,可是人类依赖化石燃料的黄金时代早已进入倒计时。这让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研究的"永续农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所学找到一个可以在能源,食物,交通以及住房  相似文献   

7.
<正>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心理衰老的表现1、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5,(7):36-37
古罗马考古发现的克娄巴特拉的头像2000多年来,肯定有足够的关于这位历史上最有魅力的女王的传说和神话。直到1996年,海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奥才在亚历山大东港发现了克娄巴特拉女王沉没的安蒂亚霍多斯岛。“奢侈豪华、与众不同、色彩绚丽”,戈迪奥这样描绘这座充满了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悲惨命运的水下宫殿。戈迪奥不仅发现了克娄巴特拉和凯撒所生的儿子凯撒里翁的玄武岩上身雕像,而且还发现了安东尼自杀的地点:安东尼是克娄巴特拉的最后一位情人和丈夫,当他的死敌渥大维占领了亚历山大后,他可能逃到一个狭长的半岛上。据说公元前30年,安…  相似文献   

9.
"意识的高阶表征理论"通过高阶的心理状态与一阶的心理状态间的外在的表征关系来解释现象意识。不过,它们面临着一个"来自亲密性的异议"。克里格的"自我表征主义"试图诉诸"构成表征"观点对此异议进行回应。他的回应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地解决"误表征"问题。然而,在面对"极端的误表征"和"温和的误表征"两种情况时,"构成表征"仅可以回应前者而对后者却无能无力,因而克里格的"自我表征主义"的回应策略同样面临着异议。  相似文献   

10.
陈建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自始至终坚持"学贵讲、尤贵行"的教育治学理念,始终主张教学和科研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他的教育治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科学兴国,坚守诚意;教学相长,知行合一;与时俱进,应用创新;因材施教,注重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不够自信会表现在他的心理和行为上,不够自信的一个结果往往会造成自卑,进而造成自我膨胀。自我膨胀其实是自卑的一种体现。该怎么克服自卑呢?你知道自我膨胀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自卑的一种心理防范。自我膨胀,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而过度自负,不仅有损心理健康,还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自我膨胀实质上是在  相似文献   

12.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贪污者,人们对他的研究实在已经够多够细了.不过,人们往往过多渲染了和珅火箭般蹿升中体现出的钻营功夫,而忽略了乾隆晚年的独特心态.事实上,和珅现象不过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产物.如果在乾隆中青年时期,和珅绝无机会爬得那么高,当然,后来也不可能跌得那样重.可晚年的乾隆被两个矛盾所困扰:一个是大权独揽的政治信条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一个是不断泛滥的物欲和"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的术士、是"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4.
<正>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勇敢、勤奋、功绩卓越,创造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时说:"小时候,我们家很穷,父母都是靠出卖苦力为生。那时,我父亲是一名水手,他每年  相似文献   

15.
莱奥那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工程师、水利学家,在诸多领域展现自己非凡的天才。芬奇是莱奥那多·达的出生地小镇的名称,并不是他的姓名。这个小镇非常幽默、优美,也许对他的成长成才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生母叫卡捷耶娜,很漂亮。达·芬奇是个私生子,从上由姥爷抚养、教育他。小伙伴们嘲笑他,心理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少年达·芬奇,被姥爷送到一个作坊拜师学画画、机械制作等。这无疑培养了他的艺术细胞,锻炼了灵巧的双手。达芬奇20岁加入当地绘画协会,受到更多良师的请教,有机…  相似文献   

16.
初识彭兴礼,是在"全国首届表面工程维修领域新技术"研讨会上;再见彭兴礼,是在由中国印刷行业协会"全国印刷机不解体修复新技术培训班"上;最近一次与他接触,就是在采写本文之前的采访中.但每次相见感觉不同:第一次,他像一个演说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第二次,却像一个学者--温文而雅,学富五车;再次单独见到彭兴礼,更觉得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朴实无华,心存高远.  相似文献   

17.
<正>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心理衰老的表现有: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知识论的一个特点乃是"信念优先",主张以信念为核心去说明知识;蒂莫西·威廉姆森颠覆了这种看法,创造性地提出"知识优先"的观点,认为应以知识为核心去说明信念。首先,在威廉姆森看来,知道是最一般的事实性心理状态,批判了心理透明性的观点,说明信念并不比知识更基本。其次,通过比较信念、真信念和知识,得出真信念不是心理状态,进而表明信念无法说明知识。再次,通过对传统知识定义的分析指出,就算信念可以说明知识也必将陷入循环论证。不过,威廉姆森的这一系列主张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彼德 《科学大观园》2010,(20):44-46
<正>提起福特汽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福特汽车公司和他的创始人"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是他使福特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出生在密歇根州一个自耕农家庭。他生性喜爱摆弄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把一只表拆开再装好。不久他除了修理自己家里的钟  相似文献   

20.
<正>从讲解志愿者开始,高源在讲解的舞台上一站就是10年,他不允许自己懈怠,不然心里仿佛有个亏欠。高源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今年8月,他代表北京赛区参加全国科普界最高比赛规模的科普讲解大赛,经过半决赛、决赛异常激烈的"厮杀",高源站到了最后,获得全国一等奖。高源的办公室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老楼的顶层,走进去,如同走进旧时光。在他不大的工位里塞了四五个书架,少儿教育、少儿心理以及各科学门类的专业书见缝插针摞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