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秀华 《科技信息》2009,(30):165-165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称赞语的比较与分析,揭示它们的语用差异,力图概括出两种语言文化中存在的恭维原则,从中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龚长华 《长春大学学报》2013,(3):291-294,306
语篇在不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同意义。从1952年Zellig Harris首次提出"语篇分析"这个概念以来,语篇分析发展迅速。从文献上看,语篇分析独立于语言学研究,可以在多种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实践证明,功能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组成,它将语言层次思想、语境思想和语法分析应用于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识解经验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政策的逐步实施,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的土家语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也逐步向更加深入的方面发展。近年来,国内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者都对土家语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调查,并出版或发表了相关的著作和论文,使得土家语越来越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将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在语言学方面的土家语研究著作、论文进行简要的综述,希望能对土家语研究学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土家语及土家语濒危的原因、使用现状以及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外语教学的重点不应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语言能力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在60年代下半期开始,70年代已逐步形成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80年代,外语界同仁对语篇教学已有了共识.但由于受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仍停留在语言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篇章的整体性,从而造成了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温胜超 《科技信息》2007,(36):189-189
网络语在青少年中十分流行,甚至在他们的作文中老师们都可以发现网语的使用,这是的语言学家,教育者,老师们意识到语言规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现在语言学界对网语使用有正反两种看法。对网语的使用应该严格的限制还是放宽使用,网语是语言的一种变体与否呢?作者将在本文中以符号学的理论论证网语的存在的可行性以及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张琴 《科技信息》2010,(35):I0138-I0138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大量委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一共同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的特征,翻译正是建立在语篇而不是字、词上,因此翻译也需要具备这两种特征。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对朱纯深和杨宪益夫妇翻译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研究,从这两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因属于不同语言体系,而必须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衔接和连贯。  相似文献   

8.
韩特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67-67,69
委婉语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运用。英语中的委婉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英语语言艺术性的一个折射。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多面需求。  相似文献   

9.
指示语有两类用法:行为性指示语的用法和象征性指示语的用法。行为性指示语的理解更依赖于自然语境,尤其是教师的身体语言;然而象征指示语的理解更依赖于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在英语课堂话语中,比起对行为指示语的理解,对于象征指示语的理解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进行分析。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这两种指示语的使用比例,尽量多使用行为指示语。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作为人类趋于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语言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折射出不同地区的语言特征与风俗习惯,将前人积累的语料进行整理,从使用目的上将四川方言委婉语上归为趋吉避凶与避俗求雅两类,探寻四川方言委婉语的生成方式,结合实例阐释四川方言委婉语生成的语音、词汇、语用手段。认为四川方言委婉语的生成更依赖于词汇手段,多采取反义构成吉祥语的方式实现委婉表达。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进路以及语料库,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隐喻。通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分类、识解和分析,探讨隐喻所起的不同作用。认为隐喻可以帮助实现语篇衔接和语篇连贯,还能帮助总统们达到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2.
吕文静 《科技信息》2012,(19):266-267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情态助动词will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分析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模糊限制功能:缓和话语语气;提高话语的客观性;使话语更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政治演讲为语料依据,对模糊限制语在两个语料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两国领导人都高频使用直接缓和语,情态动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的直接缓和语。英国首相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要高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更倾向于使用程度变动语和直接缓和语。两国领导人高频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使语言更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Xixi 《科技促进发展》2022,18(1):138-146
为研究中美两国在传染性病毒领域COVID-19和SARS的合作研究范式,以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发文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病毒领域的学科领域、发文机构和资助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科模式,整体呈现出阶段性集中的研究范式;在合作机构模式上,中美两国的主要参与机构属性不同;在合作资助模式上,中美两国资助投入力度较为均衡,同时受到国际层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郑子敏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4):97-101,112
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国宪法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宪法文本中的大量实例,可以发现美国宪法的稳定性缘于立法语言的准确性,美国完法的稳定性缘于立法语言的模糊性。准确性和模糊性辨证统一的有机结合,确保了美国宪法的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称赞语回应模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称赞的应答基本上有其特定的模式,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人们运用语言的不一致性,对称赞语的应答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话题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关系、年龄等诸因素对称赞回应模式构成必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称赞的应答基本上有其特定的模式,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人们运用语言的不一致性,对称赞语的应答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话题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关系、年龄等诸因素对称赞回应模式构成必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当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这就是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石灰软化工艺通常用来去除硬度和磷酸盐。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模型对其过程进行模拟,这些模型是建立在试验中得到的平衡常数的基础上的。这些“伪平衡常数”是源自国外的市政污水的数据,大部分是美国的数据。以石灰法处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的数据作为基础,研究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的SOFTEN4的适用性。SOFTEN4模拟结果发现需要对模型进行一定调整,使其适用于中国水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19世纪初到现在接触和使用英语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由于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许多汉语的词汇逐渐进入英语,成为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以英国英语为核心,但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拟从语言变异:中国因素的融入根源、顺应理论:验证中国因素的表现特色、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引导中国因素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阐释英语中的中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