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穿越时空隧道,追溯埋藏在历史深处的北茶马古道,仿佛眼前浮现出一支驮载着茶叶等货物的马帮,离开喧嚣的街市踏上了前方漫漫长路……谈起茶马古道,人们总会认为这是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主要分布地不只在大西南的云贵川,在广袤的北方腹地中,也存在一条承载千年的商贸古道。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以牛羊肉和高寒青稞炒面为主食,肠胃难以承受而需茶叶助消化,为求茶便用马匹换取,可是北方地区不产茶,在西北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改进,茶马古道已默默地沉寂于无声。然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唐宋以来,我国西部与北部地区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少数民族,会用马匹等牲畜及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帛、铁器等生产、生活必需品。那些比较集中的大规模集市贸  相似文献   

3.
嵇小康 《科学之友》2013,(10):24-25
早在唐代,唐与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西藏,便开始了茶马互市,到了宋代进一步发展,明代达到了繁荣。茶马互市在很长一段历史上是西藏同内地经济交流的最基本内容,成为联系西藏同内地的重要纽带,也是茶马古道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情牵紧茶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宋朝推行"以茶治边"的政策,宋熙宗七年(公元1074年),遣李杞入蜀置茶马司,并在云南北胜(今永胜县)设茶马司,规定以茶叶交换西蕃的马  相似文献   

4.
妖妖 《科学之友》2020,(5):48-51
正它是元明清以来的西部重镇,秘藏于茶马古道和汉藏走廊;它承袭神秘的风俗和古老传统,有着很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如今它被世界遗忘,守着几百年来未曾减色一分的美,它就是卓尼。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青藏高原东部,隐现于洮河流域大峡谷的山峦起伏中。康多峡、九甸峡、车巴  相似文献   

5.
清明假期,春风阵阵,乍暖还寒时节,约上三五好友,去走京西古道。古道沿途各种历史遗迹众多,既可以遥想当年古道上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又可以体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气氛。但这远远不够,除了访古,我们还要踏春,京西古道在是找寻北京春日开花植物的好路线,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哟!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张文敬老师是我国著名冰川学家,他曾40多次赴西藏、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西部山地进行科学考察,还两次赴南极、一次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张文敬老师也是本刊的资深作者,他为本刊撰写的《中国冰川掠影》、《科罗拉多大峡谷纪行》、《探访极昼的北极》、《枪勇冰川历险》、《边坝茶马古道纪事》《百年沧桑易贡湖》等文章深受读者喜爱。本期“编读往来”刊登他的词作《山地放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长年工作在野外的科学工作者对山地的挚爱和对祖国科学事业的一片赤诚。我们也期待着这首歌词被谱上曲,唱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7.
对于过去,断断续续的真实加上想象的东西,会成为对某一事件的全部印象和记忆。儿时的记忆像梦一样,有些东西甚至只是儿时的想象,时间久了,也能成为记忆。对外公马帮的记忆就是这样。我见过他的马帮。我到现在还能记得,那些院里院外的马匹,在外公的吆喝声中,赶马人集结成队,然后爬上村后的山坡,蜿蜒而上,消失在我的视野里。若干天后又在我的视野里顺着山坡盘旋而下,回到我的记忆里来。但我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那时候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对那些马匹走过的地方,只能是想象中的一座又一座的山。对马帮旅途的想象也是我对马帮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大后,知道了一些东西,认识了茶马古道。我想,外公的马帮肯定在古道上走过。  相似文献   

8.
80后创业梦     
《科学之友》2014,(3):22-31
<正>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群不走寻常路的80后,他们敢闯敢拼、勇往直前,为了创业梦想,不怕一路荆棘;他们激情四溢、聪慧睿智,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呐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张云飞,80后,要做中国第一个水上智能机器人。秦海春,80后,要通过创业彻底改变自己的未来。李晓军,80后,要用网络把中国的茶马古道延伸到世界。  相似文献   

9.
生活     
黄金古道老客栈夜色中忙活了五百多年的债口镇终于松了口气客栈前的灯笼又点亮了照在斑驳的古道上映出了久远的回味黄河中运货船只来往大路上驼铃叮当鞭声清脆水旱码头的喧闹传去了客栈最爱听的声音川流不息的商队从门前走过块块青石承载了历史的碾压将时代的沧桑印在了深深的辙沟中留下了明清时期的足迹古老的客栈如今还在迎送着过客寻找黄金古道的辉煌记忆65生活@王修筑  相似文献   

10.
祖国的西南边陲七彩云南,是茶叶的故乡。深藏在群山中的古茶树群落,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诉说着远古时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情缘。从盛唐开始,人们就把三江水浇灌出来的茶叶与西藏连接起来,到了宋朝,朝廷甚至制定了"以茶治边"的方略。1 000多年以来,一条崎岖盘桓的小道,伴随着清幽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一路走来,一路惊心动魄的苍茫和义无反顾的执着。它,就是滇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马帮之路,由茶而生,以茶为基这是一条充满血性传奇的雄浑之路,艰辛悲壮,令人肃穆敬仰;这是一条中华  相似文献   

11.
长亭古道,历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有化不开的古道情结。遇古道,必想方设法走一走,哪怕只是其中一段,披开荆棘荒草,感受一番思承古今的沧桑  相似文献   

12.
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中国西南地区,就已形成以成都为起点,经昆明、大理、保山(古称永昌)而出境,到缅甸、印度的民间通道。从秦汉王朝,这条赋商道以“官道”开始,日益发展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交通枢纽;在古代,沟通了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友好往来。至今在古道两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赋予当今人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今社会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物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廿八都古镇,位于浙江省江山市西南端,地处浙闽赣三省结合部、仙霞岭山脉腹地。著名的仙霞古道穿镇而过,四方关隘拱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廿八都是个千年古镇。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兴起于驻军,兴盛于商贸往来,因路而兴运,缘运而聚商,倚商而成市。廿八都是个军事重镇。唐末黄巢起义军开辟的仙霞古道是古时由浙入闽的军事要道和唯一陆上官道。廿八都是个文化名镇。廿八都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古镇一万多人口繁衍有142种姓氏,使用着13种方言,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总目录     
特嬲报道3 33野马回归的坎坷历程3 61三千年金沙重放金光5 2发现围塔大漏斗5 6穿越撒哈拉腹地6 46熊场目击6 48黑熊:救救我112 4茶马古道川藏行12 12超级黑洞探蠢频道1 2太阳系外围探秘1 4黑洞大餐1 6丛林中隐匿的喧哗1 9金平蝴蝶大聚会1 13奇异珍贝1 16珍珠的奥秘1 17大西洋里最重要的鱼1 20呼吸这种液体1 22愤怒之源1 24可视的“人体”1 25千里寻“龙”踪1 29中国恐龙扫描1 31钻石来自哪里1 32大风吹出来的高原1 53解读吉萨金宇塔 、1 56失落之城1 59沙漠的礼物1 61老鼠的梦1 63老鼠“风流行为”的改造2 2寻找宇宙“新大陆”2 6 2002年重…  相似文献   

15.
宋朝古道     
一脉宋朝古道,车辙依稀,芳草萋萋,一架马车悠然而来,马是良骏,车是珍轩。车上3人的面目逐渐清晰可辨,原是苏家父子,左尊者为苏洵.右骖乘者为苏轼,居中御者为苏辙。马车平仄而去,布衣长袖遗落一地闪闪发光的宋诗宋词。这亦真亦幻的景象,是我在晨读苏洵苏老泉时眼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自唐宋以来,经川、陕.滇入藏的三条路,大以川藏路为主,它以今天的康定为起点,经巴塘、八宿入藏,既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军事要道,也是连接西藏和内地民间交往和贸易的生命线。它蜿蜒在崎岖的崇山峻岭之中。西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丝棉织品、盐、茶等,都是从内地运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和马队,所以那一条条山路便被称为“茶马道”。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川藏、青藏等多条公路的修通,原来的茶马道 多被废弃,于是,“茶 马道”变成了“茶马古 道”。2000年10月,我 有幸赴西藏边坝考察 时,竟在无意中重走了 …  相似文献   

17.
唐蕃古道咽喉--日月山 出西宁100 km,是日月山.这座山不大,却很有名气,海拔最高点是4877 m.山口南北各有一座山峰,峰项酷似太阳和月亮,这就是山名的来历.  相似文献   

18.
瘸腿鹿王     
这是长江古道上一片广阔的湿地,沼泽密布,水草丰美,一群麋鹿正悠闲地漫步在芦苇和白茅丛中. 我站在高高的木制瞭望塔上,凝视着鹿群中那头正在分娩的母鹿"37号".可能是水蛇或其他原因,湖中的水鸟突然大面积飞起,惊鸣声让警觉的鹿群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俗有“万宝山”之称的祁连山北麓,著名的丝绸古道河西走廊中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先已开发的有“七一”冰川探险旅游区,有人迹罕至的香巴拉原始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区,有气象万千的黄城草原风光旅游区,有驼铃  相似文献   

2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凄美、哀婉的元曲,从中我读出了人在漂泊中的孤独与冷清,伤感、无奈与悲哀.然而让我把"漂泊"与"飘逸"这两个不同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的人,却是那个鼎鼎有名的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