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3,(13):77
泡上一杯用当地咖啡豆磨制而成的咖啡,品尝着当地有名的小甜点,开始一天的生活。在西雅图,咖啡是一大亮点,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门乎是每几步就会有一家咖啡店。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14,(23):64-65
每到冬季,北半球银装素裹,大街小巷中都弥漫着一阵阵咖啡香,伴随着多彩的霓虹灯在空气中肆意荡漾……在世界各地,或午正有人和你一样举着咖啡杯,慢慢品味。从阿拉伯人把这种苦涩的饮品发扬光大,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渐渐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哪个地方,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核心提示:想必大多数人知道"无底洞"是从《西游记》中读到的,你可曾想过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也有这样的洞?事实上,在中国、土库曼斯坦、希腊等世界各地都已出现深不可测的"无底洞",科学家至今也未能作出合理解释。地球上真的存在"无底洞"吗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4.
王京 《科技智囊》2001,(9):77-79
在中国有98%以上的人都是电视观众,所以,如果你不是那例外的2%,这两年以来,你一定看过一个名叫《娱乐现场》(原《中国娱乐报道》)的电视节目,或者,你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同时,知道它的人们一定会联想到《音乐风云榜》、《娱乐人物周刊》、《网络天下》等一系列节目,因为它们都使用着同一个“e”标志。其实它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光线”。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正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咖啡或者茶水等带颜色的饮料泼洒在桌子或地面上形成的污渍吧。你是否注意到,这些污渍颜色最深的地方,是在边缘部分呢?如今,科学家不仅弄清楚了环形污渍的成因,而且已经能够消除它,甚至巧妙地利用这种奇妙的机制。咖啡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饮料之一。每天早餐后喝一杯咖啡,或者在工作间隙和同事一起喝咖啡聊天,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如果在享用咖啡时不小心  相似文献   

6.
石元  冯鸣 《世界博览》2014,(11):66-71
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使得取景地温哥华名声大噪,并以浪漫的形象为世人所知。没错,在不少游客闹乌龙涌向西雅图后,才发现真相是"西雅图在温哥华遇上了北京"!电影中90%的取景地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不禁激起了年轻情侣对这里的无限向往。不妨跟随电影的脚步,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来一场浪漫邂逅吧!  相似文献   

7.
亢霖 《世界博览》2011,(6):82-82
对于卧底来说,"洗白"和"洗黑"的结果都是惨败,留给内心的终极困扰则是:我是谁?如果你生活在敌人当中又被当成自己人,你多半是警方派到黑帮的卧底。当然,你也有可能是个地下党。前者在港产片《无间道》里,后者在内地电视剧《潜伏》里。《无间道》成为近年来港产片的巅峰,"双卧底"叙事模式是主要原因之一。黑帮里有警察的卧底,警察里也有黑帮的卧底,搅和在一起,张力十足。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钟、表是用来计时的,它们以节律性的摆动和周期运转告诉人们每天的时间,根据钟、表上指示的时间你就知道这时该做什么事情了。然而你知道吗,动物体内也有一个"钟",它调控着动物的生命活动。你看,即使没有闹钟的铃声,每天你都能按时醒来,前后不过相差几分钟。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3,(13):71-72
中国人所不知道的西雅图为了模糊视听,西雅图在导演的镜头下显得没有存在感。  相似文献   

10.
婕妤 《创新科技》2011,(10):48-49
如果说,博客为互联网用户提供的是会场,SNS提供的是游乐场,微博提供的是茶馆,那么LBS则提供了一架高分贝的喇叭,可以同时向会场、游乐场、茶馆大吼一声:Iamhere!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象:你在路上走着,突然想喝咖啡,通过Mobile Pour APP,允许星巴克知道你的位置,点好你要的咖啡,然后你就接着走你的,走啊走...  相似文献   

11.
<正>你曾梦想过成为科学家、物理学家或数学家吗,你曾狂热地痴迷《ET外星人》、《星球大战》、《阿凡达》吗?你是否知道科学的严谨里潜藏着多少美妙与趣味,你是否了解科技将怎样改变我们生活的当下与未来》?翻开《大众科学》,让我们一起见证科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站着想不出来那就躺下试试 我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 躺着。可是你知道吗,喜欢赖在床上或沙 发上的人并不见得就是“懒汉”。椐《秦晤 士报》报道,科学研究发现,躺着是思考的 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3.
艾雨田 《世界博览》2011,(13):64-64
在这里人们将学会如何挑选知识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也不免疑惑: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衣食无忧而依然有许多形而上的人生困惑的中产阶级,自然可以自己苦读哲学书籍寻找答案,不过也可以花钱入读"生活学院"。在伦敦一栋富丽堂皇的商厦里,男男女女游走穿梭,女士们熟练地翻拣着时装与高跟鞋,在化妆品柜台旁,一位女士扫了一眼,就在近百只不同颜色的唇彩中选出了自己喜欢的一款。在偌大的商场里,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对于知识的挑选,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行。英国最近兴起的"生活学院",目的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挑选知识。生活学院卖的是经验、观念和洞察力,不过更重要的是交给你"挑衣服"的技术,这里的商场变成了哲学、神经学、戏剧艺术、摄影和生物学的知识海洋。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引导微观粒子进行自我组合的高超技巧。自20世纪90年代纳米产品闯进世人的生活以来,就不断有大量信息向人们展示纳米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奇妙变化——当咖啡不慎洒在裤子上时,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弄脏你的裤子,因为这裤子是纳米纤维的料子做的。咖啡或其它油污、颜料都不会留在这种裤子上。当你遭遇粉碎性骨折时,用上纳米技术生产的骨头就不用担心走不了  相似文献   

15.
站着想不出来,那就躺下试试。科学家试验证明——躺着是最聪明的思考方式。我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可是你知道吗,喜欢赖在床上或沙发上的人并不见得就是“懒汉”。据《泰晤士报》报道,科学研究最新发  相似文献   

16.
张昕 《科技信息》2010,(10):I0165-I0165
詹姆斯·乔依斯的短篇小说《死者》是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小说从现实和象征两个层面描述了"对死者的追忆"。通过对写实层面"死者"的追忆,也在象征意义上寓示着一切过去也是"逝者",从而突出《都柏林人》的主题:"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8日《城市快报》刊登了林语堂的一篇不长的散文,题目就是"你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 林语堂先生在文章一开始就这么说:"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阅读林语堂先生的文章是很美的,接下来的阅读中你会体会到,这种美,是一种幽默的美,尽管在第一句话中你稍不注意就会体会不到其中的调侃.接下来他在文中又说到,"如果一只莽丛中的野兽跑到都市来,知道人类生活的匆忙是为了什么,那么,它对这个人类社会一定会产生很大的疑惑."他然后以极美极文学的语言讽刺着城里人的生活,调侃着到城里来的乡间人的生活.也许,这正是为了突出题目中给予人们的积极的思索:请好好想一想,你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明代著名律学家王邦直的专著《律吕正声》,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乐理哲学思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律学观中的乐道、天道与人道;二是"律历同道"观及其对自然之"天"的重视;三是乐律之度量规制与"天人合一"的律学观;四是"天人合一"律学观中的律以辅政思想。"天人合一"包含了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所追求的终极性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它渗透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许多思想智慧,对当代文化生态建设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治国之道,小至日常生活。客观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论语》。关于它的评价也都是仁者见仁:有人说它是圣人情怀,有人称它为王者之道,甚至有人传它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一些冲动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即它的"修己治人"之学,笔者认为它是《论语》一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著名歌手任贤齐有一首流行歌曲《浪花一朵朵》。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赞扬海龟的:“我要你陪着我,看着那海龟水中游;慢慢地趴在沙滩上,数着浪花一朵朵。”海龟是一种世界闻名、神秘不凡的海洋生物。许多人知道它,还是因为经典卡通片《忍者神龟》。片中4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小海龟,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