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鸮形目7种鸟类腹部羽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涉案野生动物的鉴定中,羽毛常作为现场物证成为鉴定依据。为探讨鸮形目7种鸟类腹部羽毛作为鉴定依据的可行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腹部羽毛的羽小枝间距、节间距和节直径等显微结构。结果发现:草鸮科与鸱鸮科鸟类可通过羽小枝间距和节间距鉴定区分。而在物种水平上,羽小枝间距、节间距和节直径等虽然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灵敏性的差异,但其种内变异度大,作为鉴定依据还需结合更多的显微结构指标。研究结合涉案动物鉴定的实践应用需求,发现羽毛显微结构具有作为鉴定依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对3种鸻形目鸟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中大沙锥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鸻科金眶鸻与鹬科林鹬和大沙锥的核型在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核型比较,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毅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37-41
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日本京都鸭川河冬季鸟类的物种组成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鸭川河冬季共有鸟类26种,隶属10目16科,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雁形目(Anseriformes)和鹳形目(Ciconiiformes)种类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30.77%、23.08%和15.38%,...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湿地是迁徙鸻形目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为了解迁徙鸻形目鸟类对围垦堤外滩涂湿地的利用状况以及对该鸟类的保育策略,2010年春季(3~5月)与秋季(9~11月),在围堤外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的生境特征(包括高程、滩宽、光滩宽、植被面积和人为干扰等)差异显著的4个(A、B、C、D)典型样方内,对鸻形目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鸟类栖息地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统计到鸟类28种,春季的优势种为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占总体数量的39.56%;稀有种为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矶鹬(Actitis hypoleucos)、灰尾漂鹬(Heteroscelus brevipes)、三趾滨鹬(Calidris alba).秋季的优势种为环颈鸻、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占总体数量的66.98%;稀有种为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灰斑鸻(Pluvialis squatarola)、白腰杓鹬(Num... 相似文献
6.
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鸟类很可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在全球传播的媒介.这一论点来自于全球机构在过去数十年对野生鸟类体内禽流感病毒的调查、检测和统计结果.这一结果表明:(1)禽流感病毒能够感染所有种类的野鸟,但以雁鸭类为主的水禽是病毒的天然贮存库;(2)多数禽流感病毒亚型对宿主具有选择性,共同感染多种病毒亚型具有非随机性,这使病毒基因重组突变产生亚型的机会并不多,此结论建议防控野生鸟类传播禽流感的基本措施是:(1)隔离各类动物,避免相互接触.提高生物安全措施;(2)针对数量庞大的水禽.建立高效的检测和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技术问世以来,因其自身技术特点赢得了许多行业和领域的重视与关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信息记录领域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光热敏微胶囊光信息记录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在数字影像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苏建新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1):95-99
著名译才林纾是闽都近代教育的杰出先驱。他一生从教时间早、跨度长,并留下了大量蕴含着宝贵教育思想的作品,值得今人进一步挖掘、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国有林产权制度,有利于理顺和调整国有林产权主体关系,实现各产权主体合理的利益分享,保存和更新林业资源,对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国有林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国有林产权经营模式,探讨其对我国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最后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Windows98的BPT表的深入分析,找出BPT表在内存中的位置,并给出使用该表装入主引导记录,进而对其进行修改、备份或恢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LIXiang-mei LIUHua PENGChuan-zhong ZHONGXiang-hao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5,10(4):745-750
Based o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s statistic yearbooks and the data from the two household surveys in 2002 and 2004, this paper h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pattern of changes on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s income source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ince 1990 with the main findings as follows: ① The change of income from the labor payment is the fastest;② There is no regular pattern of income variation for the household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s household income generation projects are impacted by the elements like prices and return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appro-priate direction; ③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labor payment shows that the income from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 working outside grows fastest; ④ The income from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s labor payment correlate positively to their net income per capita; ⑤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riation by region, labor payment income has changed fastest in the counties of Rutok, Nyerong and Khangmar compared the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survey in 2002 with that of 2004. 相似文献
14.
LI Xiang-mei LIU Hua PENG Chuan-zhong ZHONG Xiang-hao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Resource Reuse Nanjing Jiangsu China .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Xinjiang China .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China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5,(4)
0Introduction Beingaregionrelativelybehindintermsofruraleconomicdevelopment,theTibetanAutonomousRegionin2003achievedanaveragenetincomepercapitaof1690yuan(RMB)for thefarmersandherdsmen,rankingthe4thnationwide.Comparedwiththatof2001,thisis aconsiderablerise,howeverthereisstillabiggapfromotherprovincesandregionsthatare economicallydeveloped[1].HowtoraiseTibetfarmersandherdsmen’sincome,improve livingqualityoftheminoritynationalityareasandpromoteregionaldevelopmenthavebecome thepriorityoftheCen… 相似文献
15.
白肩天蛾属(Rhagastis RothschildJordan,1903)在中国分布有9种.于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对贵州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和海南乐东县尖峰岭地区进行考察并采集到一些天蛾标本.在对长喙天蛾族(Macroglossini Harris,1839)的标本进行整理之后发现,其中一些标本为宽缘白肩天蛾(Rhagastis acuta Walker,1856),这是该种首次在中国境内被记录.对该新记录种雄性成虫的形态进行了描述且附图,并对中国白肩天蛾属目前已知的种类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某一具体公共管理或公共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公共服务人才队伍。而MP A教育以其厚基础多领域的培养模式、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和提高西藏自治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及能力,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麻栗坡半蒴苣苔Hemiboea malipoensis Y.H. Tan是最近才得以被描述的、原产自中国云南麻栗坡县的苦苣苔科新种,最近在越南北部河江省(Ha Giang Province)的全坝区(Quan Ba District)也发现了该种。该新记录种的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标本馆(HN)和俄罗斯科马罗夫植物研究所(LE)。本文亦同时提供了本种的详细形态描述、彩色图片、物候、生态学、保育现状等信息和目前越南已知的半蒴苣苔属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治区自2007年启动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从图书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经费支持、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如何保持西藏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