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略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晓阳  雷宏刚 《科学之友》2008,(12):101-102
文章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邬书林 《科学通报》2022,(3):231-23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术出版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学术出版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认真研究总结国际国内学术出版经验,准确把握学术出版属性,关注国际国内进展和趋势,推动学术出版繁荣发展. 1 中国学术出版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 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为建设出版强国指明方向.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正处在令人为难的窘境当中,尽管其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同时,中国学术出版的有效性也遭受许多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大学出版社文化遗产出版中心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底建立的全新平台,同时也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的培训与交流平台。该平台依托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百年积淀,集聚文化遗产优质的出版资源及作者资源,提供以高学术水平及国际化运作为特色的文化出版及创新服务。近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文化遗产出版中心努力打造中国优秀原创文博出版物,并积极进行跨界合作和融媒体产品的开发,打造了一系列文博教育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同时为更好地推广博物馆教育,中心在文旅与文创方面也推出了相关服务与成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03,48(13):1413-1413
<正> 为促使中国在防治SARS过程中大批科研成果能集中、迅速、全面地出版发表,特别是为了及时反映与SARS相关的多学科、大范围的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加强中国科技工作者在SARS攻坚战中的协调与交流,经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出版委员会批准,科学出版社特别设立SARS专项学术出版基金 科学出版社先期投入100万元人民币作为SARS专项学术出版基金的启动经费  相似文献   

8.
朱青 《世界科学》2013,(6):44-48
●学术出版的成本其实比人们所想象的要低得多。然而,价格的因素让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对学术出版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包括由低价的开放式期刊引发的人们对出版商提供的附加价值的质疑。研究者和资助者关注的是,究竟要拿出多少经费用在出版上,以及采用哪种形式的出版。出版商关注的则是,现行的  相似文献   

9.
当数字技术的早期拥护者为技术呼吁更大发展空间之时,出版商们则在一旁紧张地观望。那么,科学界是持什么态度?三分之一以上的化学家反对论文公开出版,你是否对此感到惊讶?科学出版业的转型与其说是一场革命,不如说是一场消耗战。早在2001年,《自然》杂志就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未来"在线访问一次文献"的观点。如  相似文献   

10.
沈同 《科学通报》1956,1(3):93-93
1951年起,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依靠许多专家,编订出版了许多学科的学术名词。这项工作,给予科学研究、教学、图书编译等工作很多帮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个人是在大学里进行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我在工作中体会到统一学术名词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过去学术名词统一工作有很好的成绩。一,二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可以完全不用非本国文字的学术名词,学生学习时也还方便。但是在培养干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时光荏苒, 2023年悄然已至.作为主编,我很高兴您翻阅《科学通报》(中文版)和Science Bulletin(英文版)2023年第1期.在过去的5年里,《科学通报》和Science Bulletin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术影响力实现了新的突破,均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两本期刊始终紧密关注国内外重要科学事件和科研进展,如诺贝尔科学奖的公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等,出版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根据2022年公布的JCR《期刊引证报告》, Science Bulletin在全球74种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5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正处在令人为难的窘境当中,尽管其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同时,中国学术出版的有效性也遭受许多质疑——毕竞,学术出版的目的是为了向更多人传播详细的研究信息.以推进科学的发展.一位中国科学家指出,中国期刊发表的文章部分已经成为了“学术公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以"新时代的科技出版"为主题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主要研讨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从期刊和论文的开放获取出版、开放同行评审、开放数据、预印本平台、期刊的经营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开放科学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出版,并从数字出版与传播、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基于各种新型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互动与融合等方面讨论了新技术如何推动科技出版创新发展.与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相比较,我国科技期刊在吸引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与处理、品牌声誉与影响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良好出版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提出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建议主要如下:(1)关注开放科学的发展趋势,融入开放科学的发展环境;(2)加强国际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发展;(3)创新科技出版服务理念,扩展出版新技术和新方式;(4)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增强处理学术不端问题的能力;(5)加强科技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传播者的科学素养;(6)寻求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79年第6期发表了《生物等离子:幻想还是现实?》一文,对国立哈萨克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哈萨克斯坦科技协会理事会直属生物动力工程委员会主席В.Инюшин教授关于生物等离子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后来,教授针对该文的一系列论点作了辩解,提出了证明生物等离子确实存在的若干论点。现将的文章全文发表,以活跃学术空气,并期望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稳步增加,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论文数量日益增多,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水平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媒体的热议.与时俱进地认识科技期刊在反映科技成果、推动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科技期刊的良好条件和需要克服的问题,加快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水平,是一件要认真研究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从16世纪开始的近代科学革命中,有三本伟大的著作在整个科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第一本是1543年出版的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打破了一千多年的托勒玫地心说的统治,奠定了日心说的基础.第二本是伽利略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从理论上捍卫了日心说,并且提出了惯性定律等一系列现代物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维纳的名著《控制论,或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通讯》最早是由赫尔曼(Hermann et Cie)出版社于1948年在巴黎出版的。内部的证据表明本书的打字及校对都是由不懂英文及数学的人干的。该书的美国版是由技术出版社、约翰·威利出版公司及赫尔曼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这个版本是根据原版没有做任何更正由照相誊印而成的,其中存在的大量印刷错误直到麻省理工学院1961年出版第二版时才改正。在第二版的前言及引论中,维纳给出了控制论学科的历史。并且提到了自1944年始的一系列会议,最后几次是由马塞基金会赞助的。这个基金会共赞助了  相似文献   

18.
正他的著作《生命是什么?》出版75周年后影响犹存。1943年冬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邀请都柏林的公众收听他发表的一系列演讲,他称这些演讲是"艰深的""不能说得上是受欢迎的"。约有400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是第一批听到薛定谔提出他的观点的人。薛定谔提出的观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要求文章短小精悍,可读性强,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影响.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中文版创刊于1950年,英文版创刊于1966年.2010年起中英文版均为旬刊,中文版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10日、20日出版.每月出版3期.  相似文献   

20.
龚静 《世界科学》1997,(6):33-35
“一石激起千重浪”.用来形容“多利”绵羊的问世在人们心中的各种反应真是一点都不过分,在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试管婴儿、人工授精,还是体外受精、代理母亲等一系列生殖技术的成果在世界上引起的反应,也许都稍逊于“克隆”。这或许是有理由的,试管婴儿也好.体外受精也好,代理母亲也好,它们当然会产生诸如“谁是父母(生育的还是养育的)”的问题,以及无节制使用这些生殖技术所带来的破坏家庭和社会稳定性等等一系列与伦理道德有关的问题。但是,人们似乎还是可以堪慰的,因为生命的产生毕竟还是基于精子和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