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的内部每天都在发生猛烈的核聚变反应,它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但当其高温传递到久阳表面时,温度降至为6000摄氏度=令人匪夷所思的足,位于太阳上空约2000公里处的“日冕”温度却又升至100万摄氏度,整个太阳的上空被比其表面温度高100多倍的日冕所包围。虽然日冕的部分热量会影响太阳表面,但其温度就是难以上升.仅为6000摄氏度的太阳表面温度却能使日冕升温到100万摄氏度,原因何在?天文学家对此甚感迷惑。  相似文献   

2.
宇宙十三问     
天文学领域耐人寻味的十三个悬念太阳温度的逆转之谜?太阳的内部每天都在发生猛烈的核聚变反应,它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但当其高温传递到太阳表面时,温度降至为6000摄氏度。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位于太阳上空约2000公里处的“日冕”温度却又升至100万摄氏度,整个太阳的上空被比其表面温度高100多倍的日冕所包围。虽然日冕的部分热量会影响太阳表面,但其温度就是难以上升。仅为6000摄氏度的太阳表面温度却能使日冕升温到100万摄氏度,原因何在?天文学家对此甚感迷惑。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仅是一个耀眼的“光球”而已,但当用X射线望远镜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太阳过渡区和日冕探测器(TRACE)首次拍摄到分布在太阳表面的壮观太阳黑子群。图像中靠近“地平线”清晰可见的明亮区域是AR9169,是近期太阳周期的太阳黑子群。图中相对寒冷黑暗区域的温度达到数千摄氏度,而在太阳黑子周围最明亮的发光气体流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  相似文献   

4.
科技传真     
日全食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 英国拉瑟福德·阿普尔顿实验室菲利普斯教授领导的观测小组在8月11日日全食发生的两分钟内,利用保加利亚当地天空晴好的便利条件,采用先进的“日食日冕成像系统”争分夺秒地拍摄了1.2万幅高分辨率太阳日冕照片,获取的信息量相当于3000张软盘的存储总量。 日冕是太阳外层的稀薄气体,温度高达数百万摄氏度,而太阳表面温度仅为5000℃左右。这一现象一直让科学家感到困惑。本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动用很多地  相似文献   

5.
太阳结构     
太阳的外层大气,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光球是我们看到的圆圆的红日,它是太阳大气的最里层,温度为6000℃,太阳光就是从这里发射的,太阳黑子也出现在这里.色球是中间层,温度为4800~8000 ℃,这里是太阳活动的"中央舞台",许多太阳活动都发生在这里.日冕是最外层,拥有上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日冕的温度为什么这么高?至今还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6.
"成功"与"失败" 恒星是一种非常热且能自身发光的天体,大多数恒星的表面温度比厨房烤箱里的温度要高几千摄氏度.例如,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的表面温度为5780开尔文,相当于5507摄氏度.正因为恒星如此炽热,发出如此明亮的光芒,即使距离数万亿千米我们也能看到它们.  相似文献   

7.
火星大气     
《大自然探索》2005,(6):21-21
火星上非常寒冷,火星的表面温度在昼夜之间变化很大,白天的最高温度为20摄氏度,但全年的表面平均温度只有零下63摄氏度,表面最低温度竟然低至零下140摄氏度。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6,(3):4-9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目前已知最热、质量最大并且其中的两颗恒星共享材料的双星系统--VFTS 352。它位于大麦哲伦云,距离地球大约16万光年。这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仅为1200万千米,从天文学上讲,它们相互间靠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它们的表面互相重叠,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VFTS 352不仅在它所属的“过分接触双星”类别中质量最大(其双星合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57倍),而且其双星温度也在同类别中最高--表面温度超过4万摄氏度。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平均每分钟遭受约2000次雷暴雷电是蕴含能量最大的自然事件之一。地球上每年大约会产生14亿次闪电。一道闪电的长度最短为100米,最长可达数千米。闪电的温度从1.7万摄氏度至2.8万摄氏度不等,约为太阳表面温度的3至5倍。闪电以其明亮的闪光点亮天空,呈“之”字形划过天空,而不是以直线形式在雷、雨、云和地面之间放电。当空中的冷暖气流相遇时,暖空气将会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暖空气中的水滴和冷空气中的冰晶彼此碰撞再分开,这种摩擦使云层中产生净电荷。上升的气流将较轻且带有正电荷的冰晶继续抬升到云层的上部,  相似文献   

10.
陈鹏飞 《科学通报》2019,64(36):3830-3832
<正>作为主序星的太阳,其内部结构大体是稳定的.核心区的氢聚变反应为太阳提供了持续而比较恒定的能源,维持其3.828×1026 W的电磁辐射、8.8×1024 W的中微子辐射,以及往外输运的太阳风.然而,由于原初磁场[1]以及太阳表面以下0.3倍半径范围内(即对流区)较差自转的存在,在发电机过程[2]及磁扩散的共同作用下,对流区底部的磁场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当其磁场强到一定程度,便会经由太阳表面而浮现到太阳大气中,并导致各种空间尺度和不同能量的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其中,日冕物质抛射是尺度最大的剧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2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报道太阳表面上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暗条,长度大约85万公里,比太阳半径(70万公里,1万公里=10 Mm)还要长.但是,查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HSOS)色球观测记录,发现这个并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暗条,有一个比它长的暗条发生在2002年7月17日,长度约100万公里,出现在太阳北半球高纬地区,见怀柔基地太阳色球观测资料(图1).暗条是太阳上高温稀薄日冕大气中的冷密长薄结构,是色球表面最明显、最突出、最令人遐想的特征之一.它悬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有幸观测到日全食的人来说,日全食期间在太阳周围出现的美丽日冕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冕是太阳最外层大气中的一种强烈的喷发现象.太阳以大约每秒450千米的速度向外抛射日冕物质,一次就可以把上千万吨日冕物质抛进行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13.
乍看之下这张图片像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但事实上,这是美国宇航局绘制的太阳表面的热变化图。这种可视化技术是美国宇航局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比如这张图片展示的就是在24小时内太阳表面发生的温度升降变化。这张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都代表了很多反映温度变化的信息,可以提供反映驱动太阳高温的外层大气——日冕层的温度和运动情况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行星内部压力实验证明地球中心比太阳表面热。地球内心温度原估计值为2700~3700℃。新计算结果为约6880℃,比太阳表面温度(约5760℃)高。研究人员用金刚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压缩和加热铁,从而测定在压力约330万倍大气  相似文献   

15.
探寻宇宙中最热场所的旅程一定要从我们太阳系的炽热中心——太阳开始。表面温度为5 800K的太阳与宇宙中众多热源相比仍是个小角色。蓝超巨星,其巨大质量挤压着核心提供内部核火,温度高达5万K以上。白矮星是类似太阳的恒星在其生命  相似文献   

16.
王水 《科学通报》1983,28(18):1106-1106
太阳远紫外和软X射线频段的观测资料发现,日冕中存在大量环形结构,其根部位于光球层强磁场区域附近,上部一直延伸到日冕中。大量观测资料还表明,有些环形结构十分稳定,可以维持若干小时甚至几天,环的直径大致维持常值,且其直径与整个环的曲率半径之比约为1:10;环内等离子体温度约为10~4K—4×10~6K,密度约为7×10~(14)米~(-3)—10~5米~(-3)。环中的磁场强度虽然不能直接观测,但其估计值约为10—100高斯。环中等离子体压力分布可用一个简单的Fourier展开式来模拟,例如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     
最近,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约130亿公里的地方新观测到一颗红色的类行星天体,它是迄今已知的太阳系中最遥远的成员。 天文学家将这个天体取名为“塞德娜”。由于它距离太阳极其遥远,估计其表面温度从来没高过零下240摄氏度。 “塞德娜”的大小约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直径不超过1700公里。它极可能是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最大天体。据推算,“塞德娜”围绕太阳运行一圈需要1.05万年,与太阳的最远距离有可能达到1300亿公里。另外,该天体可能带有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为"帕克太阳探测器"做最后的修正准备,7月它将升空直接穿过太阳大气层——日冕,因而将比以往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更靠近太阳。它将在距离太阳表面590万千米的轨道上,每88天绕太阳一圈,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体。它的最终任务是要追寻并研究太阳风。太阳风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2):12-14
于1995年12月2日发射升空的“太阳及日光层天体探测”卫星(soho)朝着太阳中心作了一次令人惊异的旅行。太阳黑点下究竟蕴藏着什么?为什么围绕着太阳的日冕之内层温度远比其表面高?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磁场是一种什么现象?这些是人们想通过Soho号卫星收集到的最新资料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揭开太阳的面纱欧洲人研制的太阳探测器——Soho号卫星配备着极为完备的测量仪。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卫星得以探查太阳内部最深处,太阳黑子底下的秘密特被人类揭开。对太阳作深入细致探测已经开始。为推断出太阳内部究竟发生着什么,天文学家们一…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的日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张鸿  关震彪  张津维 《科学通报》2010,55(14):1416-1418
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其高温等离子体外流而形成太阳风,又发射很强的紫外和X射线辐射,日冕活动严重地影响日地空间环境.日冕结构与太阳活动有密切联系.2009年7月22日发生21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是观测研究日冕的良机,但由于全食带地区大多阴雨而受挫,幸好在个别天气好的地方可拍摄到高质量的日冕数码像.本文选取其中部分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结合SOHO卫星LASCOC2所观测的当天的外冕图像进行分析,揭示日冕的一些结构,得到日冕两极和赤道的亮度径向平滑分布.2009年是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年,虽然太阳活动水平仍较低,但比去年的极小期活跃得多,日冕结构有较明显的变化,不仅显示赤道区比两极区延展,即使东西赤道区和南北极区也有较大差别.赤道东侧的冕流,尤其赤道北的大冕流很显著,南极区比北极区的冕羽由更多的极射线组成.日冕赤道区和极区的亮度径向分布接近于去年的太阳活动极小,但赤道东西方向的亮度分布差别较去年小,南极与北极方向的差别也较小.这些日冕特征也显示在日冕等亮度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