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杨周相 《科技信息》2006,3(6):190-19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二者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近、现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揭示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重点探讨了新世纪之初,民族精神的培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并始终坚持的主导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眼点。从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内容和特点入手,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是指导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思想武器和政策依据,党的科技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补充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拓展与创新。在指导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实践中,体现了其思想发展的实践维度、精神维度和创新维度。  相似文献   

5.
一个伟大的民族背后往往有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革命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对于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精神火把.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发展和丰富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共同财富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确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把培育研究生马克思世界观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对话西方思潮相结合。对策主要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培育研究生的民族精神,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通过文明的对话,让研究生在更宽阔的视野里了解全球化和网络化语境下多种思潮激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通过"关怀和疏导"关照研究生群体的现实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使个人理想的实现植根于为社会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实践中,这也是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框架,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地方的重大思想难题.百色起义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来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精神典范和是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导向和内化驱动,因此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是推动百色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符浩 《科技信息》2010,(12):48-48
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重要理论命题。回顾70多年来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相联系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两大理论体系,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早期受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确立了立宪主张。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和参与中国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法制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思想,对中国宪法学说及宪政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以毛泽东的大无谓精神鼓舞党员,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毛泽东的公仆精神激励党员,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目标;以毛泽东的务实精神昭示党员,养成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以毛泽东的创业精神鞭策党员,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精神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文中明确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施“三进入”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确保“三进入”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3.
抗非典精神与新世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这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和大培育,对彻底战胜这场重大灾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产生巨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无疑体现出了一代伟人俯瞰历史、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但在艺术上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其之所以得到众人无条件地颂扬,一是这首词在当时特殊的环境里所具有的政治功能,二是领袖崇高的历史地位使然.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长期的军事领导实践,孕育了丰富的军事领导经验和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在新的军事领导实践中,解决新问题,完善和发展军事领导理论,提出建立强大巩固国防的奋斗目标;确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辩证发展的方针,既突出经济建设的基础地位,又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以尖端项目带动全局发展;运用核心军事原则,以高超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系统总结军事领导经验,不断创新军事斗争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阐释民族的概念、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民族精神的培育基础及新的生长点。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克服民族的精神痼疾,保持民族自尊自信精神为基础;其新的生长点立于先进化之上,要靠各级政府部门、化工作、化传媒共同培育。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学界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地讨论。本文在吸收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围绕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导向和方式方法等三个方面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振兴韶关华南重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毛泽东主席当年的指示精神,国家选择韶关作为华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来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韶关曾两次出现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高潮。韶关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工业基地的地位逐渐丧失。文章在介绍韶关工业建设历史辉煌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工业基地地位丧失的制度原因,并着重提出了借势国家区域开发扶持政策、做大产业集群"航母"、做强粤北交通枢纽、做优上市企业、打造人才培育"高地"、营造创业型发展环境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