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中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6-17,24
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应走农村城镇化道路。笔者认为,农村城镇化应与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化、环境保护以及政府管理相互协调互动,使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王建芳  张培艳 《科技信息》2012,(7):113-113,118
城镇化是在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广大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参照现代城市先进的经济、社会标准,发展中小城镇.从而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位处山区的农村,应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近几年来,党中央在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后,一再强调要通过发展小城镇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并将其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其意义十分深远.为了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国外经验,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首先必须客观地分析我国农村的现状,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我国城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资源向城市集聚的主要动力,也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拉力,单向自上而下的城镇模式已出现很多实际性障碍:城市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城市二元结构突出,以及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应打破常规,结合我省资源优势,总结成功案例,实施自下而上、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建立城市与乡镇的枢纽型农村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吴九香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99-102,1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龙岩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就业结构特征,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展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杰 《科技信息》2008,(7):67-68
加快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其根本有效的办法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农村城镇化模式,结合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发展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凤树 《科技资讯》2012,(27):238-238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城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未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文章主要使用计量方法,研究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增加值是反方向变化;2)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是劳动力转移的动力;3)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应理性对待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环境管理。本文就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是深度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推动力、摩擦力和吸拉力对农民工市民化作用效果模型.根据安徽省1981—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发现吸拉力弹性系数最大,推动力次之,摩擦力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民工市民化动力主要来自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和制度变迁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城乡严重对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得传统推拉力失效.  相似文献   

12.
借鉴工业化国家战后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城镇化模式因城镇化水平而变,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如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进的城镇化,代表的是一种"工业文明"而非"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河南省城乡发展情况指出,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建设和发展乡村,并要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开放性思维,从要素重组和功能提升的角度,重新寻找城镇化的动力和发展路径.在将"区域"视为一种在更大尺度上协调城乡不同建设活动的背景的情况下,提出把城乡社区一起,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的初步思维框架,并针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区域城镇"的3种表现形式.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模式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两种基本地域类型,城乡资源互补、生态共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构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前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意义重大。实现县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从基础抓起,努力构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创新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施机制,加大对促进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并且努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在农村建立起了完善系统的、覆盖面巨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我国农村"三化同步"的建设,对我国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艳华  黄向球  李赛 《河南科学》2013,(12):2269-227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为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利用近几年来河南省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及促动因素,并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应重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及城乡就业制度创新,同时提升各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城乡互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县域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进而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层面上重新认识和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然后以宝鸡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发展过程,又是城乡关系演变的最终目标;(2)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在不同历史阶段其作用机制和形式不同;(3)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互动是宝鸡市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产业化则是改变农业弱势的基本途径,但城市化和产业化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短时间内很难收效,因此在实施长期城市化、产业化的同时,目前应采取短期直接收入补贴方法对农业进行战略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城市化定义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使用最频繁的学术用语之一,但人们对城市化的认识和理解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从城市的定义及标准、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城市化的质与量、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使城市化的定义更为系统和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