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余靖是“庆历新政”时期的“四谏”之一,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外交家、学者和诗人。本文记述了他一生两落三起的主要经历,考述了他的个人专著、参与编撰的重要典籍和《武溪集》流传的版本,详细介绍了现存《武溪集》及余靖奏议的内容和特点,对余靖的思想与诗文作出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王耀东的随笔集《一步之间》和诗集《插翅膀的乡事》、《中国新诗选》的评论,系统阐发了他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并对他在诗坛上作出的贡献给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苏颂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文简介了苏颂的政绩、诗文和制造“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他的诗寄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构思新巧,通俗明畅,自成一家。当年力主抗金而遭贬的张浚,勉励杨万里凡事须正心诚意。杨万里据此意将其书斋取名“诚斋”,文学史中的“诚斋体”也源于此。他撰的133卷诗文集也曰《诚斋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这部洋洋巨著,他和他的助手们,  相似文献   

6.
查慎行山水诗王英志明末清初诗坛泰斗钱谦益诗兼学唐宋,开清代诗坛学宋之先声,遗民诗人如黄宗羲亦甚重宋诗,皆为对明七子一味“诗必盛唐”风气的反拨。稍后顺康诗坛代表人物“国朝六家”之南施(闰章)北宋(琬)、南朱(彝尊)北王(士)虽以学唐音为主,且亦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建试图取代王士禛神韵说的诗学理论时,也吸收了赵执信《谈龙录》的一些观点。在王、赵之争的诗学背景下,辨析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人们看清清代中期诗学和初期诗学的关联与流变。同时,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清诗选集,然此书于赵执信有定位不准、校勘不精、评注失实之弊,一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8.
康熙二十二年,王渔洋、徐乾学、汪懋麟、王又旦、陈廷敬五人进行了一次文酒之会.这次文酒之会是“诗坛圭臬”王渔洋编选《十种唐诗选》与《唐贤三昧集》两部唐诗选本的直接诱因.但王渔洋编选的《五七言古诗选》应成书于这次文酒之会前,而非学界通常认为的文酒之会后.认真分析那次文酒之会的内容对理解王渔洋选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朱彝尊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是清代初年重要作家之一,诗、词、散文的创作都有很高成就。朱庭珍《筱园诗话》指出:“竹坨诗、古文皆成一家,兼精填词。诗尤雄视一代,品在渔洋(王士祯)、荔裳(宋琬)、愚山(施闰章)之上。”赵翼《瓯北诗话》也说:“竹坨负海内重名,至今犹朱、王并称,莫敢轩轾。”在康熙年间,他的地位与当时主盟诗坛的王士祯仿佛,有“南朱北王”之称。又有人以“朱、王”合顺冶中的施闰章和宋琬,以及行辈稍后的查慎行和赵执信,号为“清初六大家”。不过长期以来,朱彝尊的诗名似乎被词名所掩盖,对他诗歌创作的成就与影响,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诗坛曾升起一颗耀眼但却短暂的流星,这便是天才而又短命的诗人——李贺,他以独特的创造风貌被诗坛誉为“鬼才”,对于他独特创造风貌的具体表现论述颇多,本文在这不再赘述,本文试图从个人心理,审美心理以及诗坛风尚这三个方面探讨一下李贺这一独特创作风貌的成因。一、变异心态文学是充满主体生命的审美创造,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其特殊的心态对作品风格的显现有很大的影响,李贺诗歌反映出的心态可用“心如死灰”四字概括。请看他的真实剖自:“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恕谢如枯兰”(《…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先生 (1 897-1 986 )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作为诗人 ,他仅有《流云》小诗 ,但这已经很够了 ;作为美学家 ,六十年来 ,他写了一批文质兼美的文章。他是我国古典美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宗先生能创作能研究 ,诗意盎然又博大精深 ,我无力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只是爱读他的诗与文 ,读他的诗会串想到他的文 ,读他的文会冒出他的诗 ,将他的诗文合观很有意思 ,何况宗先生自己也说过 :“诗文虽不同体 ,其实是相通的 ,一为理论的探索 ,一为实践的体验。” (见《艺境》书末《编者附记》)。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美”从何处寻…  相似文献   

12.
王象春论     
晚明山左诗经历了一个由标举齐风到宣扬禅诗、侠诗的演变历程。明末山左诗坛巨擘王象春 ,倡导禅诗、侠诗 ,欲“重开诗世界 ,一洗俗肝肠” ,其《问山亭集》之诗“自辟门庭” ,“箕踞悲歌” ,抒写末世士子的侠戾之情与兀傲之气 ,而其清隽神秀之作亦极具艺术价值 ,并且透出王士廌“神韵“诗的端倪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诗坛赫然闪耀着一颗新星,他就是戴望舒.一首绝唱──《雨巷》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坚实地位,使他从此济具现代诗坛,成为名噪一时的“雨巷诗人”.《雨巷》的发表,引起了中国现代评论界的注意,叶圣陶称赞戴望舒“开了中国新诗音节的新纪元”,在新诗韵律、节奏的建构上做了开创性的探索.但是,关于《两番》的思想内容,却莫衷一是,各持一端,这种争论局面形成了《而巷》诗义的两大异说:一些人认为,《而售》是一首准政治诗,是减包田政治受挫后的国废借给的反映,它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消…  相似文献   

14.
“一字之争”,非同小可,成则维护国家主权,增进民族利益,败则丧权辱国,贻害无穷。中国文坛向有“一字师”的佳话。其中较著名者有:唐代诗僧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叹服下拜。时下称郑谷为“一字师”。一字贵如明珠,易之诗文生辉。在外交上,则有“一字之争”。为一字、一词之存易,外交家唇枪舌剑,斗智斗勇,鏖战不休。在我国古代外交家中,北宋大臣富弼堪称佼佼者。他身处弱宋,但能刚强对敌。1042年,他出使契丹,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的要求。契丹主自恃强  相似文献   

15.
王承斌 《许昌师专学报》2011,(4):F0002-F0002
北宋初年,诗坛上先后有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西昆体”得名于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在三体中它出现最晚,影响却最大。关于西昆体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仍较薄弱,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一些领域尚无人涉及。张明华先生的专著《西昆体研究》的出版,使形势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16.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近代中国杰出的诗人龚自珍以他的“声情沈烈,恻悱遒上”,“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己亥杂诗》程金凤跋尾)的诗篇崛起在中国诗坛上,被后人推崇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论诗三绝句》)。  相似文献   

17.
余靖是北宋“庆历新政”的政治改革家之一。他的《武溪集》、奏议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体现了他改革建议的主要内容、实施情况及其深远的影响,为评价余靖和“庆历新政”的历史地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标榜“神韵说”的著名诗人王士祯主盟诗坛数十年,以他的诗歌理论和诗作,在这最后一环镌上了一熠熠闪光的名字。他和他的诗友门创作了一批关于泰山的诗文,也为泰山文化增添了“神韵”。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他出身于一个历代仕宦家庭,曾祖父王之垣,明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祖父王象晋,明万历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父王与敕,清顺治元年拔贡,封国子监祭酒。渔洋兄弟四人,长兄仕禄,顺治进士,历官吏部考功员外郎;仲兄仕禧,廪贡监生;三兄仕祜,康熙进士。由于家学渊源,兄弟四人自幼便受到较深的文化教育,擅长诗文,长后各有成就,蜚声文苑。渔洋六、七岁入塾,读《诗经》已能领会诗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济南乡试期间,诸名士集于大明湖北渚亭,举办秋柳诗社,渔洋即景赋《秋柳诗四首》。当时和者既多,后一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词,自晏欧至柳永,都没有超越“词为艳科”的藩篱,也没有摆脱它作为乐曲歌词而存在的地位。换言之,词还没有成为独立发展的新体诗。苏轼的重大贡献,即在于他打破“词为艳科”的狭隘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胡寅《酒边词》序文云:“眉山苏氏—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怀浩气,超然平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棣,而柳氏为兴台矣。”他以诗为词,把词的内容扩展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描绘山水田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怜”性格的体现,也是郁达夫作为一个“骸骨迷恋者”以诗为舌、以诗为伴的本能选择。《毁家诗纪》是了解“郁王婚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重要文献。《毁家诗纪》中的自传体诗文书写推动了旧体诗自传体诗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