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了决斗阶段英国女王于9月25日宣布解散议会,于10月15日举行大选。随着选举命合的发布,保守党和工党的竞选运动进入了高潮。这是战后以来英国的第六次选举,也是十多年来保守党和工党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斗争。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多年来它们在议会内外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点辍,这是英国选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这次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主要反映了英国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恶化和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而不是因为两党的方针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差异。自1951年以来英国举行的三次大选中,保守党都处于优势。这是由于工党右翼领导集团在外交和  相似文献   

2.
半个月来,日本政局持续动荡。大平内阁在众议院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后,拒绝辞职,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目前各党派已投入紧张的竞选活动,围绕下届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五·一六”事件五月十六日下午,在野的社会党向众议院全体会议紧急提出对大平内阁的不信任案,指责政府对自民党众议员滨因赌博贪污事件、国际电信电话公司行贿事件和物价等问题处理不力。表决时,全体在野党议员赞成,而自民党反主流派中竟有六十九名议员以缺席或表决前退席方式配合在野党,遂使不信任案以二百四十三票对一百八十七  相似文献   

3.
英国大选     
假民主的把戏10月8日英国举行了战后第五次大选。结果保守党获得多数,继续执政,工党惨败。在英国议会六百三十个议席中,保守党获得三百六十六席,工党获得二百五十八席,自由党获得六席。保守党席位较工党多一百零八席。而在上届议会中保守党仅较工党多六十八席。由于英国选举制度的不民主和英国统治阶级对共产党竞选活动的重重限制,大选结果是不能完全反映英国五千余万人民的愿望的。尽管英国选举制度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只要有十人提名,即可当候选人。但事实上由于每个候选人必须事先付出一百五十英镑押金,而当所获选票不到该区选民数的八分之一时,押金就要被没收,因此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是很难被提名作候选人的。  相似文献   

4.
英国自三月二十八日在下院通过保守党对工党不信任案以来,经过一个多月激烈的竞选斗争,五月三日大选如期举行。选举结果,保守党赢得三百三十九议席,比上届大选多得六十三席,取得了六百三十五个议席中的稳定多数,  相似文献   

5.
工党志在问鼎,保守党力图坪联。鹿死谁手取决于经济能否迅速回升。英国两大党工党和保守党先后于9月29日和10月8日举行年会。这是在英国大选临近(一般估计在明年春天举行)的背景下召开的年会,因此既反映了两党竞选趋向,又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的英国政局动向。工党背水一战,政策右转。工党已经历三次大选失败,饱尝长达12年之久在野的清苦。近一个时  相似文献   

6.
<正>5月5日公布的英国地方议会选举初步结果表明,执政党保守党取得了40多年来的最大胜利。5月4日举行的地方选举共决定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4851个地方议会议席。截至5日晚,保守党赢得近1900席,较上次选举增加约560席;工党拿下约1150席,较上次选举减少380席;而以"脱欧"为目标的英国独立党仅赢得一个席位。一些英国媒体将此次地方选举结果视为下个月英国大选的"风向标"。英国将于6月8日举行大选。多数党派已公布了各自的竞选宣  相似文献   

7.
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6月9日举行的英国战后第12届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再次获胜。在650议席中,保守党获397席,是1945年二次大战后不久工党取得压倒优势以来保守党取得的最大胜利;工党获209席,是1945年以来工党获得的最少席位;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获23席,其他小党派获21席。 6月11日,撒切尔夫人改组了内阁,免除了保守党温和派的代表人物外交大臣皮姆和运输大臣豪厄尔等的职务。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一切将表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右翼将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政局,  相似文献   

8.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9.
4月9日,在英国战后第14次立法选举中,保守党获得下议院总数651席中的336席,比其他所有党派的席位总和多21席(1987年多101席)。工党获271席,比上届增89席。自由民主党20席。还有24席分属北爱尔兰统一党、苏格兰民族党、威尔士民族党等其他党派。就在大选前不久的民意测验中,保守党尚落后其主要对手工党好几个百分点。当时舆论大多认为,此次选举很可能出现“悬挂议会“(没有一党能在议会中占多数)的局面。反对党工党从竞选一开始就摆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誓将保守党拉下马。在竞选前的70多次民意测验中工党一直领先,最高时高出7个百分点,大有唐宁街10号“非其莫属”之势。结果是前紧后松(指竞选活动),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0.
<正>6月8日,英国举行大选。这次选举是今年4月由梅首相宣布提前举行的。特雷莎·梅主张"硬脱欧",其提前举行大选的本意是带领保守党一举取得议会的绝对控制权,从而减少脱欧谈判中受到的国内掣肘,以"搁置争议、共同对外"的方式带领英国成功脱欧。在竞选造势过程中,梅要求民众在支持"硬脱欧"的保守党和支持"软脱欧"的工党之间进行选择,因此6月8日的大选也被视为"决定英国如何脱欧的一天"。  相似文献   

11.
三月二十八日晚上,英国下议院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保守党提出的对工党政府的不信任案。于是工党政府宣布,四月七日解散议会,并将于五月三日举行大选。两党挂帅竞选的是卡拉汉先生和撒切尔夫人。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于一九一二年三月生于英格兰南部的名港朴茨茅斯。他是在贫困中长大的。他的父亲在皇家海军里当一名小小的士官,在卡拉汉九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小卡拉汉在十六岁上就结束了他的正规学业,次年进了一个地方税务机关当办事员。他积极参加税务职工会的活动,一九三六年被选为“国内税务职工联合会”的副书记。一九三八年他与奥得莱·伊丽莎白·莫尔顿小姐结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皇家海军任上尉,  相似文献   

12.
微弱的多数,不稳的地位英国大选已于10月15日举行。工党以四个议席的微弱多数上台。10月16日,英女王任命工党领袖威尔逊为新政府首相。这是英国战后的第六届大选。在竞选运动期间和选举日里,工党和保守党的一千七百多名候选人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混战。最后选举的结果是:在下议院六百三十个议席中,工党获得三百一十七席,保守党三百零四席,自由党九席。工党所获得的多数,甚至于比上届工党政府在1950年大选中所获得的五个议席的多数还要少,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执政党所获得的最微弱的多数。本届英国大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英国国际地位迅速衰落,英国经济严重恶化,英国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在外交政策方面唯美国是从以及国内无力摆脱经济上通货膨胀和衰退之间根深蒂固的恶性循环,保守党十三年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极右翼小党的支持下,通过了由刚刚退出政府的工党及其左翼盟友向议会提出的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表决,从而暂时避免了政府倒台和提前举行大选的局面。然而,时隔仅仅10多个小时,沙龙又突然宣布辞去总理职务并将于90天内举行大选。根据有关规定,沙龙现政府将自动成为看守内阁直到明春大选后新政府成立为止。以色列政治局势可谓风云突变,扑朔迷离!以色列的这次政府危机是在国内安全形势和经济严重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恰好在此前的10月20日至25日,我作为以色列外交部邀请的中国学者代表团团长访问了…  相似文献   

14.
岸信介为什么解散国会? 日本国会的众议院,已在4月25日宣布解散。大选决定在5月22日举行。已经解散的日本这一届众议院,是在1955年初举行的大选中产生的。根据最近的材料,日本各党派在众议院的席位分配如下:自由民主党占二百九十席,社会党占一百五十七席,共产党占两席,其他及缺额占十八席,合共四百六十七席。其中自由民主常所占席位不到三分之二社会党占三分之一。按照日本宪法的规定,众议员的任期为四年,本届的大选应在1959年初举行。但日本的宪法又规定在未满期以前,内阁有权解散国会、举行  相似文献   

15.
1月4日,以色列议会以85票对27票通过了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使原本应于2000年10月举行的第15届议会选举和第28届政府选举提前到今年5月17日举行。这是以色列第二次依照新选举法举行的大选。分析家认为,此次大选与上次大选不同的是,总理竞选势必通过两轮投票方能决出胜负。选举日如同节日此次大选议案通过后,先后有11人宣布要竞选总理,最后落实了5人。他们是现总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工党主席巴拉克、中间路线党推举的候选人莫迪凯、团结民族阵线领导人小贝京和民族团结联盟党领袖比沙拉。此外,参加竞选议会议席的党团最后定为33个。3月30日是参加竞选议会席位的党团和总理竞选人递交参选申请的最后期限。4月  相似文献   

16.
在2019年12月12日举行的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英国保守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下议院共650个席位,其中保守党获得364席,超过半数所需的326席,工党获得203席,苏格兰民族党获得48席,自民党获得11席。保守党赢得了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胜利,工党则遭受自1935年以来的最大挫败,深受打击的工党党首科尔宾表示要为败选承担责任,将在带领工党渡过一段"反思期"后辞职。值得关注的还有苏格兰民族党,赢得了苏格兰选区59个席位中的48席,取得了创纪录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形势貌似有利于保守党,实际有许多隐患,因此不提前大选并非梅杰的缓兵之计。正当英国舆论界纷纷猜测保守党可能在今秋11月提前大选时,梅杰首相干9月9日表示,他并不急于举行大选。这一下把人们打入了闷葫芦。有关提前大选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9月1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莫里民意测验结果,保守党在工党后面紧追慢赶5个月之后,首次领先两个百分点。9月5日《每日电讯报》刊登的盖洛普民意测验又将两者距离拉大到4.5%。民意测验一直被视为英国政府能否举行大选的晴雨表,于是有关提前大选的“风”便吹了起来。无独有偶,政府紧接着又于9月4日宣布今年以来第八次削减利率,将基本利率从  相似文献   

18.
英国在三月三十一日提前举行了大选。按照英国的选举制度,应該是五年选举一次。上台仅十七个月的工党政府,由于在議席中仅有三票的微弱多数,統治地位一直岌岌可危,有些重要法案难以在議会中通过;而英国的經济困难有增无已,国內外政策到处碰壁。因此,工党想通过大选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現在,大选的結果已經揭曉,工党以九十七席議会多数继續执政。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英国政治上的右倾年:6月大选,以右翼领袖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大获全胜,以左翼代表人迈克尔·富特为首的工党惨遭败北;9月,英国职工会举行第115届年会,近十多年来日趋激进的职工会在这次年会上开始向右摆动;10月,工党举行年会,检讨在大选中遭到“耻辱性败北”的教训,选举新的领袖,并试图改弦更张,振兴工党。今年6月,笔者在伦敦就地考察了英国大选,觉得工会和工党政治上的遭遇反映出英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选惨败,更换衡人;重整旗鼓,力图振兴——英国工党流年不利,自1979年在大选中败于保守党后,一直与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无缘。在以后的两次大选中(1983、1987)工党屡战屡败。今年4月9日大选之前,工党行情普遍看好,直到大选前一周的民意测验,工党尚领先保守党好几个百分点,谁知到头来入主自金汉宫的心愿还是成了“南柯一梦”。英国国内舆论指出:工党如果想获胜,就必须改革,抛弃不吸引人的老政策,提出新思想。在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协调后,工党于7月18日召开了党的特别会议,选举出约翰·史密斯为新领袖,决心“改错、变革,”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