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X射线物理学传入中国的百余年,对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本土化和建制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近代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学术谱系进行研究,可以从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的角度审视X射线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绘制中国X射线物理学家谱系图,分析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谱系之源和谱系结构,可以管窥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体系的建制化过程,并进一步揭示学术谱系对于研究范式和学术声望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986—1987年,出现了一场研究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热潮。以赵忠贤为代表的中国超导物理学家在这场热潮中取得了“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一流成果。通过对蔡建华给国内信函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档案等新史料的发掘,本文梳理了1986年之前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状况、1986—1987年间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信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研究历程,并对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学科带头人较强的学科前瞻性意识和科研组织能力、科技部门领导对超导学科的长期支持以及畅通的国际学术交流渠道是中国能够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的主要原因。该成果令中国的超导研究获得了国际关注,并直接促成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中国超导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奥格·玻尔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其父是尼尔斯·玻尔.尼尔斯·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并以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他还提出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父子两人都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尼尔斯·玻尔1937年曾来中国访问,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奥格·玻尔曾于1962、1973年两次来华.文章根据档案及其他相关原始史料梳理了1962年奥格·玻尔夫妇及尼尔森副教授一行三人来华的历史过程,并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奥格·玻尔等人的该次来华,不仅提供了具体而实际的帮助,而且对中国核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方签署的第一个科学交流协议.在当时大多数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情况下,奥格·玻尔表明了与父亲一致的态度:反对国际上封锁中国的政策,继续做中国的好朋友,愿意成为联系东西方物理学交流的桥梁,体现了科学家的国际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数学—物理学关系的研究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其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一直独立于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方法。21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理论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发展,这一话题逐步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论题之中。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数学与物理学关系讨论的朴素特征、20世纪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进路、21世纪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指出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中国和日本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重要历史时期。该文通过讨论物理学书籍的翻译与教科书的编译、教学与研究、统一名词及组织学会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该时期两国传播和接受物理学知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丁燮林是该所的第一任所长.文章通过考察丁燮林关于"新摆"和"重力秤"的研究这一典型案例,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描述了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创建初期研究工作的某些特色.在学术意义与国家需求之间,在"实行科学研究"和"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两大任务之间,在研究工作的推进与研究机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研究者围绕着科研选题的制定及其推进所作的权衡和选择,既体现了特定时期中研院物理所的职责与特征;又展示了物理学研究与制度背景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12—1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中国第九届物理学史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科研机构、高等及中等院校和出版部门等46个单位的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50余篇,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外古代物理学史、近现代物理学史以及大中学校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教学等内容,说明研究领域正向纵深发展。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论文中有不少是年青新秀提供的,标志着中国物理学史后继有人,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在开幕式大会上,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申先甲教授致开幕词,着重阐述了物理.学史研究的意义,回顾了…  相似文献   

8.
《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为第一本中国人自主翻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物理学新教科书》为中国人自主翻译日本教科书的代表作品,两书分别中国人自译西方与日本物理教科书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发现,《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内容较《物理学新教科书》丰富,且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而《物理学新教科书》的物理学公式表达方式更加符合国际趋势、其物理学术语使用更符合物理知识内涵、体现了更为完整的、发展的科学观。日译最终取代西译成为晚清中国物理教科书市场的主流,不仅受当时国内教育形式的影响,也与日译物理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此前关于中国粒子物理学史及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研究的基础上,从两个层面讨论中国粒子物理学的学术传统,结合中日对比,得出我国粒子物理学研究传统阙如、精神传统淡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和河北东方企业集团协办的 2 0 0 0年物理学进展学术研讨会 ,于 11月 2 8至 30日在秦皇岛市秦发假日酒店召开 ,来自全国 10个省市 2 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对 2 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发展、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物理学教学以及我国解放以来在物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研讨。一、物理学基础问题其一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的评价问题。关洪认为费曼的路径积分否定了玻尔的互补原理 ,标志着哥本哈根解释已走向衰败 ;刘辽认为 2 0世纪下半叶物…  相似文献   

11.
休闲视野中的中国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3):93-95,101
从休闲的视野来看,只有大城市才能为休闲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而体现着进步、文明的休闲,也只有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才能得以实现。中国特色的休闲社会的实现。应该符合“和谐社会”的内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国内物理学名词的译名非常混乱,这成为近现代物理学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巨大障碍。从1920年开始,大批归国留学生为审定物理学名词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他们讨论并确定了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原则,为审定名词奠定了基础;他们先后主持了科学名词审查会物理组和物理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并陆续编订了《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审查本)》《物理学名词汇》和《物理学名词》三部词典。到1934年,在留学生的全面主导下,国内的物理学名词基本上得到了统一,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大大加快了。  相似文献   

13.
法国曾是世界科学的中心,物理学也曾是法国的传统强势学科。但是19世纪后半叶尤其20世纪前50年左右,法国的物理学与英国、德国的该学科发展相比,明显滞后了。贝尔纳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对法国科学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的看法。贝尔纳的观点扼要却没有通过具体事例予以说明。通过著名的法国科学家迪昂与居里等人的遭遇,可以看出贝尔纳的说法是准确的,即科学界的老人统治以及政府的不重视是法国科学发展滞后的关键症结。法国科学界老人统治的后果值得中国科学界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4.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束流能量1.89GeV能量下达3.21×1032cm-2s-1,达到设计指标,为改造前的30多倍,是此前该能区对撞机亮度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BEPCII工程按进度、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BEPCII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兼用同步辐射装置,它的建成成为国际同类装置建设的一个范例,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BEPCII试运行期间,北京谱仪III共采集到一亿多ψ(2S)和两亿多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物理结果。BEPCII建成并投入运行,有望在今后多年里,不断取得重大物理成果,进一步保持和加强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明代末叶至清代末年,与日本江户至明治时代,在历史年代上相当。其间,两国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流与影响。17和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包含物理学知识的著作传到日本。19世纪50至70年代,来华新教传教士译述的一些物理学书籍在日本被注释翻译,甚至用作教材。明治维新的成功和甲午战争的结局,使两国之间科技交流的态势发生逆转。20世纪初,中国根据日本的物理学教科书翻译和编译了许多书籍。同时,中文物理学名词在相当程度上也受到日文汉字译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伽利略的落体实验打败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迈克耳逊的光学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昊健雄的字称实验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的不受限制的普遍性。这三个实验的发现都否定了被人们长期接受的理论或观念。深刺地影响着物理学的发展和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5 0年代是苏联数学发展的强盛时期 ,也是中国全面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时期。从中国数学发展的角度看 ,中苏数学交流对于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数学研究基础和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和国际数学发展的背景出发 ,对一些原始档案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指出 2 0世纪 5 0年代中苏数学交流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这一时期数学交流在中国表现的主要特点即学习苏联对数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重点发展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 ,继续发展我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强项专业以及重视数学史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苏联数学在 2 0世纪 5 0年代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way physics and other parts of science work can be expla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radical constructivism. However, this constructivist view itself shows that a uniquily accepted 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 or any other, would not be an advantage for the developmentof science. Unlike physics some parts of science successfully use constructivist concepts inside their theories. Because this is the case particularly in learning theory, constructivist ideas can help to improve physics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