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通过对巴中市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的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当地土壤重金属Cd和Pb进行了污染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Pb均未超标,安全等级为无污染.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对Cd的评价结果有明显差异,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安全等级为非污染,在Cd检测的344份样品中,Cd的超标率为11%;地质指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安全等级为轻污染,且样品超标率为32%.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Cd的污染级别为第三级别(污染程度为轻污染).所以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防止重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湖州市东南部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开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Cd均值高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Ⅱ),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Hg)质量比高于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污染程度不高,由西向东Hg污染逐渐增强,Cd污染集中在南浔镇东南部和练市镇中部。土壤Hg、Cd地质累积指数分别为0.50、0.11,为轻-中度污染水平;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Ni、Zn、Cu、Cr、As、Pb,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未达到污染水平,仅南浔镇中部、善链镇南部和旧馆镇与双林镇交界处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等级。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3.
镍钼多金属矿区土壤铀污染状况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遵义松林镍钼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铀(U)污染状况,采集矿区旱地、水稻土和森林土壤样品,采用ICP-MS测定土壤中U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矿区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矿区旱地、水稻土和森林土壤中U平均含量分别为14.7 mg·kg~(-1)、 8.67 mg·kg~(-1)和16.5 mg·kg~(-1), 3种类型土壤中U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2)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旱地、水稻土和森林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旱地污染程度较轻,水稻土主要集中在轻度污染,森林土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3)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水稻土和森林土壤污染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污染等级,分别占样品数的48%、 67%和58%,其中森林土壤有42%的样品为中度污染,受地质背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岛砖红壤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地质累积指数可知:Cr、Zn、Pb元素属于无污染到轻污染程度阶段,其中Cr元素接近轻污染水平;Ni、Cd元素属于轻污染水平;Cu、As元素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阶...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南宁市江南区主要农田土壤样品4 956件,分析了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0.13、0.31、155.64、26.77、80.02、48.36、22.49 mg/kg。土壤中重金属Cr和Cd含量平均值略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余元素平均值均低于标准值。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变化范围0.52~1.51,表明研究区元素以贫乏—弱富集为主。Cr和Pb平均值最高,分别有17%和19%样品富集因子大于2,表明局部地区土壤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受到Cr和Pb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LI平均值为1.03,整体平均水平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水平。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强污染、强污染和极强污染等级样品比例分别为63%、29%、4%、2%、1%和1%。单元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HgCdAsPbNiCuCrZn,Hg和Cd生态风险较高。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6,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风险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8.28%、9.12%、2.12%和0.48%。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县农业表层土壤重金属汞(Hg)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Hg平均含量为0.182 mg/kg.地球化学基线理论分析显示,土壤中Hg的基线值为0.090 mg/kg,地质累积污染指数为0.155,整体上处于轻度级污染.地质累积污染指数法对所有土样Hg污染状况分析表明:24.07%的土样未受污染,60.74%为轻度污染,12.04%为中度污染,2.25%处于中度污染与强污染之间,0.67%为强度污染,0.23%处于强污染与极强污染之间;通过污染程度分析:33.07%的土样未受Hg的污染,55.91%受到Hg的影响,11.02%受到Hg的影响较严重,以上两种污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巩义某煤矿区周边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及地质累计指数评价了该区域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已出现多种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累积,Cr,Ni,Cu,Zn,Cd,Pb和As的平均依次分别为59.9,32.23,31.46,99.29,0.32,113.14和8.23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7种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95,1.18,1.57,1.59,1.60,5.07和0.84,Pb属重度污染,Ni,Cu,Zn和Cd属轻污染,As,Cr属安全水平。内梅罗综合指数指出,该区域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84%的采样点处于重污染水平。地质累计指数表明,该区域Pb平均级别属偏中污染,Zn,Cu平均级别均属轻污染,Cd,Ni,Cr和As元素平均级别均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中国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中国13个具有代表性林地土壤,结合经典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铜、锌)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波动较大,绝大部分位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2018中筛选值。以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时,绝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小于1,说明供试土壤重金属处于清洁与尚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武夷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清洁。以管制值为评价标准时,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小于0.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位点土壤中Cd存在中等或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呈轻微等级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部分样点Cd、Zn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累积效应更加显著。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有效态Cu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有效态Pb和Cu的含量,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2和0.89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铜陵市杨山冲尾矿库及周边农田土壤实地采集的52个样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污染现状以及潜在风险进行研究评价.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元素As、Pb、Cu、Ni、Zn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富集;尾矿库土壤污染程度要较农田土壤更严重,土壤As、Ni和Pb元素为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尾矿库土壤呈中度风险,周边农田土壤呈轻度风险;元素As、Pb、Cr、Ni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元素Cu、Zn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事故树对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矿山周边土壤中U、Cd、Cr、Cu、Mn、Ni、Pb、Zn八种重金属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随着离铀矿山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弱的趋势,整个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处于极强的水平.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重污染,元素U为重污染至极重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元素Ni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强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Ni,均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1.
许泰  鄂崇毅 《广西科学》2022,29(3):584-594
高原高寒露天煤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状况,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案的制定密切相关。以青海省木里露天煤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矿坑周边土壤和矿坑外围未受人为扰动和污染的草甸土壤样品共计54个,分析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矿坑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矿坑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背景值差异并不明显,仅Zn、Cd、Pb、Cr和Hg的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矿区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总体表现为PPb>PHg=PCr>PCd>PZn>PCu>PNi>PAs,在清洁安全范围内。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在0.55-2.52,平均值为1.39,属于轻度污染,局部处于清洁、警戒线和中度状态。所有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均为负值,污染级别为0级。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Hg>Cd>As>Pb>Cu>Ni>Cr>Zn,综合潜在风险生态指数平均值为110.38,以轻微风险为主。矿区周边土壤中Cu与Cr、Pb、Cd、Zn,Cr与Zn、Cd、Pb、Ni,Zn与Cd之间相关性显著,在空间分布上相互依存,具有相对专一的来源。总体来看,除了局部有轻度污染的迹象,矿区周边土壤并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是Hg和As对露天开采、矸石堆积等人类活动表现敏感,在后期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治理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区内10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Pb、Ni、Cr、Cd、Zn、As、Hg的含量。对比背景值可知,除Ni外其它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d富集最严重;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程度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总体处于无污染,总体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中等,Cd和Hg是构成生态危害的主要风险因子,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是受到城区的生活、生产活动和部分农业用地区域的农耕活动影响。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吴忠市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Pb、Zn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产生的污染;Ni主要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控制,Cr、As为成土母质和农业污染混合来源,Cd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要求,本文对绵竹市新开村的土壤的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pH值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新开村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48,处于轻度污染. 土壤重金属综合累积指数为5.5,富集程度较强.其中,Cd的单项污染指数为1.97,属于轻度污染.土壤Cd和Hg的累积指数分别达到7.47和3.44,呈现强烈富集,可能与地震前的工业活动或人为活动有关.Zn的累积指数为1.38, 表现为一定的污染,但程度较轻;Pb、Cr、Ni、Cu和As的累积指数分别为1.11、0.96、1.09、1.04、0.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三明市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该研究在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周边设置采样点,共采集了15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单项污染指数法表明,3个畜禽养殖场周边的重金属含量均达标,Pi1,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三个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土壤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潜在风险指数法表明,在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土壤中,Hg和Cd均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生态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15.
淮南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污染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区内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文章以淮南矿区为例,分别采集了在淮南矿区内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3个矿区周边47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探讨主要污染元素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种方法获得的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到土壤背景值具有地区差异性,所以以淮南地区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的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参考性更大。矿区受到了以As、Cd为主要污染元素的重金属污染,As的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新庄孜矿潘一矿顾桥矿;Cd的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顾桥矿潘一矿新庄孜矿。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地表径流以及煤矿开采量、开采工艺等条件,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开采产量是影响土壤Cd污染的主要因素,而As污染主要是由于煤矿长期进行采矿作业在土壤中严重累积以及矿山开采的伴生矿所导致。污染物的水平分布特征表明,污染物含量并不随距离煤矸石堆的距离远近而有规律地变化,煤矸石的露天堆放对矿区附近土壤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新乡市郊区蔬菜基地土壤的采样分析,借助地累积指数法、风险评估指数(Risk AsssessmentCode,RAC),分析研究了该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污染程度和其潜在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Cd与Ni明显超出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限值(GB15618-1995),重金属Cu与Zn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限值以内,重金属Cr则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以内;地累积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富集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Cd,Ni,Zn,Cu和Cr;RAC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几种重金属对环境的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Cu,Ni,Cr,其中Cd与Zn的环境风险较高,成为该区域土壤的主要环境风险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矿区农田土壤-玉米系统中重金属的富集迁移,以安徽省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为例,对该区玉米地中Cd、Ni、Pb、Cr、Zn和Cu的含量、玉米植株富集转移系数及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Cd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28.57%,其余均未超过相应标准;地累积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Cu属于无污染-轻污染,其余几种重金属都属于无污染;除Cu外,其余几种被吸收到玉米体内的重金属大部分都积累在根部,且Cd的富集转移系数最大;运用目标危险系数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对儿童引起的健康风险均大于成人,且健康风险指数的大小为PbNiCuCdZnCr。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泉州市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Cu,Pb,Zn,Cd;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Cd(偏中度污染),Pb(轻度污染),Zn(轻度污染),Cu(无污染);从重金属污染物生态风险程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构成生态风险程度均属于轻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Cd,Pb,Cu,Zn;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但是其桃溪下游、湖洋溪上游、水库入库口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对杭州市郊4个农田土壤中铜(Cu)、锌(Zn)、镉(Cd)、铅(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参照不同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其土壤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蒋村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全量及有效态Cu、Zn、Pb含量,4个地区土壤中均未有Cd的检出.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蒋村土壤已受到Zn的明显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乔司和下沙的土壤为清洁水平,七堡土壤属于尚清洁水平,而蒋村土壤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污染水平为作物已受到污染.从综合累积指数评价发现,乔司和下沙土壤重金属为高度累积,七堡和蒋村土壤重金属达到严重累积程度.通过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土壤的pH值、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据此推测4个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源自化肥及有机肥的施用,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杭州蒋村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更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罗汉果产区8个地层土壤-罗汉果系统中铅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运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单项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土壤、罗汉果铅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地层土壤铅的地质累积指数评价均为"1级"、"无污染",土壤未受铅污染。8个地层的罗汉果果实单项污染指数均极低,无铅污染,为优质农产品与药用植物。Pt21地层罗汉果4个器官均未受铅污染,根、茎、叶、果部皆可采用。其余7个地层中均存在根、茎、叶某一器官不同程度铅污染。广西罗汉果产区罗汉果对铅具有极强的耐受性,生态环境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