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小肠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猕猴小肠显微结构观察张文学,薛德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53002,新乡)猕猴(Macacamulatta)是人类的近亲,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生化代谢等方面同人类相似.因此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学实验并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有关太行山猕...  相似文献   

2.
在磁场下(H=1.3T)烧结得到的Y1-xGdxBa2Cu3O7-δ)(x=0~1.0)系超导体表现出明显的电阻率ρ超导转变零电阻温度Tcf和临界电流Jc各向异性,样品的常态电阻率在平行于烧结磁场方向上的值ρ比垂直于烧结磁场方向上的值ρ大8%~70%,零电阻温度Tcf∥比Tcf┴大1.0~5.0临界电流Jc比Jc大9%~73%,而且在外磁场(Ht=2.0T)下测得的临界电流Jc随外扬Ht与烧结磁场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猕猴第Ⅰ胸椎变量的异速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骨骼变量进行异速生长分析,有助于了解骨骼变量生长发育的规律.本文以肱骨最大长为体重,对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ta)第Ⅰ胸椎变量进行了异速生长分析[1-2].所用公式为:Y=aXb,其中X为自变量(肱骨最大长);Y为因变量(第Ⅰ胸椎变量);a为异速生长常数;b为异速生长指数,当b<1.00时X为负异速生长,b=1.00时X为等速生长,b<1.00时X为正异速生长.表1 第Ⅰ胸椎的异速生长分析结果(n=14)变   量abrt检验方  程椎体前高1.849×10-10.7360.4…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3-羟基-2.丁酮(acetoin)、二丙酮醇(DA)在四氯化碳、正庚烷、苯和1,2-二氯乙烷等中的红外光谱(3800—3100cm ̄(-1)).根据谱峰的强度和峰位的变化,证实了acetoin在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五元环分子内缔合体,二丙酮醇可形成六元环分子内缔合体.另外,对甲醇、正了醇与acetoin在四氯化碳中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cetoin分子中羰基和羟基的相互作用,使得自由基的吸收峰移向低频(△γ=20cm ̄(-1)),同时羰基醇中羰基接受质子的能力亦被增强.  相似文献   

5.
猕猴属种间及亚种间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猕猴属(Macaca)种间和亚种间6个分类群之间的遗传多态性,共筛选出16个随机引物每个分类群平均获得77个遗传标记,根据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从RAPD数据分析得到的6个分类群的相互关系与形态、同功酶、mtDNA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RAPD技术适用于猕猴属中近缘种间和亚种间的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磁场下(H=1.3T)烧结得到的Y1-xGdxBa2Cu3O7-δ(x=0~1.0)系超导体表现出明显的电阻率ρ、超导转变零电阻温度Tcf和临界电流Jc各向异性.样品的常态电阻率在平行于烧结磁场方向上的值ρ比垂直于烧结磁场方向上的值ρ大8%~70%;零电阻温度Tcf比Tcf大1.0~5.0K;临界电流Jc比Jc大9%~73%,而且在外磁场(Ht=2.0T)下测得的临界电流Jc随外场Ht与烧结磁场HS间的夹角α呈椭圆形变化规律.这表明烧结过程中所加的磁场引起了该系超导体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对地衣芽抱杆菌(Bacitluslihenformis)以不同强度的旋转磁场处理,结果酶活性和菌落形态等均有所变化。酶活普遍提高,菌落变小,呈放射状.尤其0.2T处理3h者引起变异最显著,其胞外碱性蛋白酶的酶活提高率最大者达17%,文中对磁场作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二羰基乙酰丙酮铑Rh(acac)(CO)2对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在常压下,Rh(acac)(CO)2和P(OPh)3、PPh3、Ph2P(CH2)nPPh2((n=2,3)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好活性.在双齿配体存在下,2-芳基丙醛的选择性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代数A上的2×2型矩阵Ma,b(x)=axx*b的非负性,证明了:当a,b是A中的可逆正元时,Ma,b(x)非负的充要条件是存在c,使得‖c‖≤1且x=a1/2cb1/2.对固定的a,b,讨论了使Ma,b(x)非负的最大正元xmax,证明xmax恰好是a与b的几何平均g(a,b).同时,还得到了g(a,b)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高温超导临界态模型(Bean模型)中的自场效应.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临界电流密度的测量值Jcexp(Ba).发现Jcexp(Ba)与其真实值Jc(Ba)之间在低外场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解释了实验中发现的利用临界态模型测量高温超导体临界电流密度的值比直接测量值要小的现象.并提出了一种对实验测量值Jcexp(Ba)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感染SIVmac病毒两周后 ,恒河猴、食蟹猴的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 ,异型淋巴细胞数开始上升 ,随后白细胞总数持续回升至高峰 ,8周后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数下降 ,其中三只食蟹猴先后于 8周后死于病毒血症和早期死亡 ,余 1只猴白细胞总数于 12周后仍持续下降。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现象同人类HIV AIDS的诊断标准实验检查部分中提及的基本一致。另外 ,本实验还表明恒河猴、食蟹猴对SIVmac毒株的实验感染是敏感的 ,食蟹猴对SIVmac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条件对恒河猴脱毛恢复的影响,找出影响恒河猴脱毛的因素。方法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下恒河猴脱毛的恢复状况。结果半开放式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脱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大栏式饲养条件。结论半开放式饲养条件有利于恒河猴的脱毛恢复,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是改善恒河猴脱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饲料的合理营养和加工方式对育成猕猴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膨化饲料、颗粒饲料、常规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 83 6 1%和 79 77%、81 83%和 71 71%以及 80 5 4 %和 76 32 % ;猕猴的体重增长以膨化饲料组为最佳 ,血液的生化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栖息于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懒猴、猕猴、熊猴、藏猴、红面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和黑长臂猿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这些猴类适应了岩溶山区特殊生态环境,形成了与生活在一般山区的种群不同的生活格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临床试验条件对100kHz中频交变磁场进行安全性评价。选用成年雄性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连续辐照组和一周辐照2次组。两辐照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辐照,分别于辐照前和辐照后进行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免疫指标检测、骨髓涂片、精子质量和形态检测。辐照后处死比格犬,取各主要脏器制成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综合分析磁场的生物学影响。分析发现,两辐照组与对照组及两辐照组间除个别指标外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差别,而有差别的指标也在常规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内。结果表明,磁感应治疗机产生的中频磁场对生物体无显著的生物学影响,且辐照时间与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灵长类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序列进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当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基因的突变将导致白化病,测定了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食蟹猴、猴猴9个灵长类中代表物种的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的DNA序列。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羰基铁粉作为动脉栓塞热疗的一种新型介质的可行性,通过进行羰基铁粉形态学观察和粒径分布检测,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表征;利用L929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并进行大鼠体内毒性实验,检查羰基铁粉的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体外升温实验中,将羰基铁粉和碘油的混悬液暴露于外界交变磁场,通过设置不同的羰基铁粉含量和磁场强度,评价羰基铁粉在外界交变磁场下的升温情况;体内实验中,以正常新西兰大耳白兔作为动物模型,对其肝动脉进行经动脉栓塞热疗,对比热疗过程中肝组织温度和体温变化情况,并对热疗后兔肝进行病理学检查。细胞毒性研究表明,羰基铁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和体外的升温情况表明,在外界交变磁场作用下,羰基铁粉具有理想的升温特性。由此说明,对于动脉栓塞热疗来说,羰基铁粉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临床应用候选介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单片机构成磁场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特点。实现自动对螺线管内逐点霍尔电压和磁场强度的数据测量以及显示磁场曲线分布情况。该测量仪器实现了物理实验仪器智能化,操作方便。实验直观性强、集成化程度高,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光磁共振实验原理及采用扫场法测量铷原子朗德因子的实验方法.通过对磁共振原理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实验中正常磁共振信号的产生受到有关实验条件的限制,并且实验条件改变时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干扰信号则不具备这些特征.提出了辨别干扰峰的3种方法,即去射频场法、变频法和差值法,并对这3种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因受阳极氧化铝(AAO)孔道直径限制导致合成的金属纳米线尺寸单一、磁性受限的问题,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不同孔径的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依据模板辅助电沉积法,在不同孔径AAO模板内生长了Ni纳米线阵列,利用SEM,TEM,XRD和EDS等技术对制备的Ni纳米线阵列形貌、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通过物理性能测试系统(PPMS)研究了Ni纳米线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Ni纳米线的生长机制是交流电正半周期Ni~(2+)还原与负半周期Ni原子溶解的共同作用;Ni纳米线具有磁各向异性,随着直径的增大,Ni纳米线的易磁化方向由平行于纳米线轴线方向逐渐转变为垂直于纳米线的方向,易磁化方向的转变是由有效各向异性场和磁畴结构随纳米线直径的改变而导致的。研究电沉积Ni纳米线阵列及其磁学性能,可为深入研究交流电沉积法制备磁性纳米线的生长机制和磁性纳米线的磁化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为拓宽纳米线的应用领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