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燕  王翠翠 《科技资讯》2010,(13):242-243
大学生是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优秀群体,学生干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学生干部中出现了"腐败"现象,引起笔者深思。本文分析了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并从全面的廉洁教育、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的财务制度相结合出发,提出了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廉洁意识培育机制,遏制"腐败"行为,匡正学生活动不正之风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集体违纪是当前社会中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发生呈多样化上升趋势。本文分析厂集体违纪的特征和危害性,并提出了控制集体违纪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 ,腐败产生后如不及时监督和惩治就会继续蔓延。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 ,与党务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相比 ,它具有独特优势 ,对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性质任务、方法手段等方面论述了其对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申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我党在对反腐败方面的认识和措施方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十三大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申,党内反对腐败的斗争不可避免;十四大强调,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十五大肯定,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十六大主张,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不仅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也防止了暗箱操作,改变了单纯随项目供地的方式,形成政府先供地,再由市场选择项目的主动供地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土地批租中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保证依法行政.为此,在新形势下,招标拍卖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大都加快了基本建设的步伐,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目前,为了杜绝基建工程腐败,各学校在建筑工程招标方面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地防止了不正之风的发生,也确保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还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经费。但从总体上看,学校建筑整体工程招标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税务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危害及原因,探讨了治理税务行业不正之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能掉以轻心,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其对策为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坚决依法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扎紧篱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注重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加上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不健全,高校部分领导干部开始贪污腐化,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不良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制止这种腐败行为,必须深挖其源头,即腐败的内因--腐败动机的产生;腐败的外因--掌控并滥用国家公共权力和腐败机会的存在,然后对症下药,从思想、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逐一整治,从而从源头上遏制住这股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伴随着政治、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都在顽固的滋生与蔓延,其势头尚未根本遏制住。这种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已引起国人的忧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人发自内心地痛恨腐败,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根除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腐败的新动向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岑斌 《科技信息》2011,(17):399-400
损害职工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其分类和突出表现,纠风工作新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总之,要从源头上纠正治理损害职工群众利益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的属性入手 ,论述了人之自然属性中的自私成分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自私与失监或虚监的公共权力结盟 ,则必然导致腐败孽生。本文认为 ,对人性中的自私时刻加以防范与限制 ,并切实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才能将腐败遏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陶林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15-17,20
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周恩来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九大方面:奋斗进取、善于学习、实事求是;和合、民主;创新、严于律己、人民公仆、无私奉献。对"周恩来精神"的解读,对于当今推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官德建设,抵制腐败的不正之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疑都具有长远的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困扰经济发展和民主进步的首要问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将反腐败作为其政府工作的核心,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对待腐败的态度更是坚决打击、严惩不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与此同时发生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腐败现象仍呈严重态势:大案要案增多;串案窝案增加;违纪违法者职务级别增高;腐败领域增宽;腐败手段更为隐蔽。这种反腐力度愈大腐败现象愈多的尴尬困境,究其根本,便是由于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在实际运作中流于形式,很难发挥人民民主监督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立的新闻媒介才是有效遏制腐败的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对于治理腐败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意义,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应是我国治理腐败的一种战略选择。实施高压态势的反腐战略需要打造一张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高压网"。这种"高压网"应当是制度化、体系化和动态化的有机整体,以期实现反腐败的制度高压、文化高压、监督高压和惩治高压。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失去约束和监督,要对权力行之以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除了建立和健全监督法纪、规章外,关键在于权力主体在其职务活动过程中能否提供可受监督的场景。我国以往的反腐败斗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从根本上奏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现已成文的监督法纪、规章不能直面这种场景,而只能面对无法窥视的“暗箱操作”。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还有赖于制度性努力即构造一种能够置权力运行于公开化场景之中的制度。本文认为权力职务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强行化、规范化,是这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形式。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体制转型的顺利进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不容否认,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腐败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腐败的猖獗使经济制度劣变并使经济绩效恶化、腐败影响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医药行业不正之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了医药行业药价虚高、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的形成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建议依法严格规范医药行业行为,建立医院健全的药品流通自我约束机制,国家应加强药品价格管理,重点是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腐败个体心理的概念.借助大量的腐败个案,从剖析腐败个体的共同点入手,揭示了腐败个体的心理倾向,从而进一步阐述腐败个体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了遏制腐败个体产生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征地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它在一定的程度侵害了农民利益,带来了腐败、土地浪费等问题。这种“蛮横”的政策之所以能够长期存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征地政策受到了土地制度及土地征用制度的严重制约。要想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切实的保障农民权益,减少腐败和土地浪费,除了对现行的土地征用政策进行完善外,还要从制度上入手,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土地制度及其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