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素有"神奇大夫"之称.看看它在医学上的许多奇迹,你会为之感叹不已. 丹麦科学家芬森无意中看到一只猫躺在地上晒太阳,当时天气不算寒冷,经细心观察,发现猫身上有个流脓的伤口,猫在利用阳光治疗.这一发现,使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2.
曹夫 《科学之友》2003,(11):10-10
扬起帆的船,在风的推动下,可以在浩瀚的海洋里航行。那么,是否有一种“阳光帆船”,利用太阳光的推动,可以在宇宙间航行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太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回答:可以。原来,光除了具备波性质,也拥有粒子性质,光的粒子(光子)碰撞到阳光帆船的帆,会在帆上施以极微小的力,这个力可以使阳光帆船加速前进,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当然,他们正在设计的“阳光帆船”,外形和普通帆船有很大不同。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的光子就像“风”一样,驱动阳  相似文献   

3.
当病人刚刚迈进医生的诊室,他的血压便一下子窜了上来。待大夫离开房间后,患者的压力便会减轻了许多。病人说这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医生管这种现象叫“白大褂”高血压。患有“白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面对大夫做体检时,其血压往往会突然上升。据统计,大约有10%的人口患有“白大褂”高血压。医生相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均代表了他们的一种趋向,是对其自身轻度紧张状态的一种夸大了的应答。例如,患有‘它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在开车,打电话,或在其它公共场所与人谈时,其血压就会升高。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患有“白大褂…  相似文献   

4.
一项新研究发现.饥不择食的食瘸动物正在逼迫野狼提高社交能力。科学家说。诸如渡鸦这样的“渔翁”有助于解开“为什么狼和狗总爱集体活动,而猫却习惯独采独往”这一谜题。科学家跟踪观察了美国密执安州一个国家公园里588头被野狼杀死的驼鹿的下落.结果发现.不管野狼怎样努力.狼群每天总是会因为渡鸦的盗抢而损失2至37千克食物。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的大部分能源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我们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来自于阳光。然而,美国科学家发现,太阳风暴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太阳风暴中的能源,足可以让地球上的人类数百万年都没有能源匮乏之忧。  相似文献   

6.
地中海蕾经干洇11970年.“格洛玛·挑战者号”科学勘探船来到了地中海,执行一项全球性的科学任务——“深海钻探计划”.取出的岩心让科学家们十分吃惊.因为岩心中发现有岩盐、石膏及蒸发岩,这可是非比寻常的发现。“地中海下面发现蒸发岩层,证明深海底下存在着盐层,而且巨大的盐层是在甚短的地质年代期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重力是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脚踏实地,也能把地球束缚在太阳的周围。科学家最近提议,为了让那些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巨型小行星脱离其原来的飞行轨道,可以利用“重力牵引机”。虽然大天体撞上地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撞上后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窗     
太阳曾经也有“伴侣”日前,美国多所大学的科学家宣称,太阳可能也曾是某个双恒星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太阳可能拥有过一颗伴星。之后,不知是何原因,这颗伴星逐渐远去,只留下太阳“独守空房”。有关成果的论文发表在5月份出版的《发现》杂志上。科学家们是利用不久前发现的“赛德纳”小行星所拥有的独特运行轨道推算出这一结果的。据介绍“,赛德纳”的椭圆形轨道似乎被某种外力拉长,公转周期长达1.2万年。科学家认为“,赛德纳”和柯伊伯带中那些运行轨道怪异的小行星可能受到了某颗未知恒星的吸引。科学家们认为,这颗未知恒星并非仅仅是从…  相似文献   

9.
梅里兰德大学科学家发现,钻石是极好的时间机器,它们能“诉说”大约30亿年前地壳、大气和地幔之间的硫循环是怎样发生的。这一发现再次证实,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样品保存有“同位素痕迹”——像硫和氧这类元素的同位素。这些同位素痕迹能“诉说”许多有关地球早期历史原先不清楚的信息,如在硫物质代谢作用中利用的大气进化和原始生命形式诞生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最近发现,东非跳蛛竟然偏爱“血淋淋的肉”。这种眼光锐利、能够像猫一样发动突袭的蜘蛛,显然更喜欢吃刚才吸过血的蚊子。东非跳蛛的毒牙无法穿透人或动物的皮肤,这令跳蛛们不得不借助蚊子来间接地满足自己的“血欲”。这也是首次观察到动物依据其猎物的饮食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就像搭积木一样,你搭一块,我垒一块,最后才搭成功一幢完美的大厦。电视机的发明,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是在1873年,英国有一位叫史密斯的电气工程师,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种不良导体“硒”,当受到光照射时,竟能像电池一样产生出电来;而遮住射向硒的光线时,电就没有了。 史密斯的报告发表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人们原先只知道电池和发电机能发电,现在怎么光又能发出电来呢?美国有位工程师,他将一块硒夹在两块金属板中间,放在阳光下作试验,果真从金属板上得到了微弱的电流,就像一个光生伏打电池一样。于是,这位科学家把这个装置叫做“光电池”。  相似文献   

12.
原春琳 《科学之友》2004,(10):34-36
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呼吁受到一些海内外科学家的热烈响应。但一些科学家也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做“大科学”项目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在一些科学领域让中国尽早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唇枪舌战中,海内外科学家企盼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可见,这场争论,也许没有最终答案,但可以预见,它必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4.
夜幕降临时,孩子们有时会问:“太阳公公到哪里去了呢?”父母们则会说:“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其实,太阳是个不会休息的大火球,一直不知疲倦地燃烧着自己,向太空中散发出光和热.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不同的区域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即使在白天,由于厚厚大气层的阻挡,阳光抵达地球表面时也减弱了不少;遇到阴雨天,我们更是与阳光无缘.  相似文献   

15.
能源危机促使人类大胆地寻找替代能源。美国科学家希望利用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发能原理,打造出微型“人造太阳”,为将来探索新能源带来希望。美国“人造太阳”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太阳发生剧烈的震动,被称为“日震”。1962年,科学家发现了太阳的表面上下震动着,一次上下震动的周期约为5分钟。后来,科学家又观测到其震动是周期在20~160分钟内不等的各种连续震动。  相似文献   

17.
1976年7月25日,美国“海盗”号火星探测器拍到了一张类似人脸的浮雕图像,真是惟妙惟肖。当时,不少国家的媒体相继报道,大加渲染,这确实给地球人一次“惊讶”,认为这是“火星人”的精妙杰作,雕刻技艺不俗,身手不凡。不久,经科学家仔细分析研究表明,这个人脸图像是由火星上的天然地理环境造成的,是鬼斧神工之作。这确实令人感到失望。近30年的时光过去了,对此事人们早已淡忘。可是,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又宣称,新的火星探测器意外地发现这个人脸图像改变了自己的“面部表情”——开始“微笑”。虽然科学家将这一  相似文献   

18.
“太阳黑子(日斑)周期可能是更长的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一位美国空军部队的科学家瑞恰德·阿特洛克如是说。他曾在美国沙克莱曼托山顶的国家太阳天文台进行过观察研究,并说“连续的太阳循环周期会有部分交迭”。阿特洛克(Altrock)在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收集了19年的数据资料得出了他的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一次完全的太阳循环周期可能延长到接近20年。而  相似文献   

19.
“它像黑色的小精灵从你眼前一闪而过”——夏威夷人回忆起“黑脸鸟”时会这样说。然而这已是30年前的情景,因为目前“黑脸鸟”在夏威夷岛仅存3只,它们正濒临灭绝。科学家发现外来生物的入侵是造成这种鸟灭绝最主要的原因。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以使这种鸟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得以恢复。他们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预 言:也许再过若 干年,传统的医 疗手段都将被淘汰,人们将转而采用最前卫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因为基因治疗才是“治本”,并且到那时它的安全性可达百分之百…… 基因治疗。其实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做手术,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治疗,所以有人又形容其为“分子外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遗传性疾病、癌症、中风、癫痫、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许多疾病均与基因异常有关。从理论上说,这些疾病都可以用基因治疗进行“治本”。 幸运的“泡泡女孩” 1990年9月,美国科学家安德森等人为一位名叫德西尔瓦的4岁小女孩成功地进行了基因治疗,挽救了她的生命。德西尔瓦出生后不久,医生便告诉德西尔瓦的父母,可爱的小女孩天生缺乏一种腺苷脱氨酶,因而免疫功能极其脆弱,或许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能夺走她幼小的生命,所以,德西尔瓦只能住在特级病房内。在这里,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小心翼翼,甚至连空气都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小德西尔瓦只能望着病房外的郁金香静静地开放,也许她的一生也将像这些美丽的花儿一样,静悄悄地度过。因此,可怜的她被人们称为“泡泡女孩”──不小心就会被“击破”。 尽管当时刚刚出现了一种药物可以用来缓解小德西尔瓦的症状,但是,这样的治疗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