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祖先崇拜是在人类关于灵魂的观念不断复杂化以及灵魂崇拜逐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祖先亡灵的崇拜。其主要内容是定时祭享祖先的神灵,祈求祖先神灵佑福祛灾;其要义在于明确和巩固父系的血统,保证宗族、家族和家庭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物质财富方面的正常继承  相似文献   

2.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襟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襟求子秘仪;姜媚、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为密切,后稷又被尊为“天官”、“灵星”以配上帝;在武王伐商之后,后稷由周人庙祭的始祖而成为郊祀对象,与祖先仪式性的沟通成了国家宗教的中心。周人赋予后稷的诸多宗教功能用来证明王权来源之神圣性及统治的合法性,这一点在出土儒家文献中有简要的阐明。后稷神话与仪式已经孕含了后世国家祭祀礼仪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东巴大祭风作为纳西族祭祀非正常死亡者灵魂的仪式 ,“情”与“怵”交错互动、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中。东巴大祭风的目的是使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得到“解脱、释放、各得其所”。东巴大祭风习俗的形成和变迁与纳西族的宗教观念、殉情风习 ,以及家族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很多少数民族都保存着季节性的狩猎经济遗风,并普遍崇拜各种形式的猎神。南方民族猎神崇拜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又与民族先民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猎神崇拜风俗内涵丰富,猎神崇拜常伴随着一系列相关的仪式,如土家族祭祀梅嫦神的仪式大致有祭坛、摆设、时间、祭品、祭者、祭词、巫术、占卜、禁忌等。  相似文献   

5.
内庙是设于宫禁之内的皇家祖庙,清朝的内庙,是由京城的奉先殿、寿皇殿、安佑宫和热河避暑山庄的永佑寺等多所供奉祖先的神殿组成,内庙在祭祀时行"家人之礼",实为皇族家庙,有常祭、荐新和告祭等祭祀方式,与作为国家宗庙的太庙有明显的礼仪差别。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弥勒县西山红万村的彝族支系阿细族,一直保留着一个古老的祭祀仪式--祭火,这是阿细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重要的节日里没有任何女性参加,世人称之为"男人节".然而,女性虽然不能参加仪式,但从祭拜女神、乔装女性等方面表现出她们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祭火中女性实体的缺失谈起,从社会历史角度如母系和父系社会的发展,宗教角度如女神崇拜、男神崇拜、女性不洁观念,阐释了阿细女性在祭火仪式中地位既高且低的原因,并从经济学和民俗学视角,挖掘了这种复杂的女性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在一定的文化圈中,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它对于氏族内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但在某个特定的宗教仪式中,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  相似文献   

8.
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  相似文献   

9.
壮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古树林木,并继世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获得保护,今大部份壮族聚居区仍保留其俗。文章对马关县阿峨新寨祭布洛陀神树作调查,发现壮族祭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略述藏传佛教寺院体育及藏族民间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不仅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与宗教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在原始人们进行的生产、竞技和狩猎等活动中,都有明显的宗教成分,而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体育活动又成为歌颂、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一种主要形式。进入古代社会,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祭祀中的体育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古希腊为祭祀主神宙斯举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上海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常绿栎-禾本科-香蒲属-松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环纹藻-常绿栎-槐叶萍-水龙骨科-香蒲属-禾本科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松属-柳属-常绿栎-藜科-蕨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并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历史上所造就的诸多先王圣祖中,伏羲和大禹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内容,显得最为丰富和完整,从原始信仰和民俗的角度讲,也只有他们两人几乎体现了全部的要素,将生殖神、图腾神、发明神、文化神和社稷神集于一身,可称之谓“全能型”始祖。其内涵乃是新石器时代整个历史文化积淀的浓缩与提炼。如此丰满而明晰的形象,其发生离不开核心文化区的依托。伏羲所依托的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渭河流域文化和大禹所依托的以河姆渡、良渚为中心的宁绍平原文化,分别被誉为我国南北两处新石器文化的光辉代表。“全能型”始祖的酿造过程比较复杂,存在着文化上的后果叠前和前果累后的“双向整合”现象。这个人物不一定受严格的时空限制,关键在于符合体现本民族发展足迹的需要,并能够在面向未来时成为新型共同体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为,自古以来即由三纲五常等传统化和哲理所左右,五四运动亦无法从根本上根除其祖传痼疾,加之又受解放后历次运动中极左思潮的影响,于是更加积重难返。欲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为适应历史发展,亟待与时俱进,卸却痼疾。  相似文献   

16.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 ,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 ,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 ,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 ,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一种》是最能体现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以一个处于家庭伦理关系中兄弟之间相互仇杀的故事,借助散乱、破碎的结构和无色调的语言,表现作家时传统理性、经验、常识和秩序的怀疑,突现出“零度风格”,从而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常常以茶作为祭天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文章从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茶文化和宗教仪式——祭祀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茶祭祀的由来以及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的渊源、形式和特点,通过探讨茶祭祀这种我国独有宗教礼仪活动的理论意义、实践效应和学术价值,进而把已经和正在消失的茶叶祭祀内容挖掘出来,为的是从她曾走过的历史道路中发掘存在其中尚未实现的思想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19.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经济学和生物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其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变量的个数远远小于时间序列的长度.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维数灾难”的难题,把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应用到复杂网络中.首先,利用两变量格兰杰因果关系、偏相关格兰杰因果关系,提出用迭代法一步步去除所有间接连接的步骤,从而确定每个节点的父节点,构造出复杂的网络结构;然后,再通过一个模拟的例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文献中分析中国古代宗庙祭祀之礼的具体内涵及其作用,并利用史实资料揭示其中出现的行礼背义现象以及以“孝”之名掩盖逾制、僭越和不孝之实,从而为找出当今社会祖先祭祀中某些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