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了伊斯兰教;然而,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相似文献   

2.
汉、唐两代,中国势力不同程度地深入中亚地区,该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提高了中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汉唐两代,唐文化对中亚的影响远远大于汉,唐朝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汉、唐两代,中国势力不同程度地深入中亚地区,该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提高了中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汉唐两代,唐文化对中亚的影响远远大于汉,唐朝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继5月的中国—中亚峰会和6月的中亚—欧盟峰会之后,世界的目光在7月又投向了中亚。7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峰会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举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五个中亚国家,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阿联酋、  相似文献   

5.
<正> 中亚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对于中亚艺术的研究,国内尚无系统研究的专著出版,即使在国外,这方面的成果也不是很多。1982年原苏联莫斯科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由Г.А.普伽琴科娃和П.И.列姆佩利合作完成的《中亚各族文化艺术史》便可以算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了。这部著作俄文共288页,文字部分约占一半多些,仪图版就有275幅,并附简单说明。全书论述精当,图案精美,是研究中亚古代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精品。为了介绍国外中亚艺术研究的最新状况,为国内从事中亚艺术研究的学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元7—8世纪,中亚经济进一步发展。阿拉伯人在中亚继续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采矿业及城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整个中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中亚”所指的范围见仁见智,各说不一。2002年出版的《中亚文明史》一书认为:“中亚”包括今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前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境内的各个地区。这是对“中亚”的一种广义的解释;我国现在讲的“中亚”指哈萨克斯坦、鸟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其内陆区域范围是:西到里海和伏尔加河,东到中国的边界,北到成海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并延伸至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南部,南到伊朗、阿富汗的边界。我国与中亚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是最早研究中亚地区的国家,并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现今散居中亚各国的维吾尔人主要是一个多世纪来由我国新疆迁居中亚的移民及其后代。长期以来 ,由于资料零散、国家关系等诸多原因 ,在我国少有学者对这个具有独特历史经历的群体进行系统的论述。最近李琪著《中亚维吾尔人》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全书 2 2 0页 ,17 5万字 ,定价 2 3元。该书以大量中外文献史料为基础从维吾尔研究的历史继承性与时代特征 ,新疆部分维吾尔人迁居中亚的阶段、形态及原因 ,中亚维吾尔人百年历史人口的变迁 ,中亚维吾尔人口城市化问题 ,中亚维吾尔人百年历史变迁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从新疆…  相似文献   

9.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10.
<正> 中亚民族的陶瓷艺术象其他实用技艺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亚文化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中亚各族陶瓷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艺术风格特征、类型及其东西文化对中亚陶瓷艺术的影响。由于这方面的资料甚为缺乏,加之笔者水平有限,文中所论定有许多不妥之处,祈请识者、专家教正。  相似文献   

11.
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庆巴渝地区,远在二百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繁衍.原始社会后期,因其所在之地大巫山盛产鱼盐丹砂,形成独特的盐丹文化.进入夏商以后,古老的巴族活跃在这里,建立起泱泱巴国,创造了自成一系的巴文化.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渝以其丰富的物资及勇武善战的巴渝民众,这里又成了支持中原王朝统一大业的柱石和后方基地,其军事文化又成为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西藏高原史前游牧业的起源、游牧经济与文化的基本面貌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在高原的迁徙与移动空间等问题,力图勾勒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以至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史前游牧人群的生态环境、生活样态、艺术创造等不同的侧面与断面,揭示高原游牧业由原始农业转化而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鬼怪观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现象,鬼神崇拜和鬼怪文学体现了人类或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在研究鬼神文化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鬼怪观上的相似点,发现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作为鬼怪文化载体之一的鬼怪文学,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反映了人类对“人鬼关系”模式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格林童话》中森林情结的原始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是人类原始家园的征兆,是人类保护神的再现,是国家社稷的象征,透过《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可以洞察到人类远古时代树神崇拜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原始岩画中的服饰表现,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服饰独特的审美观点.通过分析归纳这些服饰的款式、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特点,表明它们不仅但是对服装的再现,更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宗教、审美、图腾崇拜等社会因素.认为岩画中的服饰是原始先民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三峡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民间美术是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由于三峡地区环境的险峻和封闭,较少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上层艺术的干扰,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艺术所固有的特征,构成三峡民间美术独特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稚拙单纯的原始美、夸张传神的意象美、古朴粗犷的阳刚美、含蕴丰富的意韵美、材料朴素的质地美.  相似文献   

17.
萨满文化是原始先民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压迫之下,探索、认识、利用自然以及寻求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为增强自身生存的信心和增加适应自然的能力而创造出来的世界观,它是人类文明发轫的一个重要标志。萨满文化的内涵与积淀的层面相当丰富,几乎囊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作为践行原始萨满文化世界观的核心,萨满在古代社会的职责和社会作用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试就萨满的职责和社会作用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Prehistoric evidence for the drilling of human teeth in vivo has so far been limited to isolated cases from less than six millennia ago. Here we describe eleven drilled molar crowns from nine adults discovered in a Neolithic graveyard in Pakistan that dates from 7,500-9,000 years ago.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a long tradition of a type of proto-dentistry in an early farming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The Middle Pleistocene site of Sima de los Huesos in Sierra de Atapuerca, Spain, has yielded around 2,500 fossils from at least 33 different hominid individuals. These have been dated at more than 200,000 years ago and have been classified as ancestors of Neanderthals. An almost complete human male pelvis (labelled Pelvis 1) has been found, which we associate with two fragmentary femora. Pelvis 1 is robust and very broad with a very long superior pubic ramus, marked iliac flare, and a long femoral neck. This pattern is probably the primitive condition from which modern humans departed. A modern human newborn would pass through the birth canal of Pelvis 1 and this would be even larger in a female individual. We estimate the body mass of this individual at 95 kg or more. Using the cranial capacities of three specimens from Sima de los Huesos, the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s are substantially smaller than in Neanderthals and modern humans.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从研究数学史的角度记述了青海地区4000年前原始人数概念的萌芽以及手指记数、特殊记数、刻痕记数、象形数字记数等方法,并判定出了20个记数符号,还对柳湾原始人“数”与“形”形成过程和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