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弗雷格逻辑主义思想发展的经过,重点考究了罗素悖论对弗雷格的影响,分析了弗雷格逻辑主义思想与其在数理逻辑,逻辑哲学,分析哲学三大领域内所作成就的重要笔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论名称的涵义和指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所提"达特茅斯"问题并不能证明专名有所指而无涵义.弗雷格指出名称是通过涵义指称对象的,但他的理论存在许多不足.罗素在区分专名与摹状词的前提下认为有涵义的是摹状词,而他所讲的摹状词的涵义与人们通常讲的名称的涵义并不相同.塞尔讲的专名在指称性使用中涉及到的摹状词与人们通常讲的名称的涵义基本一致,但是把专名的涵义看做是使用者预设的,显得缺乏充足理由.克里普克认为摹状词所描述的对象的特性属于对象而不属于名称,这其实并不影响摹状词可以成为名称的涵义.对于同一名称指称不同对象的情况,关键是要看人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将这些名称区剐开采的.在专名的零指称问题上,多数人是把名称所指的对象等同于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个体.实际上,看一个名称有无指称应该主要看这个名称的使用语境.  相似文献   

3.
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哲学看弗雷格的"真"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雷格的“真”理论主要包括真的范围、性质、表达、本体论地位、真与思想的关系以及真在逻辑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论。它不仅直接为创立现代逻辑提供了哲学上的辩护,而且还为意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因此,这个理论在弗雷格逻辑哲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整个弗雷格逻辑哲学是围绕这个中心理论展开的。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看,还是从蓬勃发展的现实看,弗雷格的“真”理论对于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弗雷格的表述中,弗雷格之谜与语言形式有一定的关系。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对弗雷格之谜的解决——涵义理论——能够合理地说明该谜题所具有的特殊语言形式。从而,涵义相同能够有效地解释按规则同指现象。然而,这一论断会导致弗雷格主义陷入两难困境中:一方面,不可区分情景要求对涵义极端精细的刻画,否则即使是涵义相同的名字出现也不一定是按规则同指的;另一方面,极端精细的涵义反过来会错误地过滤掉一些直觉上可以算作按规则同指的出现。这一困境有着重要的哲学后果,即按规则同指并不能单纯由语义事实来解释,弗雷格主义可以有条件地接受这一后果。  相似文献   

6.
符号·涵义·意谓——对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雷格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符号、涵义和意谓,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涵义的性质和特征。但是许多学者对弗雷格的涵义理解并不准确。实际上弗雷格的涵义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值得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7.
罗素终其一生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作为所有哲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以极为细致的论证,驳斥以指谓为意义的理论,导致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危机。这让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所有形而上学的表述。它让波普尔采纳了弗雷格以真值为意义的观点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为精密的日常思维,科学理论是可检验、暂定的真理,总是可以供人们改进的观点。以此,罗素让自己置身于分析哲学的中心,对立于该思想流派的公认主张:该主张将常识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并选择了经验主义某种语言的变体,目的是期望在没有陷入形而上学泥潭的条件下既保留逻辑又支持实在论。这种期望的可能性正在衰减,而波普尔提供的实在论以及波普尔与其门徒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正在获得公众的注意。波普尔传世之作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理所当然地肯定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并根据科学的议程对它的多种版本进行争辩。1  相似文献   

8.
根据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理论,一个事物在被命名之初,可以使用摹状词描述该事物。有哲学家认为克里普克没有和弗雷格、罗素划清界限,其理论会出现Qua-问题,即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或一组摹状词来确定某个名字的指称。Qua-问题对克里普克的理论有误解。事实上,克里普克并没有提出一个完备的指称理论,克里普克也不允许人们通过名字回溯对象;这样一来,即便在命名仪式上人们使用摹状词描述被命名的对象,只要这时摹状词作为固定指示记号描述了对象的必然属性,克里普克的理论就不会陷入Qua-问题之中;他的理论依然和弗雷格、罗素的理论有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9.
麦克道尔的核心成果之一是他在《心灵与世界》一书中所阐发的经验论,该理论明确反对埃文斯的"非概念内容理论"。作为埃文斯理论的后继者,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麦克道尔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塞拉斯和戴维森对"所与论"的抨击。因而,如果我们能够给出一种可以避免这种困境的理论,他的经验论就是不必要的。通过分析麦克道尔的反驳方案及其有效性,我们将会看到,在他对感觉经验的自然化构想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验内容的"不可分析性"预示着他的经验论思想并不是完备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对NC的批判不可能具有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区分为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观点基本合理,但他对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批评有失偏颇,因为罗素主要是从语义学的角度谈论摹状词的指称,斯特劳森则首次区分了语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指出了从语用学层面研究语词的新思路。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罗素和斯特劳森观点的发展,特别是对斯特劳森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他是在罗素和斯特劳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丰富的摹状词指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