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测定与陆内旋转运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辽宁义县和阜新地区55个白垩纪火山熔岩流进行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主要载磁矿物为假单畴钛磁铁矿。K-Ar测年确定出火山岩喷发的时代为133~93Ma。对所有样品进行的系统热退磁揭示出,当加热温度达到250°C时,可分离出稳定的单一特征剩磁分量,由27个(28个)记录地球磁场正(负)极性熔岩流得出的平均方向:D=59°,I=58.8°,α95=2.9°(D=179.2°,I=-59.5°,α95=5.2°),表明白垩纪以来义县和阜新地区相对于欧亚大陆没有发生明显的平移和旋转运动.但朝鲜半岛相对于欧亚大陆在白垩纪发生了33.9°的顺时针旋转.结合全球热点具有不同源区(核慢边界或上地慢)的特征,我们认为朝鲜半岛在白垩纪相对欧亚大陆的顺时针旋转主要是由于中国东部地壳在白垩纪曾发生拉张所致,与地壳拉张对应的地表过程是强烈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SAR差分干涉测量的张北-尚义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红  王超  单新建  马瑾  汤益先  郭子祺 《科学通报》2001,46(21):1837-1840
基于欧洲遥感卫星(ERS)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获取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形变图,通过弹性半空间位移模型模拟形变场,由最佳参数解得到张北-尚义地震的震源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走向95°,倾向西南,倾角30°的具右族性质逆断层,断层面长12 km,宽14 km,震源(断层面中心)深度7.5km,震中位置为北纬40°58',东经114°21'.断层滑动角105.95°,滑动方向为北西I3.26°,位移量为0.728m,地震矩M0为2.69×1018N·m.根据震源参数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断裂活动可能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北西端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腾冲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先彬 《科学通报》1993,38(9):814-814
1 研究区地质背景腾冲火山区(24°45′—25°36′N,98°20′—98°45′E)位于欧亚板块边界的东侧,怒江弧形断裂带上。由于印度板块向北强烈挤压、俯冲,形成局部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区内火山广布,在东西宽40km,南北长90km的范围内,腾冲火山区有第四纪火山70余座。腾冲火山活动始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活动增强,晚更新世达到高潮。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时间为1609年,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涠洲岛晚更新世风暴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炳全 《科学通报》1987,32(5):362-362
涠洲岛是北部湾东北部一个由更新世基性火山喷出岩和超基性岩组成的海岛,位于东经109°05′、北纬20°56′,构造位置属北部湾中新生代坳陷北部边缘的涠洲凸起。岛的面积27km~2,最高点海拔79m(图1)。我们在该岛南湾圩崖壁露头上发现一套上更新统玄武岩质火山碎屑与陆源碎屑混合的沉积岩系是浅海风暴沉积的产物,现将其基本特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垩纪同褶皱重磁化组分揭示中扬子褶皱带构造旋转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谈晓冬  韩玉林 《科学通报》2007,52(17):2049-2056
为研究中扬子褶皱带的变形过程, 对重庆万州地区中三叠世灰岩和中晚侏罗世砂岩进行了古地磁研究. 系统热退磁表明, 侏罗纪样品受现代地磁场重磁化严重, 三叠纪样品分离出3个重磁化组分: 低温(0~200℃)、中温(200~360℃)和高温(400~460℃)组分. 低温组分分布于现代地磁场方向附近, 可能为黏滞剩磁. 逐步展平褶皱检验显示: 中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 33%±8%时获得,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 Dec = 11.2°, Inc = 45.2° (α95 = 4.5°, N = 34),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79.3°N, 219.5°E (dp = 3.6°, dm = 5.7°); 高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50%±27%时获得, 在95%置信范围内取褶皱展平至 70%,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Dec = 24.2°, Inc = 49.0° (α95 = 3.6°, N = 23),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为69.2°N, 195.5°E (dp = 3.1°, dm =4.8°). 与白垩纪参考古地磁方向或极位置比较, 上述重磁化组分揭示该地区在褶皱变形的中期经历了12.8°±3.5°的顺时针旋转, 而变形后期以来没有发生旋转. 结合前人数据, 认为中扬子褶皱带万州-香溪段部分弯曲是由弯山构造引起的; 湖北蒲圻地区在褶皱变形末期以来经历了27.5°±5.8°的顺时针旋转, 因此至少50%的构造旋转是由于弯山构造导致的. 中扬子褶皱带发生于侏罗纪末期和早白垩纪的褶皱造山事件也揭示了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纪早期.  相似文献   

6.
朱子清 《科学通报》1957,2(1):13-13
自甘肃岷县出产的貝母中,提得兩种新植物鹼。主要的一种命名为岷貝素甲(Minpeimine),产量約0.001%,熔点210—212°,其硫氰酸鹽熔点206°,分析結果,初步决定其实驗式为C_(27)H)(43)O_2N,紫外吸收光譜示知含有羰基。次要的一种命名为岷貝素乙(Minpeiminine),产量約0.0001%,熔点215—216°,其硫氰酸鹽熔点164—166°(分解),分析数据尚未齐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亚热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竺可桢 《科学通报》1958,3(17):524-524
亚热带或副热带原是气象学上的一个名词,它的地位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是一个过渡地带。它首先具有一个高气压带,所以一般称为亚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在北半球,这高气压脊冬天在北纬30°,到夏季北移至北纬38°,在南半球,冬天在南纬28°,到夏天南移至南纬35°。这亚热带高气压带冬夏在地球面上的南北移动就影响到风带的移动,介于亚热带与赤道之间为东北信风带  相似文献   

8.
西菲律宾海风成沉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秦蕴珊 《科学通报》1995,40(17):1595-1595
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在菲律宾海西部所采集的3个柱状样品(WP1,WP2和WP40孔)中发现了黄色沉积层,其外貌酷似中国的黄土地沉积.WP1孔(13°47.l’N,125°34.4’E,水深2208m,柱样长225cm),位于菲律宾海沟东侧,西距吕宋岛600km,WP2孔(6°20.1’N,126°26.7’E,水深1580m柱样长195cm)和WP40孔(6°51.2’N,126°37.63’E,水深2540m,  相似文献   

9.
作者来信     
吕荣 《科学通报》2004,49(7):714-714
<正> 尊敬的《科学通报》编辑: 我们在新的实验中发现,在贵刊发表的《一种测量界面分子基团取向的新方法》(吕荣,干为,王鸿飞.科学通报,2003,48(15):1628-1632)一文需作如下更正: 在22℃下空气/甲醇界面的SFG光谱在2828 cm-1光谱峰测得的零位偏角应为ΩsNull=-8.8°±1.0°,可见光入射角为β1=62°±1°,红外光入射角度为β 2=52°±1°在相同的其他参数下,所得到甲基的取向参数D的表达式应为  相似文献   

10.
大棕蝠听皮层神经元的双耳性及其方位角调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钧贤  陈其才 《科学通报》2002,47(4):285-288
用封闭声场与自由声场相结合研究大棕蝠听皮层神经元双耳性及其方位角调谐特征.证实大棕蝠听皮层双耳性神经元的方位角调谐特性呈多样性.多数EE(双侧兴奋性)神经元的最佳方位角(bestazimuth,BA)位于对侧 30~40°,有的在同侧20~40°,优势方位角范围(preferred azimuth range,PAR;反应强度≥75%)介于8~40°,方位角能调制神经脉冲发放,调制深度平均达83.8%.EI(对侧兴奋性、同侧抑制性)神经元的方位角调谐特征比较简单,BA位于对侧20~40°,PAR较宽(介于30~55°).结果表明蝙幅听皮层双耳性神经元的方位角调谐特征有明显的行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海沉积物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蓉 《科学通报》1979,24(15):709-709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东海进行了海洋地质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些对矿物特征作了一般性的阐述。本文对东海230个表层样品的矿物组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范围为:东经121°—129°,北纬26°30′—32°00′。每个样品选用0.25—0.1毫米和0.1—0.05毫米  相似文献   

12.
胡恩萍  承强  郭灵虹  李晖 《科学通报》2006,51(15):1847-1850
在0.01°/s, 步长0.01°的条件下对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粉末进行X射线扫描, 获得较高分辨率的衍射数据. 通过指标化计算确定其晶体结构所属晶系及空间群, 再运用Monte Carlo模拟退火得到三维晶体结构模型, 用Rietveld方法精修晶体结构和晶胞中各原子分数坐标. 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α=13.50 Å, β=6.01 Å, c=5.91 Å, α = γ = 90.00°, β = 101.96°, Z = 2, V = 469.10 Å3.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C4植物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27°42′~40°57′N, 88°93′~103°24′E, 海拔2210~5050 m范围内采集的植物进行碳同位素分析, 发现其中2种藜科和6种禾本科植物是C4植物. 11个地点的4种C4植物海拔超过了3800 m, 其中6个地点的3种C4植物(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云南野古草Arundinella yunnanensis和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分布在海拔4000 m以上, 最高可达4520 m. 分析认为在大气低CO2分压背景下, 强光照提供的充足能量使C4植物能忍耐更低的温度, 以及青藏高原南部降雨集中于高温季节的有利条件, 可能是C4植物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流域的古喀斯特地貌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凯 《科学通报》1992,37(15):1405-1405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的白龙江流域,介于32°30′—34°30′N、102°—104°E之间。1989—1990年作者首次发现海拔2000m以上的山地存在有形态清晰可辨的古喀斯特地貌。本文旨就其类型及形成时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武  石彦龙  陈淼  高锦章 《科学通报》2007,52(7):766-769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出ZnO亚微米棒薄膜, 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涂层修饰后显示出超疏水性, 静态接触角为151.2° ± 2.3°, 滚动角为4°. ZnO亚微米棒膜的微结构和低表面能材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涂层修饰是其显示超疏水性的原因, 并用Cassie理论对膜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硼酸铋(BiB3O6)的晶体生长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顶部籽晶法生长了尺寸为44mm×24mm×10mm,重24.7g的BiB3O6单晶.对籽晶制备、单晶生长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利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a=7.1203(7)A,b=4.9948(7)A,c=6.5077(7)A,β=105.586(8)°,V=222.93(5)A3.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190~3200nm的透光波段,透过率为80%左右.BiB3O6是双轴晶体,利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晶体折射率主轴的定向工作,结果是b∥X,(a,Z)=31.6°,(c,Y)=47.2°.利用1.06μm光源获得了高达67.7%的倍频转换效率,也得到了(1.06+0.532)μm→0.355μm的三倍频效应.BiB3O6晶体不潮解.  相似文献   

17.
一本巨大的书地球上许多地质体都可“记录”地球演化的历史,但是能够长时间、连续、完整保存的并不多见。目前,科学家发现有三种地质纪录完整地保存着第四纪古气候环境的历史,这就是深海沉积物、南极和格陵兰的冰芯以及中国的的黄土,因此它们被称为地球环境历史的三本大书。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破解这三本用大自然密码写就的“秘笈”,人们想知道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今后还将发生什么。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4° ̄41°,总面积有50多万平方公里,黄河贯穿其中。近来对黄土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形成可能与青藏高原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浅变质岩片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大别山中南部分布着约1000余平方公里的超高压变质(UHP)带,可谓世界出露规模最大的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UHP岩石形成与折返机制成为大陆造山带研究热点.目前人们的工作焦点集中于UHP岩石的矿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变质作用(PTt轨迹),而UHP带内部岩石变形和组成研究相对较少,但已引起重视.作者自1992年在苏北赣榆UHP岩石之下发现“石桥浅变质岩构造窗”后,近年在大别山UHP带又找到了浅变质岩片,并进行露头填图、年代学及组成研究.本文现就其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的初步成果进行讨论.1 浅变质岩片地质产状与特征作者发现的浅变质岩,位于岳西县菖蒲南4km港河桥(图1).菖蒲是大别山UHP带典型出露区,产出与大理岩的榴辉岩、片麻岩的榴辉岩,以及超基性岩的榴辉岩等不同类型的UHP岩石伴生.在其北约3km为大别山最大的榴辉岩体——碧溪岭岩体(约0.7km~2),这是与石榴橄榄岩伴生的UHP类型,浅变质岩片夹在榴辉岩-片麻岩和榴辉岩-大理岩中,出露宽约80m,长>300m(未控制).岩性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板岩),变质程度低,由火山碎屑指示的原生层面依稀可辨,其SiO_2为68.46~72.04,Al_2O_3为18.52~21.56,K_2为O3.25~3.46,Na_2O为1.04~1.18;面理平行接触带,平行UHP带的面理产状,倾向南东(120°~140°/40°).接触带  相似文献   

19.
Mt.Pinatubo火山云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科学通报》1993,38(9):811-811
菲律宾Mt.Pinatubo火山(15.14°N,120.35°E)在沉睡了六百多年以后于1991年6月15日再度爆发。约2千万吨的火山灰、二氧化硫气体等喷射物直接注入平流层,形成了一层火山云,使得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含量急剧增加。Mt.Pinatubo火山爆发是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它对未来两三年内全球辐射收支及平流层臭氧含量的减少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使用自行研制的L625二倍频Nd:YAG激光雷达(波长532nm)在安徽省合肥市  相似文献   

20.
西昆仑山崇测冰帽温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韬 《科学通报》1990,35(3):212-212
冰川温度场研究具有气候学意义,尤其在缺乏气象台站的地区更是如此。崇测冰帽位于藏西北高原,东经81°、北纬35°、顶部海拔6580m。1987年8月,沿冰帽主流线,从海拔6366—5950m作者对六个冰岩芯钻孔及旁边雪坑进行了冰温测量.在海拔6328m的S12岩芯孔内7—8m深处测到一16.4℃的冰温,为我国目前测到的最低冰温.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