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2006年5月下旬,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联合推出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共6条15个细则。回想一年前,中央七部委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对虚高的房价打出政策“组合拳”,即通过包括土地、金融、财税等在内的各项政策全面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广州等城市还“开闸放地”以重拳回击“地荒论”。房价遭拳击后不过是摇晃了几下,又一路狂飙突进。房价飙升的背后,是90%的城市居民购房意愿下降,  相似文献   

2.
陈平 《海峡科学》1998,(3):20-22
住房价格是住房产业的核心。成本决定效益,它的关系供需双方的利益.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根据“九五”计划,到2000年房地产将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住宅产业,普通住房将成为新一轮主导消费。理顺普通住房价格,启动普通住房市场,可能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清除普通住房价格构成不合理成份,已成为启动房地产业合面回升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普通住房价格不合理构成的主要问题入手,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房地产业回升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市主城区1795个小区1287794户居民的一年半左右的日用电信息可以发现:第一,有13.93%的居民户在半年以上无人居住;第二,该市假日存在明显人口流动特点;第三,小区用电水平与住房价格呈现正相关。该文首次以电力数据的视角开展对住房、人员流动和居民分群的分析,探索电力数据的外延性价值,也为实现能源数据社会化共享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瞿伟  李峻峰 《工程与建设》2005,19(3):220-222
随着房地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上海房地产市场面临一些问题,如相对普通市民收入,房价上涨偏快、涨幅过大;房地产资金链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对民间、境外游资缺乏有效监管;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能力和普通商品房供应不足等。文章从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对上海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成因以及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开发投资过快、房价飞速上扬、供需矛盾突出、供应结构失调的局面。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等各项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房地产投资规模快速增长趋势得到控制,住房价格趋于稳定,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过去几年国内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和危害,2008-2010年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趋势,论证了中国房地产业仍将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7.
郑州目前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中,房地产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拉动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近几年郑州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价格变动及居民对房价承受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适当控制房价、提高居民承受能力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郑州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及各级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对国计民生、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产生促进或抑制效应,并在区域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自2010年起,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及颁布若干新政策,使房地产业发展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同时,房地产业的市场竞争在我国一二线城市明显加剧,大量房地产企业将市场转向县域城市,由此改变了原有县域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格局。采用实证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财政金融、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六个方面,研究我国房地产业对县域地区整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住房市场有效需求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住房价格过高,并对如何促进住房市场有效需求的形成,提出若干对策:确定合理的住房价格;促进住房金融业的发展;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银川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居民实际购房能力持续增强,房地产业的链条效应显著,融资渠道多元化,旧城改造成绩显著以及与全国部分犬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相比住居前列的特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保险等政策与房地产业发展不配套;地价偏高,区域差异大;城市房地产投资区位失衡以及房地产价格水平偏离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等.实现银川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和完善房地产金融服务;大力推进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我国城市房地价之间关系的联立方程模型,以全国重点城市为样本资料,根据二阶最小二乘法给出参数估计.研究结果发现:地价和房价之间存在联立性,相互影响.对地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常住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拉动了城市房价水平,而房屋销售面积拉低了城市房价水平.房价滞后期对房价有较大影响,价格的涨跌预期影响公众的投资情绪,导致房价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芜湖市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但商品房价格涨幅惊人,中低等收入家庭难以承受过高的房价,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的区位差异巨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空间角度对芜湖市的住宅房地产市场所进行的研究,对促进芜湖市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房地产市场最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开始,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在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投机性需求基本得到抑制,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年末,房地产市场呈现量跌价滞的趋势,部分上涨过快的城市和区域,房价开始下跌,房地产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果。2012年要继续巩固调控成果,推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整,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房地产价格的基本理论,从房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的角度分析了太原市房地产的价格特征,分析了太原市不合理的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调整太原市的房地产价格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重庆市和上海市开始了房产税改革试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抛向楼市水池的试水石,更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税制结构,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有益尝试。当前我国涉及到房产税的问题很多,不仅包括宏观方面的税制结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计税依据。文章探讨了一些关于现行房产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性价比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房地产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房地产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房地产性价比的确定模型,并将其定量化.将房地产性价比确定方法结合实证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既适合某一楼盘性价比的确定,也适合特定楼盘的特定户型的性价比计算.并解决了长期以来房地产性价比只是定性描述的问题,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消费者购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动与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8-2006年我国房地产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与物价总水平变动的关系.实证表明,房地产价格变化与物价总水平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即房地产价格变动是物价总水平变动的Granger原因,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不是房地产价格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了我国房地产背离了成本定价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房价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上涨的比例应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旦其远远高于后者,势必出现泡沫成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仔细分析其虚高原因,探索抑制其飙升的途径,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房地产价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房价的不断上涨迫使人们愈加关心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文章从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供求和房地产信贷3方面出发,选取7个指标对2005~2017 年西安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异质性,进而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合成测度,结果表明 2005,2011和 2017 年西安市房地产均存在泡沫。最后,提出我国应从长效机制下进行宏观调控和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表现,房屋价格飙升。房价的过快上涨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抑制房地产过热,稳定房价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战略重点。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找到抑制房价上涨的具体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