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金书架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老六是生于1969年的"六八式"——"生于60年代,在80年代经历青春,在90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相似文献   

2.
许多社会科学家认为,儿童时代的大多数早年记忆,是梦幻一般再现了父母和朋友讲述的故事。在此,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芙特丝提醒成年人,他们的记忆几乎和儿童的记忆同样靠不住,以至往往把臆想当成事实。她在《目击者作证》一书中,对法庭上证人回忆的可靠性提出了挑  相似文献   

3.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能够确认健康和确诊疾病的人数各占总人口数的15%,剩余的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表现是疲乏、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等。所以,看了今年第2期《大自然探索》刊登的文章《记忆超人背后的故事》后,作为70%中的一员,我对那些"记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10,(4):1-1
<正>读者田耘寄来一篇随笔,以自己对灿烂星空的美好回忆发出感慨:"再也看不到灿烂的星空了!"而在本期特别策划文章《光污染:灯光下的危机》一文中,作者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光污染的危害:昆虫、鸟类、植物,甚至我们人类自身的正常生活正受到光污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威胁。黑暗的天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减少夜晚的灯光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还能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5.
这里介绍澳大利亚《妇女周刊》提供的一份个性自我测定题。据说,以真实的你,直接对测定题回答"是"或"否",就可以把你的个性揭示出来。有兴趣玩玩吗?一,测定题1.你是否往往讨厌与人交谈?2.你是否老对自己的健康忧心忡忡?3.你是否真的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4.对于你生活中出现的差错在对其否定时能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称为“得乐易得”(droid)的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装、甚至能自我毁灭、自我再生。每当这种机器人接受某种任务时,它都能够根据该任务的需要而设计自己的造型并很快自我组装起来,任务完成后又能自我熔化掉。下一个任务来临时它又能够进行新一轮的自我设计、自我组装和自我熔化、自我再生。如此循环不已。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江苏卫视推出的《最强大脑》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一档电视节目。节目中的选手个个智慧非凡、记忆超群,无论是中国雨人周玮还是心算神童葛韵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过人的记忆能力究竟从何而来?我们能不能拥有这样的"超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记忆从来不是记录在胶片上的电影,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只有目录的故事,随着每一次的讲述,由讲述人———我们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丰富它的内容。"明明记得就在这个抽屉里啊……"从小到大,每次找不到东西之后,妈妈总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另一个地方找出来,用事实推翻了你的"明明记得……"有时,你甚至觉得这是针对自己的恶作剧,因为所有这些记忆都太真实了。记忆,你给自己编的故事很少有人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1993年,被心理学家汉斯·克劳姆巴格和  相似文献   

9.
<正>《黑镜》是一部反乌托邦的英国电视剧,描写不久的将来发生的事情。在其中一集中,每一个人都在耳朵后面植入了芯片,可以记录过去的时光。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随时都可以调出来场面再现,就像在你眼前放电影一样。南加州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西奥多·伯格(Theodore Berger)说,他研制的一种"记忆假体"会起到类似的作用,虽然不能保证完全恢复记忆,不过也许会改善记忆状况。这个装置能模仿海马体的  相似文献   

10.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发表了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到1980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班杜拉在颁奖大会上作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的演讲,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阐述。而《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班杜拉完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较好的记忆力,这是因为:"记忆乃才智之母","记忆是心的仓库",记忆不仅是知识的源泉,而且还支配着人类的心灵。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学者探讨过有关记忆的奥秘。但在科学日趋发展的今天,记忆就不是什么神秘的问题了。记忆是与人脑的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大脑就没有人的记忆。若一个人没有记忆,那么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都会变成陌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作文题目中首开"科普式构想"的先河,想象域宽,的确别开生面.其实,"记忆移植"这个话题,不是凭空捏造而来.近年来"记忆移植"的研究,绽开了一朵朵迷人的新花.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人宣称自己记得"上辈子"的事情.荷兰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些人产生前世印象不仅仅是迷信思想在头脑中作崇,而是今生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中产生的记忆错觉.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宣称自己记得"上辈子"的事情。荷兰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些人产生前世印象不仅仅是迷信思想在头脑中作祟,而是今生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中产生的记忆错觉。许多人都宣称自己的脑海里还留有关于前世的印象,有些画面甚至历历在目。于是他们试着寻求各种方法,比如催眠、算命或巫术,以此找寻自己可能的前世经验。对于这些宣称自己记得前世景象的说法和找寻前世记忆的方式,科学家一直以来都深感怀疑,不少科学家甚至不屑一顾,把它们归结为简单的"迷信"。荷兰科学家却发现,不少人的前世印象不单单是迷信思想在作祟,而是因为这些人更容易发生记忆错觉。  相似文献   

15.
《科学24小时》2011,(Z1):72
人们都希望能够将脑海中某段痛苦回忆删除,但这似乎很难实现。目前,美国科学家称发现一种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PKM,它能帮助删除人类大脑记忆中的创伤,这对于患紧张症的战争老兵和暴力犯罪受害者而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宣称自己记得"上辈子"的事情。荷兰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些人产生"前世印象"不仅是迷信思想在头脑中作祟,而且是今生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中产生的记忆错觉。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11,(7):72-72
人们都希望能够将脑海中某段痛苦回忆删除,但这似乎很难实现。且前,美国科学家称发现一种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PKM,它能帮助删除人类大脑记忆中的剖伤,这对于患紧张症的战争老兵和暴力犯罪受害者而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24小时》2014,(6):1-1
<正>在孩提时代,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超能力。然而,一部部影视作品让看似浪漫的超能力充满了现实的无力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告诉我们永生的痛苦;《蜘蛛侠》告诉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超人》告诉我们超能力也有失灵的时候。而年初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则完全颠覆了这种无奈,主人公都敏俊最让人崇拜的地方就是超能力,这种只听说过却没有见过的力量被都教授运用得游刃有余。人类喜欢超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超人,能够做人所不能的事。喜欢探讨超能力的人其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人开始根据自己的病状,自我诊断。自我选药、自我治疗。据专家预测,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自我医疗将风行全球。下一世纪或许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自我医疗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现代人已经具备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常识,许多人已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另外,现代生活紧张的节奏,一些人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医院诊治,而是选择快速节时的  相似文献   

20.
以往已知大脑边缘系统跟呼吸、循环、内分泌、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行为等生理功能有关,也跟学习、记忆、睡眠、情绪等有关。作者介绍的则是大脑边缘系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不仅介绍了国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也报道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从增进和抑制记忆药物的作用谈到记忆的分子机制》一文,也是根据目前一些药物的作用,提出关于记忆原理的一个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