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梁德毅 《广东科技》2007,(10):33-35
中国人自主创新的SPR技术系统,仅需30分钟,即可实现污水再生循环回用,高效、经济、实用,可节约工程建设投资30%~50%,节约水处理运行费50%~80%,节约工程电力消耗60%~80%,节约工程占地面积60%~80%,节约企业排污费用90%~99%,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更可制成人行道地砖。可谓一举多得,造福民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对其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开发高掺比的应用方法.高掺比的粉煤灰烧结多孔砖具有技术先进、工艺简单以及砖体容重低、强度高等特点.通过试验研究,该工艺中粉煤灰掺量达重量比50%(体积比65%)以上,以水玻璃为粘结剂,采用高压真空挤出成型工艺成型,烧成温度为1040~1080℃,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13544-92).表7,参6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一种自制的特殊装置,测定污染物离子在掺人粉煤灰的饱和粘土介质中迁移的扩散系数D和分配系数Kd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污染物在粉煤灰-粘土介质中的纯扩散迁移试验,运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通过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方法,对一个单独的试验,可同时推断出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镍和锌的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对金属离子的阻滞作用是明显的,使离子的扩散系数大大降低,锌离子在掺人10%~20%粉煤灰的粘土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降幅达20~40倍;但粉煤灰的掺人量不一定越大越好,对镍和锌离子的扩散而言,粉煤灰的掺人量为10%-15%即可.并且,从源浓度求得的扩散系数D和有效扩散系数D^*值比从土屏障中浓度剖面得出的要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施粉煤灰对水稻和小麦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粉煤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的含硒量,一次性施用粉煤灰20g/kg土(合每亩3000kg)时,水稻精米和小麦籽粒含硒量均达到0.5mg/kg以上,但不超过1.0mg/kg,一次性施用粉煤灰不超过40g/kg二(合每亩6000kg)时,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分别增加1.0%~17.1%和65%~14.5%,且水稻精米和小麦籽粒中Cd、Cr、Pb、As等重金属的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GH矿粉对粉煤灰混凝土的增强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成型胶砂试件和混凝土试件,对提高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所用的GH矿粉是以炼铁厂的工业炉尘为基料、配以若干种具有互补性能的化工原料经特殊处理复合而成的混凝土掺和料,GH矿粉和粉煤灰的用量分别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0%~15%和20%~60%.研究结果表明,用GH矿粉和Ⅱ级粉煤灰复合作为掺和料,可显提高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其增强效果甚至优于硅灰.用240kg/m^3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40kg/m^3 Ⅱ级粉煤灰和60kg/m^3 GH掺和料,配制出了28d强度为106MPa的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并使混凝土成本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吸附去除活性艳兰X—BR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粉煤灰对活性艳兰X-BR的去除效果.发现粉煤灰对染料的去除率与加灰量、接触时间、溶液浓度和酸度有关.在条件为:浓度200~600mg/L,pH2~10,加灰量60g/L,振荡吸附3h时,去除率可达95%以上.粉煤灰对活性艳兰X-BR的脱色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对煤粉增钙燃烧过程中粉煤灰活化机理及活化粉煤灰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钙工艺,高钙煤粉在1200~1400℃温度下燃烧,形成含钙量较高的高钙玻璃体,使粉煤灰在高温下活化.活化粉煤灰中主要矿物为β-C2S,C4AF,C3A,C5A3,此外还有C(12)A7,C2F,CaSO4,CaO及活性SiO3等结晶矿物,当活化粉煤灰中CaO含量在21%~25%时,加入适量的强度激发剂并提高磨细度,就可将活化粉煤灰直接转换成325#低能耗的粉煤灰水泥.  相似文献   

8.
彩色人行道步道砖、 花砖生产技术 本品以粉煤灰、渣和常用粘接剂等为原料,搅拌后压制成型,不需要高温烧结,只须做简单的养护。该产品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制成各种色彩(红、黄等),各种花纹的制品,广泛用于城市街道、各种公共场所及私人庭院的人行道,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技术转让费2万元。  相似文献   

9.
以粉煤灰、石灰及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经配料、混合、发气、常温养护等工艺过程研制粉煤灰水泥多孔材料,其特点是密度小(500~800kg/m3),强度高(O.6~4.0MPa),保温性能好,耐热性强,可用于生产保温制品、填充墙、砌块、轻质墙板等,配料中大量利用粉煤灰(掺量达50%左右)故成本低廉。在建筑桩基工程中,掺加35%以下的粉煤灰,磷石膏掺量为2%~6%,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成本,既节约能源又避免环境污染,又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全尾砂胶结充填中活化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全尾砂及鲤鱼江发电厂粉煤灰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粉煤灰全尾砂胶结充填中活化剂种类及其最佳掺加量(占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为:石灰3.0%、石膏2.0%、CaCl20.5%~1.5%.借助硬化体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揭示了活化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分级燃烧及煤粉细度对NO_x排放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92.9kW/h的卧式煤粉燃烧炉上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细度的分级燃烧试验.实验发现:分级燃烧对高挥发分煤种以及同一煤种的细煤粉的NOx排放浓度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对于同一煤种,细煤粉的飞灰含碳量较粗煤粉低,而且随着分级程度的增加,细煤粉的飞灰含碳量的增加幅度较粗煤粉小;在一次风喷口安装钝体稳燃器时可提高燃烧效率、降低NOx.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西南地区常见植物麦冬在纯土、沙土、沙土粉煤灰基质中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并讨论了不同流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冬人工湿地系统在不同的基质中对各污染物指标的净化效率都较好.在相同流量下,麦冬人工湿地在沙土粉煤灰系统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TP、CODcr、NH4^+-N和浊度的净化效率最佳,在沙土系统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TN的净化效率最佳,在纯土系统中对各项指标的净化效率相对较差.当通入污水的流量为1L/d时,达到最佳净化效率,流量为3L/d时净化效果相对稳定.由此,考虑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麦冬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流量可选择3L/d,在考虑人工湿地基质时可选用沙土粉煤灰.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粉煤灰利用的现状及目前粉煤灰利用的方法。粉煤灰严重污染环境,占用大量土地,综合利用势在必行。在粉煤灰的利用方法中,粉煤灰用于筑路,受地区、时间的限制,使用不均衡,建议利用粉煤灰生产适合建筑业需要的墙体及砖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NEL快速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灰比、外加剂以及粉煤灰和硅粉两种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降低,虽可以降低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但不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掺入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硅灰与粉煤灰复合双掺能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综合考虑,少量的硅灰与粉煤灰复合双掺是配制具有极低氯离子扩散渗透性混凝土的重要技术途径;高性能混凝土(HPC)比普通混凝土(OPC)的抗渗透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提高,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在电热厂实地取样粉煤灰,并用改性前后的粉煤灰分别处理两组不同的废水,用化学的方法测定各组废水处理前后的COD含量,并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改性对处理废水环节有很大的效果提升,对粉煤灰改性的研制为废水处理环节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途径,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柱状模拟试验研究煤矸石和粉煤灰不同工艺处理对淋溶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淋滤液酸性极强,污染性较大,对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超标严重。添加粉煤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淋滤水的pH值,SO42-,PO43-,Fe污染,煤矸石和粉煤灰均匀混合以及上下分层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煤矸石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为治理矿区酸性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以粉煤灰为胶结材料,以石灰、石膏为激发剂,以煤渣为骨料,蒸养粉煤灰承重砖的试验方法和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种粉煤灰固化剂,进行了采用该固化剂试制粉煤灰承重砖的实验室试验,考察了影响粉煤灰承重砖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利用该固化剂胶结粉煤灰,并以自然煤矸石为骨料,可得到强度高于等级为MU15的固化砖。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承重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粉煤灰固化剂 ,进行了采用该固化剂试制粉煤灰承重砖的实验室试验 ,考察了影响粉煤灰承重砖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 ,利用该固化剂胶结粉煤灰 ,并以自然煤矸石为骨料 ,可得到强度高于等级为 MU 15的固化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