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在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中融入了"鸟"、"菊"、"酒"等意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诗人的情、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些意象因诗人内心世界充盈着自由、恬淡、率真而显得内涵丰富厚重。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陶渊明。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曹邺在诗歌意象、体裁选择和思想情趣等方面效仿陶渊明,其诗形成了"高古奥逸"的风格,在历代效陶诗中颇引人注目。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曹邺个人对陶诗的主观选择;其次,他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第三,他与陶渊明的思想皆杂糅儒、道,能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4.
关于陶渊明作品受玄学影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陶渊明不可能不受玄学思潮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渗透在他的诗歌当中。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对玄理进行了意象化、情感化、生活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不仅信奉玄学而且信仰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而正是玄学及其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对陶渊明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造就了这一时期陶渊明诗文独有的风格和魅力,虽然其诗文不为当时的士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6.
杨天芬 《科技信息》2008,(19):180-180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中三仕三隐,最终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选择了完全归隐的道路。陶渊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在他的归隐中我们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从他的思想方面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的境界;在他的诗文内容中悟到人生的真意;在他诗文的意境中寻到了他淡泊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美酒孕华章,文笔涌清醇、陶渊明的142篇诗文中涉酒的诗文占了几乎一半,酒与陶渊明及其诗有不解之缘,陶渊明饮酒,重在悟道,即对有限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探寻和创造,且对其诗文创作有着从生理到心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伟大诗人屈原是轻型躁郁症患者,那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病人不仅脑子聪慧、灵敏,且易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品。屈原之所以创造出如此辉煌的诗篇与他的创作心态和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他的病症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思维奔逸和意念飘忽,其中表现为创作诗文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且内容丰富、充实,写出的诗文在意象表现上既飘逸又有意象的深刻体验。即在抒情的文字中有意联现象,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且由此意象连续生发,不可休止,词句之间也是意义相联。即是说诗文中的意象具有象征、隐喻作者情感的特征,形成的语言系统在情感上也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9.
浓重的家庭情结是陶渊明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孝敬母亲、体谅妻子、关爱孩子、友爱弟妹,体现了诗人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至性深情,也影响着他的诗文创作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周静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7M):31-33,38
晚唐诗人曹邺在诗歌意象、体载选择和思想情趣等方面效仿陶渊明,其诗形成了“高古奥逸”的风格。在历代效陶诗中颇引人注目。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曹邺个人对陶诗的主观选择;其次,他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第三,他与陶渊明的思想皆杂糅儒、道,能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1.
浓重的家庭情结是陶渊明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孝敬母亲、体谅妻子、关爱孩子、友爱弟妹,体现了诗人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至性深情,也影响着他的诗文创作与风格。  相似文献   

12.
王维诗文道教意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以他对佛教的虔诚以及那些充满了禅趣的诗歌被誉为"诗佛",从而享誉盛唐,但深入分析发现王维诗文里处处还闪烁着道教思想的光辉,他慕道求仙的言行、诗文中所引用的道教意象典故、乐天安命的隐逸生活无不体现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后代文人学者尊崇陶渊明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不断地庚和其诗文。对明代的"和陶集"进行全面梳理,共辑得"和陶集"31种,考其存佚,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文创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和极高的造诣。陶渊明的美学思想是以“率真自然”为基础的,“率真”为其核心,“自然”为其主旨,有选择地继承了老庄崇真尚朴的积极思想,他的诗歌寓神奇于平淡,寓丰韵于质朴,并不乏悲壮激烈、慷慨高昂之作。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文既有美丽和谐的自然风光又有朴实真率的社会生活风光,无处不体现着诗人真率坦诚的生活态度,热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文章阐述了陶渊明的诗文风格对开展审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燠前后担任两淮盐运使14年,具有较大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力,但他却"不以奔竞趋走为事",被时人称为"热官冷做"。这种行为与其仕宦心态息息相关,一方面,"热官冷做"促使他不断萌发隐逸之志,在其诗文中屡次体现了对陶渊明的接受。他居仕望隐,仕与隐的矛盾折射了曾燠仕宦过程中内心的某种焦虑;另一方面,曾燠"热官冷做"具有深刻的内涵,他对隐逸的追慕,不仅是士大夫普遍化的一种心理诉求,还包含了他对于官场的深刻认知。他以隐逸诉求来消解官场的喧嚣和浮躁,"冷做"的同时,他建立了个人与官场的一种别样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艺概》云:"渊明大要出于《论语》",指出陶渊明与《论语》之间的渊源。陶渊明一生五次出仕,其积极入世的仕宦思想深受《论语》影响,同时又因其个体的独特性而别具特色。本文试从"学而优则仕",对可依托的君主的不同理解,为官之道的不同方式等方面对陶渊明的仕宦思想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简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丰文 《科技信息》2009,(27):I0227-I0227
作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文风影响深远。揣摩、体会其诗文,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其诗文的突出审美特点是“不饰之美”,在此略述之。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意象和流水意象。桃花流水意象的描写受到了魏晋间表现灵异变化故事的影响,因而具有原型意义。《桃花源记》的桃花流水原型象征了桃花源世界的平安、幸福与长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诗论结合的手法,在解析陶渊明诗文代表作品大意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儒道结合的思想渊源、安贫乐道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的人生思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洞悉了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