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语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结晶,色彩词在成语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成语中出现了两个色彩词,色彩的搭配符合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的色彩理论,特别是三组对比色黑白、黄紫、红绿的搭配,说明在成语中不仅注重色彩的视觉冲击,更注重色彩的文化隐喻。总之,成语中色彩的和谐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除了具有“文化共核”,在语言文化方面还具有许多文化意象的差异。文化意象具有复杂性,这给文学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在翻译时有必要比较中英两种文化中不同的文化意象,同时在翻译这些文化意象时应遵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由文化差异看英语成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成语同汉语成语一样,是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英语成语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尤需注意英汉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对应、不完全对应和不对应三种关系,在英语成语汉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正确处理好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翻译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地处中原,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与这里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创造了许多成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平顶山成语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杨黎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26-127
本文探讨了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分析了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提出了传递文化意象的具体途径。本文认为,文化意象的翻译,可以既照顾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又能保持异国情调,丰富译入语。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意象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对文化意象的译介问题,就是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问题。通过丰富的实例,首先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失落的原因及表现,然后提出在文化意象传递问题上不容忽视的两点:译者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和立场;读者在文化发展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译者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致力于促进世界精神交流的中间人,本着文化交流与建设的目的去认识分析文化意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正确的翻译立场出发,处理好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意象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不同文化间文化意象的借用和吸收已经越来越普遍。在这个借用和吸收的过程中,本族固有的语言文化概念同外来的语言文化概念同时在外来文化意象上共存,这就造成了外来文化意象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而汉英民族又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准确传递出汉语成语所蕴涵的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语言对人类精神发展起决定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显。通过不同语言中相同能指对应的所指之对比,映射出相应民族的文化精神。即通过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世界图景之间存在的像似性,推论出不同语言词汇语义蕴涵的文化意象之异质性,其理据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意识观念→不同文化意象。文章通过俄、英、汉三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显性形式-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数字意象、彩色意象等对比分析,证明地理环境决定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习语翻译成了翻译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习语背后的特定文化,才能恰当地翻译习语。论文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介绍了一些习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之称。运用图式理论,通过对比英汉习语认知文化图式差异及其对读者理解造成的影响,可为译者翻译英汉习语提供一些方法,为英汉民族文化交流扫清部分障碍。  相似文献   

13.
周蕾 《科技信息》2011,(1):I0232-I0233
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其他成分更具典型性。本文在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和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英汉习语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三种针对形象处理的翻译英汉习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用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中国古典著作中的成语文化词的英文翻译方法,以三国演义罗摩士英译本为例,基于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Culture Special Item)翻译策略分类法,对其中成语文化词的十一种翻译策略进行了逐一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各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播和语义理解等方面的不同效果,对成语文化词的口译和笔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是一国文化的精华。有些英汉习语,从字面上看酷似,但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它们实际上是"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在翻译中很容易出错,本文整理了几对这种形似义异的词,旨在培养和提高读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英汉习语在文化背景、形象比喻、风俗习惯以及联想等方面的表达各不相同,它们充分体现了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内涵.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找出其翻译规律,是提高我们英汉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不同的国度之间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民族风情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从英汉词语、习语、句子结构和语用场景等四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让广大从事英汉翻译者认识到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透过语言表层结构,把握其深层含义,摆脱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和翻译障碍,从而使英汉翻译既准确又可靠,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