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以古典主义为导语,对中国当代油画古典意向及其形成并加强的动因进行阐述,表明了中国当代对西方古典主义及写实主叉油画的研究将会以新的方式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象病人接受全身检查一样,阿尔伯特·赖德十九世纪晚期的绘画作品“路德·伍林的女儿”静静地接受探测粒了束的检查,隶属于美国国家标准局盖尔斯堡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的反应堆的中子流对博物馆中这件作品的树脂层和油膜层进行了20分钟的活化处理。经过近一个月的中子处理,赖德油画中二十多种元素显示出了特征的γ射线和电子辐射反应。来自史密森研究所的核物理学家陈玉堂(译名)与NIST的科学家们合作,使用NIST的反应堆进行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他在油画上定期地放置记录胶片,这样这些特征辐射就在胶片上显现出图像来。除了用胶片记录来自“活化”了的油画的辐射的空间分布外,还将一固态检测器放在油画前几英尺处记录γ射线信号,这可以帮助研究者们计算出某一特定元素(如赖德所用的原始棕土中锰元素)的含量. 这种技术叫中子活化射线显迹术,它可以获得油画中元素的空间分布及浓度分布的信息确定不同材料之间的界线和画家原先所画后来又被覆盖的部分,甚至能告诉参观者他们所看不到的油画里层的画笔风格。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荷兰画家华土·胡博在100年前为慈禧画的一幅油画像经中、荷两国文物大师精心修复后,已在颐和园文昌院与游人见面(2008年11月4日首展).围绕慈禧的油画像,这段尘封的宫廷秘史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由荷兰画家华士·胡博在100年前为慈禧画的一幅油画像经中、荷两国文物大师精心修复后,已在颐和园文昌院与游人见面(2008年11月4日首展)。围绕慈禧的油画像,这段尘封的宫廷秘史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安东尼·塔皮埃斯作为抽象风格绘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对当代画坛产生很大影响.文章阐述了塔皮埃斯绘画风格的发展脉络,探究其绘画风格形成的深层因由,试图找到绘画风格演变的普遍规律,重读塔皮埃斯,重新理解他融合东西方精神的创作态度与不拘一格的形式追求,或许对当下的中国艺术发展,尤其是中国油画的创新进程,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蒙娜丽莎》是16世纪画家达芬奇的一幅画作,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这幅被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半身肖像油画面积不大,长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据说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才完成其创作。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蒙娜丽莎》所展现的作者的才华和智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画上女子的笑容被描述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初,英国媒体报道,一幅极可能是达·芬奇原作的油画,在苏格兰农场尘封已久的房顶被发现.这幅油画的女主人说,这是她的父亲几十年前送给她的礼物,现估价超过15 000万美元(约合95 000万元人民币).她说:"当我请评估专家为我看看这幅画的时候,他一下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与中国很相似,西方国家的很多古董也是藏于民间,民间寻宝热几十年来热度丝毫不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网最近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即威尼斯著名的佩姬·古根汉美术馆收藏的一幅油画日前被发现原来是一幅假画,而令这幅画“现出原形”的竟然是意大利一批核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9.
在其短暂生涯的仅仅一个十年(1880—1890年)中,荷兰画家梵高就创作了超过800幅油画和1200幅素描。然而,与其疯狂的创作节奏不相匹配的是,这位多产画家一生只卖出了3幅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乔治·佩奇博物馆的大厅内,有一幅巨型油画,生动描绘了3万年前汉考克公园一带的夏季场景:大大小小的沼泽星罗棋布,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动物穿梭其间。置身画前,你就仿佛是回到了3万年前。  相似文献   

11.
从石器技术、铜器技术、铁器技术及建筑技术、壁画绘制技术等方面分析山西在华夏文明中具有极强的辐射力、融合力和影响力。提出新世纪应发挥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努力实现文化及其产业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书画艺术作品是书画作者的智力成果并对其享有专有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中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投资书画、收藏书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制假售假的行为也日渐突出,给中国的书画市场秩序、中国书画的艺术价值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加强市场规范和相关立法,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炯 《科学之友》2007,(8B):125-126
文章在分析了近代中国水墨画的时代背景后,指出了在看似华丽的外表下,近代中国水墨画已经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了近代中国水墨画的时代背景后,指出了在看似华丽的外表下,近代中国水墨画已经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5.
古代彩绘文物胶结材料免疫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文静  张秉坚 《自然杂志》2015,37(5):332-340
 胶结材料是彩绘类文物(如各种壁画、建筑彩绘、陶质彩绘等)颜料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常用天然生物材料,如蛋清、皮胶、骨胶、桃胶等作为彩绘颜料的调和剂。检测文物胶结材料的成分不仅是研究文物工艺史的需要,对于这些濒危文物的加固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胶结材料含量很少,杂质多、易老化、流失快,加之分析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彩绘类文物胶结材料的检测成为当今文物分析领域中比较困难的课题。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反应,可以高度灵敏地鉴定出目标生物源分子。目前,国内外在采用免疫分析技术鉴别文物成分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以酶联免疫技术(ELISA)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IFM)为代表的免疫分析技术在鉴别文物生物源胶结材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本实验室的有关研究工作,同时提出,现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图像示踪的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LIA)等在文物微量成分检测和空间分布确定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线在中西古今绘画中一直是被视为造型语言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传统、美学观念、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在艺术面貌中各具神采。文章通过对同一时期的绘画大师唐寅与波提切利绘画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历史背景、共性、观念、来源、功能特征、审美取向的研究,比较唐寅与波提切利这两位绘画大师在人物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异同,进而对中西方绘画用线造型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13,35(4):307-312
在欣赏绘画时,观众的感受是一个综合了生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复杂过程,科学家对此已经关注了 多年,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马赫带效应、眼球运动和浦肯雅现象等视觉生理特点对绘画 观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向民 《科学之友》2007,(6):132-133
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论述了写生色彩的主要特征,并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这3方面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YT8400在线滤油装置为例,介绍了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在变压器检修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池盃泂 《科学之友》2008,(8):99-100
文章以卡拉瓦乔为例,分析了绘画中创作者的思想行为和其艺术的联系,说明了他的创作理念影响了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