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从概念体系和概念体系构建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术语(集)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探讨与概念体系、概念体系构建相关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即从术语、概念与定义的相互关系入手,明确三者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分析概念体系构建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以术语“词汇学”“词汇意义”为例,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概念图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根据术语的定义,从概念、语素和符号学的角度,对云计算及相关术语进行探讨。给“云”为语素的术语框架体系建设和定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目的是重新思考术语学概念为依归的研究路径,从哲学和术语学两个学科来审视概念定义及其概念相关的问题。研究方法是阅读哲学的相关文献,然后用术语学的概念分析方法来描述概念的意义。通过哲学与术语学对概念定义及其关联问题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术语学的概念研究仍然是当今多元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和起点,概念研究是术语学科的属性与研究内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术语工作中,为术语提供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众所周知,人们在使用术语表达思维过程或交流思想时,必须了解术语的概念含义和使用环境,不然将会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误解。因此在以提高交流效率为目的的术语工作中,必须为所制定的术语提供定义,加以说明。换言之,就是为所制定的术语提供一个确切的定义。为术语提供这种定义性说明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图文并貌的语言定义则仍为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传统流行的方法。尽管有些术语所表示的概念已超越了语言表达的能力,然而语言表达仍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术语的定义应与提高学术交流效率这一术语工作的目的相一致。给术语下定义时,应从对事物概念描述和对术语使用环境的说明两方面考虑。这一观点与词典的纯语义性说明(如本义,喻义等)及其词的语法用法不同,也与百科全书着重提供条目的完整知识系统不同。术语定义与上述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说明的是术语的专业概念和在具体使用环境中上下文的用法。定义术语本身还要根据术语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定义方式。只有通过这种不同的定义方式,才能为术语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一、术语类型术语的类型,按照术语表示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客体名称由于人类是以自然界的客体为研究探讨的对象,因此在许多专业领域,自然界的实物成为术语的命名对象。如“太阳”、“地球”等等都成为天文学专业不可缺少的术语。这类术语的特点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实物。当这类客体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时,常常又是普通语言词汇中的一员。2.人工客体名称人工客体名称是指那些人类制造出来的为某一目的服务的客观实物。这类术语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用途的仪器、设备等。这些术语也同自然客体一样可能成为普通语言词汇中的一员。3.集合名称集合名称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特征事物的名称,如“恒星”,“卫星”等。这类术语通常表示的是一类客体,它们的主要特征内涵是相同的。4.理论名称在专业研究领域中,常常得到一些某一事物规律的理论,其名称为理论名称。其特点有两种,一种是以事物规律的抽象概念为名称;另一种则是以发现该规律的人名命名。如“大数假说”,“牛顿定律”等。5.事物抽象名称这类术语是抽象概念的名称,表示事物概念的本质。以内涵和外延划分概念。如“偶数”等。6.事物现象名称这类术语是对现象、过程的定名。其特点是表示具体的现象或过程。二、定义方式在术语学中,定义的方式有多种,要根据术语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定义方式。特别是在具体的术语工作中,对于具体某个术语,方式的使用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在撰写定义时,采用一种或同时采用多种定义方式,旨在能够为术语下一个确切的定义。1.属加种差“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是逻辑学对概念定义的方式之一,这也是词典和术语学定义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简要的文字,清楚地定义事物概念的属性和与其它概念的不同。2.情景定义这种定义方式的目的是要根据说明概念的情景来表示概念成分的特性。这些成分主要有性质、材料、形式、原因、效果、目的等。3.描述定义这种方式通常是通过对构成的描述来定义术语。4.同义词定义由于术语的一义多词性,当然,在术语工作中始终在强调一词一义,但现实中总有不合人意的地方,一义多词还是存在的,因此最简单的定义方式是以同义词来定义。5.动作定义这种定义特别适合功能性术语,利用动作描述说明术语的含义。三、定义分析举例经过上述对术语的分类和定义方式的说明,在编写术语定义时,应如何采用灵活的定义方式去定义不同类型的术语,从而使术语定义达到确切的要求呢?这里做一些具体的讨论。1.属加种差所适用的术语类型“属加种差”方式所适用的术语类型主要是集合名称、事物抽象名称。例1:天体物理学——研究天体和宇宙空间物质的性质、结构和演化的科学。其中“科学”为属,“研究天体和宇宙空间物质的性质、结构和演化”为种差。这里种差使其区别于“天体力学”等其他学科,概念已明确。例2: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这里“小天体”为属,“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为种差。概念已经明确。2.情景定义所适用的术语类型此种定义方式主要适用于自然客体名称和现象名称。例3:BN天体——美国天文学家贝克林(Becklin)和诺伊格鲍尔(Neugebauer)在猎户星云中发现的一个致密红外源。在10微米波段它是全天最亮的天体。这里通过该天体的位置“猎户星云中”、特性“致密红外源”和亮度效果“全天最亮”几方面描述定义了该术语的概念含义。例4:磁钩——太阳耀斑出现时,地磁强度记录上出现的持续几十分钟的钩形变化。这是一条现象名称,它从时间,形状方面描述了术语的概念。3.描述定义所适用的术语类型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人工客体名称,如仪器、设备、工具等。例5:景符——一种古代天文仪器部件,主体是一块有小孔的薄板把它斜置在圭面上,可观测到清晰的太阳和表端的象,从而提高圭表测影的准确度。这是从该仪器部件的每一个构成描述概念,以此定义术语。4.同义词定义适用的术语类型同义词定义只适用于同义术语,例如“1054超新星”的定义只需用“即天关客星”。无需多谈。而“天关客星”应有明确的定义,如果再用同义定义,则出现同语返复的逻辑错误。因此,同义词定义的其中一词必须用其它定义方式进行定义。5.动作定义动作定义的适用范围比较窄,主要是一部分现象名称,这些现象名称主要是以动作为其内涵。例6:导星——以观测对象或其附近天区的恒星为目标,用人工方法或自动化设备,控制望远镜及其辐射探测器,使之良好地随天空的周日运动而运转,达到对观测目标的指向保持不变或按既定方式指向的步骤。这里,一系列的动作描述说明了“导星”的概念。上面的叙述,对每类术语,都对应以具体的定义方式,可是实际问题有时还要将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定义术语。这要依具体情况而定。而术语的使用环境,是在具体学科中表现出来的。每条术语在其制定的词表中,都是分专业而定的,这就是使用环境的具体表现。总之,术语的定义应按不同的类型选择具体的定义方式。这样,术语定义问题就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术语学基本原理时,定义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概念——定义——术语,是术语研究工作的三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的整体。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术语是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语词形式。术语依附概念产生与消失,概念是术语生成的基础,术语是概念的载体。定义则是术语和概念之间的桥梁。定义的任务是表述概念,用最简练的文字,科学地说明概念的内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化各个领域正在逐步实现技术操作计算机化,数据库与数据交换等现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在日益增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对术语及术语的定名进行更仔细的推敲和选择,与此同时,科技术语工作者应当对术语的定义加以同等的重视,尤其是某些术语在非本专业的读者看来似乎陌生或有多重涵义时更加如此。由于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而各学科之间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由于科技术语规范化对许多不十分精通科技专业的人士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如不能按规范对术语作正确的阐释,术语的定名及其相关定义就可能产生歧义。综上所述,把术语学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术语仅有定名仍不完备,还必须有准确的定义加以阐释,才算完成了整体工作。以下是笔者在定义研讨中的几点初步认识:一、定义的基本形式和方法1.科学概念的严密性和一词一义特性选择了定义式作为术语的释义方式在研究和阐释词义时,通常有三种释义方式,即词语式、描述式和定义式。词语式是一种以词释词的方式,通常是以今注古,以普通话注方言,以常见注生僻。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足迹”的释义,足迹:脚印。词语式的优点之一是简洁明快,多用于同义词的对释。描述式是通过描写实物、叙述情节和说明用法来解释词义的方式,如《汉语大词典》中对“鸭儿梨”的释义,鸭儿梨:梨的一个品种。果实卵圆形,皮薄而光滑,淡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脆而多汁。描述式多用于描写实物和介绍知识。定义式是一种揭示概念内涵的释义方式。常用的方法是:被定义概念=属+种差。如《大气科学名词》中对“露”的释义,露: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定义式的最大优点是严密、准确、简洁、惟一,非常适用于阐释科技术语。2.加注定义的几种方法(1)最常用的定义方法:被定义概念=属+种差这里借用了形式逻辑的公式。被定义概念是需要解释的词,用来解释词的文字统称为定义项,它包括邻近的属概念(是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和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其中“属”是上位概念,“种”是下位概念。例如,图中右边术语依次是左边术语的“种”概念。反之左边的词是右边的词的“属”概念。给“种”概念下定义时,首先要找到它的“属”概念,然后找到该“种”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与其同“属”的其他概念的本质差别,即“种差”,再将二者合起来。例如:例1 磨床:用磨具或磨料加工工件各种表面的机床。例2 机床:用于加工设备零部件的机器。例3 烟煤: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高于褐煤的煤。例1和例3中的“机床”和“煤”都是属概念,“用磨具或磨料加工工件各种表面”和“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高于褐煤”都是种差。而例1、例2中均出现的“机床”即是例1中“磨床”的属概念,又是例2中“机器”的种概念。这种定义方法在阐释科技术语中应用比较广泛。(2)上述方法只是一种用得比较普遍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方法。只要能满足“定义”要求,能揭示词语的涵义,即为定义对那些非种概念的术语(如宇宙、物质等)、总括性术语和概念复杂的术语,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常有困难,应具体对待。例如,例4 星系:通常由几亿至上万亿颗恒星及星际物质构成,空间尺度为几千至几十万光年的天体系统。例5 气候:以对某一地区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统计(平均值、方差、极值概率等)为特征的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例6 蜃景:(俗称“海市蜃楼”)空气光线穿过密度梯度足够大的近地气层而使光线发生显著折射时,在空中或地平线下出现的奇异幻景。(3)采用数字式定义也是科技术语定义中常用的形式之一,它可使比较复杂的概念显得简单明了,常用于表述复杂的概念和与参数、公式有关的术语例如:例7 质量函数:单谱分光双星两子星的质量为m1与m2(后者侧视向速度未能测到,轨道倾角为i)。则称为质量函数。(4)图表定义。以图、表作为主要定义(或释义)手段的方法这种方式常用在以文字描述不清或十分冗长,用图表则一目了然的词条。图解法还可达到形象、简明、易懂的目的。常用的有形象图(如动、植物形态)、原理图(如电路图、框图)、结构图(如机器、建筑图)等。例8 扩充的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一种由8位编码字符组成的编码字符集。参见下图二、定义的基本要求1.概念准确定义的准确性来源于概念准确性,为拟定一术语的定义,必须先十分清楚术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如对“阶梯铰孔”中作下述定义:“利用阶梯铰刀分级完成扩孔的方法”即有失妥当。因为“铰孔”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而“扩孔”的目的是“扩大工件孔径”,所以这里定义中把“铰孔”说成是“扩孔的方法”是混淆了概念。2.紧跟时代科学概念的内涵,往往不断发展,定义应反映当前的学术水平。例如,人类对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有一个认识过程,原子就曾经被定义为“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而近代物理学不仅发现了原子核,而且还发现了质子、夸克电子,上述定义就不再能阐释“原子”的概念,而必须加以修正。3.反映本质定义是一个术语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表述,应用最简练的文字,准确、清楚地说明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区别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指某类事物所特有的,能把该事物同其他类事物分开来的那些特性。如对“第二宇宙速度”的三种定义方式:①宇宙飞行的一种速度;②每秒11.2公里的速度;③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飞往星际所需的最低速度。此例中①项无本质属性,无区别性特点;②项只表示数量,无物理本质属性;③项准确地把握了“第二宇宙速度”与其他“宇宙速度”本质属性的区别,正确地表述了“第二宇宙速度”这一物理学概念。4.资料可靠拟定定义是一项收集、研究、比较资料的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占有的资料,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功夫。不正确的资料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由此而产生的错误定义往往会造成对概念的曲解。三、拟定定义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在加注定义工作中,除了掌握加注定义的基本方法和达到基本要求外,还应当注意正确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1.定义应当确定所界定概念中最基本的特性非基本特性可以述及,也可以省略。如煤炭术语中关于“冲刷”有以下两条定义:例9 同生冲刷:泥炭堆积过程中,河流或海浪等对泥炭层的冲刷。例10 后生冲刷:泥炭层被层积物覆盖后,河流或海浪、冰川等对泥炭层的冲刷。例9和例10两条定义中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对泥炭层的冲刷过程的时期不同,如没有此不同特性,也就看不到这两条术语的区别。至于两条定义中的“冲刷物”,可以多述及几种,也可以采用“等”字加以省略,不是此两条术语相区别所必备的基本特性。2.定义应当体现出此概念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以更清楚地表明此术语的实际意义例如,在机械制造术语中的“热处理”定义。例11 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材料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例11中的定义明确指出“热处理”是机械制造工艺中(区别于设备、材料等)的一种,体现出了此概念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3.定义中使用的所有重要概念本身应当在此概念系统的其他地方作过定义在确定某一学科的术语定义时,应仔细斟酌其中每一个重要概念是否另作过定义,以形成本学科的完整概念体系。如发现未作过定义,应及时进行增补。例如天文学术语中对“吸积盘”的定义。例12 吸积盘:有角动量物质被天体吸积时,形成的环绕该天体的盘状结构。例12中的“吸积”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天文学名词》中则对此专门作出定义,“吸积:天体因自身的引力俘获其周围物质而使其质量增加的过程。”4.定义应当在所注明应用范围或领域的最广义涵义上确定例如“红”既是人人知道的一种颜色,又是光学中的一个术语,两者的内涵完全相同,但在不同应用范围内则有不同的定义,例如,例13 红: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现代汉语词典》)。例14 红:波长为622~770纳米的单色光对一般观察者所激起的色觉(《现代科技词典》)。在普通语言词典中作为生活用语,以《现代汉语词典》对“红”作出的释义即可以了,但作为科技术语体系中的一个“光学术语”,则不仅要指出其“对一般观察者所激起的色觉”,还要指出其“波长为622~770纳米”的物理特性,即要在其物理学最广义涵义上确定。5.定义的理想结构由单句或短语构成为达到更便于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目的,科技术语的定义要求简明、准确,以达到揭示概念内涵的目的。释义过于冗长、琐碎,不易于掌握概念的要领,因此,推荐采用单句或短语的形式。单句是有一套主谓结构,表示一个简单的表述关系的句子,短语是大于单词的词组(或词的组合)句法单位。例如,例15 侧向混合: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湍流交换(大气科学术语)。例16 雨:液态降水。6.定义推荐采用属+种差形式,但在外延定义或其他一些场合,也可另采取较简洁的形式定义按其揭示概念涵义的深度可分为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内涵定义揭示概念所反映的本质特征,外延定义可以表述无独立内涵的总括性术语。例如,例17 机器:由零件装成、能运转、能变换能量或产生有用功的装置。例18 机器:一种诸如计算机、制表机、分类机、整理机或机床之类的设备。例17为一内涵定义,例18为一外延定义。外延定义可采用非属+种差形式释词。另外,一些自然现象等无法以种/差+属形式定义的术语,也可采用描述形式阐释。例如大气科学术语中的“雪幡”(snow virga),例19 雪幡: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状悬垂物。7.定义应当表达意义而非简单描述科技术语定义的作用在于揭示术语概念内涵,着重指出其在科学上的意义,而非简单描写其外在特征。如:例20 泥炭: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松散富含水分的有机质堆积物。例21 泥炭:呈黑色、褐色或棕色,外观像泥土的煤。例20作为科技术语定义,揭示了泥炭的生成机理和化学成份构成,具有科技应用上的意义。例21只描述了泥炭的表现现象,是一般性表述,而非术语的定义。8.定义应当避免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所谓“同语反复”就是以被定义项自身来解释被定义概念,“循环定义”意指用A定义B,又用B来定义A。如:例22 失真:信号波形失真的现象。例22中以“失真”定义“失真”,是为同语反复。应改为:接收信号与原来信号之间出现的不希望有的波形变化。例23 黑:与白相反的颜色。例24 白:与黑相反的颜色。例22和例23中“黑”与“白”互相阐释,是为循环定义。可改为,黑: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白:像霜或雪的颜色,是物体被日光或与日光相似光线照射,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现汉·修订本》)。9.定义应当明确、简明扼要,避免模棱两可或有多重涵义例如:例25 铣槽:用铣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或键槽。例25中,为简明扼要,可去掉“或键槽”。因为“键槽”即属于“槽”中的一个种类,叙述上显得累赘,而且造成“键槽”不是“槽”的模棱两可的涵义。例26 磨齿机:采用展成法使用一个或两个砂轮或采用成形法使用成形砂轮磨削齿轮齿面的机床。例26中去掉“使用一个或两个砂轮”、“成形”之后,定义似更为明确。“采用展成法或成形法”、“使用砂轮”即已可反映出磨齿机的最主要特征,至于采用什么形式的砂轮已在“…法”中明确,而砂轮数量在这里没有决定性意义,可以省略。10.在拟定否定概念的定义时,应当正确使用否定定义。对于非否定概念,不宜采用否定定义例如:例27 不分级入选:原料煤不经分级直接进行分选的方式。例28 不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无黏结性的烟煤。例29 植物:不是动物的生物。例26和例27正确采用了否定定义,例29则是错误采用否定定义的示例,因为植物本身不是一个否定性概念,而且这种定义也没有反映出此概念的本质属性。11.定义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同一术语在其他概念上的应用一些科技术语在其他领域有不同涵义,拟定定义应当注明其应用的学科范围。如:例30 质量: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例31 质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例32 翻译:用mRNA上的遗传信息指导核糖体上多肽链合成的生物化学过程。例33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或结果。例30中“质量”,为物理学领域的术语,在作定义时标注出其应用学科,以明确其概念内涵,并与例31中的“质量”相区别。例32和例33对“翻译”的定义明确表现出二者的区别及分属学科。以上一些制定定义的原理是针对科技术语定义研究而言的,其他类型的语词释义当有别论,应采取其他释义方式。在拟定一条科技术语的定义时,不可能、也不必要同时兼顾到上述所有方面,而应当依照每条定义本身的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但同时也应尽可能避免出现派生出来的其他问题。此外,还有不少确定定义应注意的事项尚有未论及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得出更详尽、更完善的论点和论据。  相似文献   

6.
首先探讨术语定义的基本要素,指出概念的定义必须足以判断某个事物属于或不属于该概念所指称的属类。然后针对“操作系统”这个计算机学科基本名词,详细分析了其概念内涵,指出了国内外常见教材中相关定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揭示概念本质特性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维斯特(E. Wüster)在其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1]中定义“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传统的术语学研究局限于对词汇的研究,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术语的抽取和标注更多地来自真实文本,特别是更加依赖于知识库的构建。本研究重点在于以越南为例构建南海领域汉英本体知识库,对领域相关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以实现对南海领域知识的系统组织,更好地服务领域术语研究和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翻译。  相似文献   

8.
术语翻译是概念的跨文化对应所衍生的术语跨文化对应。术语翻译的困难通常存在于两个环节:(1)跨文化系统的形式对象客体/概念之间的对等,(2)(重)新定义的概念与(新造)术语之间的对应。基于术语翻译的三类情况(对原有概念所对应术语的翻译、对衍生概念所对应术语的翻译、对新生概念所对应术语的翻译),以家族相似概念为支点,分析梳理了其中“形象理据性”的困难,然后以术语翻译的两种型式(“概念对等+术语对应”和“概念引介+术语定名”)为框架,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如何定义与理解元宇宙概念,当前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该术语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具有沉浸式虚拟空间体验、高信息量、多模态交互模拟以及去中心化的社会经济愿景等融合交织的混合社会形态,人类文明正在迁入这座数字巴别塔。脑机接口技术的新近成果表明,该技术或是人类完全沉浸式进入元宇宙一个极富前景的可能路径。然而,技术的变革与进步也不可避免地引发诸多的哲学本体论、形上学、认识论以及伦理、法律与政治等方面的全新问题。因此,当元宇宙成为一场资本盛宴时,学术界必须对该技术集群所带来的各类哲学与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未来的解决方案,避免社会治理的政策真空。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沈国舫院士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词使用不准确》一文,我想从术语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想法,供专家们讨论时参考。术语学是以术语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术语学理论认为,术语是指称某一专业学科领域内概念的语言符号。换句话说,术语背后一定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沈文引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生态”“环境”等术语的定义,这是完全正确的。它们应该看作是对这些术语的科学定义。这些定义与普通语文词典对这些词作为一般词语的解释是不完全一样的。与后者相比,科学定义应对被定义的对象提供更带有本质性的特征描述。当然,后者的解释即使不那么严密,不那么准确,也要保证在科学上是正确的。其次,术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概念系统之中,它不会孤立地存在,它的科学定义总是受其他相关概念的制约。比如:“生态学”的定义就离不开“生物”“环境”以至“生态”等概念的定义。科学的术语系统是一环扣一环按严密的层次以及相互关系构建起来的。如果我们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一个严格的科学术语来看待,如果这一表述确实存在概念重复等问题,而且,它又“纯粹是‘国产’的,与国际上通用的术语不接轨”,那么,对这个术语词恐怕只能采取沈院士提出的第二种处理办法,即“干脆改变这个名词的称谓,顺应国际上通用的词汇”。不然,由于术语所具有的系统性特点,这一术语存在的问题,肯定会波及其他相关术语,产生连带的负面影响。如沈文所说,在国际交流的场合,对类似“ecological environment”这样的说法,虽经多次解释,外国专家还是不能接受。这与其说是用词习惯问题,还不如说是科学语言的准确性问题,术语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在这方面,应该把科学性、标准化放在第一位考虑。这应该是术语规范与统一的一个原则。无视这一原则,轻则会造成概念混乱,妨害学术交流,重则甚至会影响学科的发展。按我的理解,沈院士的文章主要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专业领域内术语的使用问题提出来的。若按第一种办法,即“承认约定俗成的原则,对中文名不作大的改动,但要对它的内涵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并提出要避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的认识偏差,然后寻找一组适当的外文对应词而不要硬译。”说不定会造成“名实不符”,“名不正则言不顺”,还可能给以后出现的相关术语的定名埋下隐患。不过,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面,也应该予以考虑。术语学的理论还告诉我们,术语虽然首先是科学的专用语言,但术语实际上又不可能完全与日常语言隔绝。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接近”(approximasion)成了语言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当术语进入日常言语交际时,它又可能发生“非术语化”现象。这时,它就不再具有(或部分失去)原来严密的术语概念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至少是其意义不再那么严格地受术语系统的制约,与该系统的联系也随之衰减、淡化了。于是,对这类术语词的科学严密性的要求也会相应放宽。沈文中提到的黄秉维院士最早使用“生态环境”这一词语的场合,与沈院士在国际同行学者之间的交流相比,其性质就有所不同。前者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学术性交流。本来,“生态”(ecology)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其中是包括“环境”因素的。但进入日常语言之后,按《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态”一词的解释,是“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这与原来“生态”所指的“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还是有差别的,至少把“相互关系”笼统地解释成一种“状态”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但这是用自然语言作为释义的元语言在所难免的。其次,把各种相互关系中占重要地位的与环境的关系,说成是“在一定环境下”也使环境因素在其中的分量弱化了。由于“生态”所包含的“环境”因素在语素上并没有体现,说不定“生态环境”的说法就是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为了突出“环境”因素而说出来的。这与黄院士头脑中原来有的科学概念已经发生了某些偏离,所以,他事后拿严格的科学概念衡量又觉得这一说法不妥。术语学理论还告诉我们,术语的规范与标准化应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本而有所区别。对那些起规定作用的文本,如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推荐术语的文件、专业辞书,以及对科学论文等具有严格学术性的文本,应该有更强制性的要求。而对另外的一般言语交际场合,一般的文本,规定只能具有某种弹性,其容许度要放宽。顺着这个思路,沈文中提到的“我国各类文献”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区分,以便区别对待?日常言语交际中术语使用的规范化,说到底,取决于一个民族总体文化科学素养水平。这个水平的提高应该成为一个长远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术语的丰富以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使术语的规范化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对《大气科学名词》增加定义的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要搞好术语的规范化,名词的定义工作是基础。因为只有从术语的概念出发对术语加定义,才不会出现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的错误定名。下面就术语定义的意义、原则和形式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术语定义的意义从现存的五种情况来说明术语审定工作中定义的重要意义。1.通过定义可避免混用、错用近义词。例如大气科学名词中“气候变迁(climatic variation)、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气候演变(climatic revolution)”三词经常混用。通过大气科学名词的定义工作,分别给三者加上了明确的定义,在今后的使用中可根据各自的概念对号入座:“气候变迁”是指太阳发射周期、非周期的变化,或地球轨道参数的长周期变化,而引起的时间尺度为104—106年的气候变化。“气候演变”是指地壳构造的活动和太阳变化的时间尺度超过106年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气候变迁”、“气候振荡”、“气候振动”、“气候演变”的总称。2.通过定义可避免将两个同义词误当作两条不同的术语使用。《大气科学名词》中收了“沙[尘]暴(sandstorm)”、“尘暴(duststorm)”两条术语,经加定义后,发现它们是同一概念,即“大风扬起的地面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审定中决定选取“沙[尘]暴”,去掉了“尘暴”。3.通过定义可避免将概念不同的术语当作同义词使用。例如石油科技名词中freezing point最初定为“凝点”,又称“冰点”、“结晶点”。经过剖析这三个术语的内涵,发现它们并不是同义词。“冰点”和“结晶点”不能作为“凝点”的同义词。它们只能作为概念不同的三个术语列出,其定义分别为:“凝点”是水或其他液体开始凝结或固体化时的温度;“冰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开始凝结或结冰时的温度;“结晶点”是物质开始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时的温度。4.同一术语,不同的地区其含义各异,只有加了定义才不会误用。例如“海事(maritime peril)”一词,大陆和台湾的用法完全不同。大陆的“海事”是指航海中航行管理与航海法规,而台湾的“海事”则包括航海、轮机、船艺、航运业务、造船、海洋气象、船舶通信、危害品、海军军语、港埠工程、港湾、水产等,其范围宽得多。同一术语因处在不同地区,它的概念宽窄程度相差甚远,不加定义予以区分,会引起概念混乱。5.术语加定义能纠正术语定名中的错误。例如“潟湖”与“泻湖”混用多年。“潟湖”的定义为,浅水海湾的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嘴或沙坝所封闭(或半封闭)而成的湖泊。“潟”是咸水浸渍的土地;而“泻”是水流泻的意思。根据术语的概念和“潟”与“泻”的内涵,选定“潟湖”是符合含义的科学名称;“泻湖”是误称。二、术语定义的原则名词委术语规范化定义不同于普通词书,应建立自己的统一原则。现提出以下五条供参考。1.实质性 定义要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即内涵定义。例如“云顶高度”定义为,“云体回波顶部所到达的高度。雷达探测中有时将回波顶高作为云顶高度”。定义中只取它的内涵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属于外延可以去掉。2.准确性 定义中用到的词、句要准确表达术语的内涵。例如“饱和比湿”的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比湿”。定义中的“压强”不准确。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泛指词。而这里专指物体受到的大气压力,应改成“气压”才准确。3.简明性 术语定义所用的语句要最明确和简洁。例如“农业气象灾害”的定义:“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造成的危害”。其中“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可去掉。精练成“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4.不用自身定义。例如“气温”的定义,(1)大气的温度;(2)表征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这里的定义(1)是自身定义,并没有说出其内涵,等于没定义;定义(2)准确清楚。5.定义中用到的术语,应提前定义。例如“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其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应该是已有定义的名词。三、术语定义的形式根据术语的不同属性,采取相应的定义形式,才能准确无误恰到好处地揭示其内涵。现将定义形式大致归纳如下:1.种差加属式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雨量器”定义为“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定义中种差为“测量降水量”,属为“仪器”。2.专指式 定义特指某一事物。例如“大气偏振”定义为“太阳光中的自然光经地球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而改变为部分偏振状态的现象”。定义中特指太阳光中的自然光。3.形象式 借用声、动作、物体来描述一种事物。例如“雷”定义为“沿闪电通道的气体迅速膨胀而发出的隆隆响声”。4.比较式 以两种事物作对比,借以显示两者概念之异同。例如“半潜船”定义为浮态介于排水型船和全潜船之间的船的统称。定义中用比较船的浮态来区别半潜船、排水型船和全潜船。5.比喻式 选用形似的事物阐述事物之间的异同。例如“机帆船”定义为“备有风帆装置,形似帆船的小型机动船”。6.定量式 用数量来区分不同事物。例如“顶波浪”定义为船舶首向与波浪行进方向的水平夹角在180°±15°之间的波浪”。7.用途式 根据不同用途来区分不同事物。例如“空化水箱”定义为“主要用于测试螺旋桨或其他物体产生空化现象及其性能的能调节压力的循环水箱”。8.结构式 从结构来区分不同事物。例如“单锚腿系泊装置”定义为“以单根锚腿与固定于海底的基础相连接的单点系泊装置”。9.混合式 用几种方式一起揭示事物的内涵。例如“碎石锤”定义为“由落锤和套锤组成,挂于吊杆上,靠自重抛落,以击碎冰下石块、岩石的重型凿锤”。其定义是结构加用途式。10.材料式 根据材料区分不同事物。例如“玻璃钢导流罩”定义为“用玻璃钢作为材料制成的声响导流罩”。11.假设式 假设条件下发生的事情。例如“核冬天”定义为“假设热核战争后烟尘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气温降至-15—-25℃而形成类似冬天的严寒气候”。12.公式式 利用公式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揭示其内涵。例如“泰勒直径系数”定义为δ=nD/VA,n表示螺旋桨转速、D为直径、VA为进速。13.图形式 用图形直观其内涵。对某些以外部形态为区别特征的术语可用图形定义,或以图形作辅助手段。例如“风玫瑰图”定义为“用极坐标表示各方位风向频率或风速大小的图”。14.因果式 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例如“风暴潮”定义为“由于风暴的强风作用而引起港湾水面急速异常升高的现象”。15.时空式 揭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存在的时间。例如“季风”定义为“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分别称夏季风与冬季风”。16.表格式 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其内涵例如“云族”的定义为,根据云层经常出现的高度进行分类,如下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50年代在短短几年间几乎所有学科都翻译了俄文的教材、工艺规程、产品规范、检验标准、技术标准等,作为我国的教材、规程、规范和标准等使用。这样,我国就从俄文翻译引进了一整套概念和术语,形成了我国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我国以这套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培养了几十年人才。我们现在审定技术科学术语,只能以这套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为基础,否则(比如改用英美的)就会造成广大科技人员的概念混乱,从而是难于被接受的。当然,俄文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有其不足之处,即比较滞后于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俄文的现代科技术语,有很多是由德文翻译引进的,所以俄文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德文接近。德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很早,对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一向非常重视,加之使用德文的国家又很少,所以德文术语用词严谨、系统性强;“一义多名”和“一名多义”的现象甚为少见(指前西德而言)。英美特别美国,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原因,其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德国、前苏联差异较大。英美的现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反映到科技术语上,其新的术语出现最多。由于它们对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长期坚持不懈,现在其每个学科都有术语汇编(规范或标准)。只是由于它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改进其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加之使用英语的国家又多,以致在英文文献中“一义数名”的现象比较多见。法语,如所周知,表义严格,很少出现歧义。法文的科技术语也是如此,用词严格,很少歧义。只是不少术语用词较多,不过所表达的“意思”十分准确。法国科学技术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英美接近。日文术语,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来自德文,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只由英文这一种文种引进了。现在,除了还保留着个别来自德文的术语以外,日文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英文基本相同。日本科技界,近三十多来年,相当重视科技术语的统一工作,各个学科都不断编辑出日文术语释义词典(绝大多数都附有英文术语),各个行业的日本工业标准中都订有术语标准。日语与汉语比较接近,它以汉字命名的术语对我们审定汉文术语有很大参考价值。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较晚,现在进行的“一义只对一名”的汉文术语审定工作比科技发达国家晚了一些。不过,这对我们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我们可以借鉴各国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的经验,可以吸收各国术语的优点。综上所述,我们现在审定汉文术语,应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80年代)水平上,在基本保持我国已存在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常用几种外文的术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来充实和改进我国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使我们现在审定出的汉文术语(和配注的英文术语)符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二如上所述,科技术语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审定汉文术语应立足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当今)水平上,应与世界科技术语发展到今天的状况相一致。因此,不可过分强调“习惯性”,否则,我们现在审定出的汉文术语就有可能只与世界科技发展的过去水平相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审定出的各学科术语文件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稿的质量高低,因为初稿是后来几次审定(讨论、确定)的基础。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觉得探讨一下“拟订初稿的步骤”会是有益的。笔者感到“拟订初稿”应按下列几个步骤:第一步:按我国现有概念体系列出所有应审定的各个概念(以暂用名代表)。第二步:给出每一概念的“暂拟定义”,必要者(后面所列实例之类的汉文术语、词不达义的汉文术语以及定名时可能发生争议的汉文术语等)则需给出完整、确切的科学定义。“定义”是审定名词的根本依据,是判断所定的汉文名和所配注的英文名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以及是否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当今水平的根本依据,也是后来对初稿的几次审定的根本依据。笔者非常赞同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经验之谈:“要坚持在定义的基础上统一定名”,“若不给出定义,即使现在统一了(指只列出汉文名和英文名的审定文件),也很难说是真正统一”〔1〕。当然,给出每一概念的科学定义,并非易事,而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需要核对各种资料和仔细的文字推敲,特别是为了满足我们审定出的术语文件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当今水平这一要求,定义工作就更加繁重了。因此,对于大多数概念来说,可以先给出个“暂拟定义”;只是对于上述那些种必要的概念需给出科学定义。第三步:根据能反映当今(80年代)世界科技水平的诸权威性英文文献,按照前两步所列出的我国概念体系及诸概念的定义,查找到并录下表达各该概念(定义)的现有英文术语(包括权威性的工业标准中的和规范术语汇编中的以及现在书刊中习用的英文术语)。此时,需要对以下各类术语问题进行仔细的处理。(一)录下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所没有的每个概念——其定义(或译成汉文)和英文名,并根据定义拟出汉文暂用名。(二)将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已有汉文名,但当今英文文献中其内涵已改变了的概念(定义)和英文名,填到该汉文名之下,并根据后者的定义拟出新的汉文名。例1:50年代由俄文дисперсионное твердение翻译引进的汉文名“弥散硬化”,是表达“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内析出第二相弥散微粒而导致合金强度(从而硬度)明显增高的现象”(第一个定义)。以往在英文文献中表达此定义的术语是“precipitation hardening”<沉淀硬化>*。但是,这个英文名当今表达的涵义扩大为“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内发生脱溶而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GP区)以及析出第二相弥散微粒而导致合金的强度(从而硬度)明显增高的现象”(第二个定义)(这样一来,此英文名所表达的涵义就与法文名durcissement structural**和德文名Aushrtung相同了)。我国现在所使用的“沉淀硬化”、“析出硬化”以及这里的“弥散硬化”这些同义语都是根据第一个定义(过时的)就字面直译自英、德、俄文的,以后不宜再用。鉴于世界发达国家(英、美、德、法)现在都是以第二定义使用其术语,我国也应重新命名,按第二个定义可命名为“脱溶强化”。(三)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的一个种概念,在当今各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一个属概念,其下为一组种概念。此时,应录下每一种概念(定义和英文名),并审查原汉文名能否构成诸种概念的汉文名,若不能,则应重新命名。例2:50年代我国从俄文патентирование翻译引进了汉文术语“铅〔浴]淬火”,其定义是“将钢加热到稍高于Ac3的温度,保温,然后在540~560℃的熔铅中冷却,以获得适合于拉拔高强度钢丝的组织——索氏体”。此种工艺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发展为一组工艺。在这组工艺中,冷却介质除熔铅外还可用熔盐、空气或流态床;另外,不只是用于高强度钢丝的拉拔中,也用于高强度钢带的轧制中。下面列出这组工艺的英文名(第三栏)等:由上表第四栏内的汉文名<盐浴铅淬火>、<空气铅淬火>、<流态床铅淬火>等名称,根本无法理解“所言何义”。这些工艺与铅都完全无关。由此可见,汉文名“铅〔浴〕淬火”必须废弃。根据patenting的当今定义“将钢加热予以奥氏体化,随之予以控制冷却,以获得适合于随后的冷形变加工(拔丝或轧制)的中珠光体(又称“索氏体”)”,或可命名为“索氏体化处理”。这样一来,可将上表第三栏的英文名所表达的概念命名为:“盐浴索氏体化处理”、“风冷索氏体化处理”、“铅浴索氏体化处理”、“流态床索氏体化处理”***等。(四)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的几个概念,在英文文献中已统一为一个概念者。例3:我国从俄文翻译引进的“回火马氏体”、“回火托(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三者,在英文文献中早已统称为“tempered martensite”<回火马氏体>(定义: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由于在铁素体奥氏体相变温度以下的温度加热时发生分解而形成的产物)。这四个概念汉、俄、英文名如下表所示:第一和二栏三个名称的定义是:(1)回火马氏体: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于回火第一阶段发生分解——其中碳以过渡碳化物的形式脱溶——所形成的、在固溶体基体内弥散分布着极其细小的过渡碳化物薄片的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即使放大到最大倍率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整体是黑针(外形与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的白针相同);(2)回火托(屈)氏体: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于回火时分解而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包括渗碳体)颗粒的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仍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是看到其总体呈黑色(原马氏体针的轮廓已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3)回火索氏体: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于回火时分解而形成的、在金相显微镜下高倍放大才能分辨出其为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状颗粒的复相组织。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觉得:为了照顾我国现有习惯,可暂时保留现用的这三个汉文名,但其后皆应配注统称的英文名“tempered martensite”,并加注说明〔6〕。(五)我国现用概念体系中一概念的汉文名,与已被废弃的英(德、法)文名在字面上对应,而与其新名不对应。我们应根据英(德、法)文新名,重新厘定该概念的汉文名。例4:我国从俄文троостит(或троостит закалки)翻译引进的“托(屈)氏体”(或“淬火托(屈)氏体”),是表达“片层间距在大约0.1μm左右的、在金相显微镜下高倍放大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总体是一团黑、而实际上却是极薄的铁素体片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片层交替重叠而成的复相组织”。表达此概念的、与汉文名“托(屈)氏体”字面对应的英文名troostite(或primary troostite)(还有德文名、法文名)早已被废弃,而改称为fine pearlite<细珠光体>。我国现在也应改称为“细珠光体”,并加注说明其原因〔6〕。但为了照顾我国现有习惯,应将“托(屈)氏体”列为“又称”。例5:我国从俄文сорбит(或сорбит закалки)翻译引进的“索氏体”(或“淬火索氏体”)是表达:“片层间距在大约0.25μm左右的、在金相显微镜下高倍放大才能分辨出其为铁素体片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片层交替重叠而成的复相组织”。表达此概念的、与汉文名字面对应的英文名sorbite(或primary sorbite)(还有德文名、法文名)早已被废弃,而改称为medium pearlite<中珠光体>或very fine pearlite<很细珠光体>。我国现在应改称为“中珠光体”,并加注说明其原因〔6〕,将“索氏体”列为“又称”。(六)当世界上某一科技范围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从而已为新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所取代时,我国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也应随之改变。例6:表达“向钢件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我国现在称为“碳氮共渗”)的诸工艺方法其世界各国的名称都越来越显得混乱,从而,最近各国讨论制订了新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命名体系如下:(七)某些量,由于旧名称对涵义表达得不正确,从而国际单位制将其废弃而改称新名。我们审定汉文名(和配注英文名)时应与国际单位制相一致。(八)当我国从俄文翻译引进的一个汉文名,表达英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时,我们以用这些英文名所表达的各概念来充实和改进我国的概念体系为好。(九)当我国从俄文翻译引进的一个汉文名,在字面上与某一英文名相对应,但后者所表达的概念却与前者不同而且在我国的概念体系中没有后者所表达的概念时,我们审定名词之际应将后者所表达的概念作为一个新概念(适当地厘定其名称)来充实我国的概念体系。例8:我国从俄文полный отжиг引进的“完全退火”,其定义是:“将钢予以完全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点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点以上),随之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退火工艺”。而英文的full annealing(就字面直译也是“完全退火”)其定义却是:“将钢予以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点以上(完全奥氏体化);过共析钢则加热到Ac1点与Accm点之间(部分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以获得最低的硬度和强度的退火工艺”。此后一工艺,根据定义并参照其同义语dead-soft annealing,可定名为“完全软化退火”。(十)当一英文名在字面上与我国概念体系中的概念A的名称相对应,但其涵义却与我国的概念B相同时,此英文名应配注于概念B的汉文名之后。例9:我国从俄文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翻译引进的“回火脆性”,其定义是:“淬火硬化的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后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脆化温度区间后所出现的韧度低的现象”;此涵义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名。“回火脆性”有“不可逆回火脆性(俄文名为: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 первогорода<第一类回火脆性>或неоσратимая 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不可逆回火脆性>)和可逆回火脆性(俄文名为: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 второго рода<第二类回火脆性>或оσратимая отпускная хрупкостъ<可逆回火脆性>)。可逆回火脆性定义是:“经过淬火硬化的某些钢(如Cr钢、Cr-Ni钢、Mn钢、Cr-Mn钢等)在大约450~500℃之间(脆化温度区间)相当长时间地回火,或者在更高的温度回火随之缓慢地冷却通过该脆化温度区间所出现的韧度低的现象”。英文名temper brittleness或temper embrittlement所表达的正是这后一概念,所以应配注于“可逆回火脆性”之后。(十一)我国概念体系中某些概念在英美的概念体系中没有,则应在其汉文名之后配注俄文(或其它种外文)的名称。例如上面列举的例8中的“完全退火”或例9中的“回火脆性”就是如此,下列诸例也是如此:由上列实例可以清楚地看出,“定义”是我们审定名词和配注英文名的根本依据。若不是根据“定义”而只是根据名称的字面,无论是审定汉文名还是配注外文名,都常造成错误。在此应着重指出:(一)在查找配注的英文名时,英文文献必须是英国或美国的权威性机构编纂的、最新的规范术语汇编或术语标准,或者英美的著名科学家的80年代著作(而不能是英美科学家或情报人员译自别种外文的;也不能是非英美人写的英文著作)。只有当英美文献中确有某一概念及其名称时,才能在我们审定的名词中作为该概念的英文名来配注。(二)切忌使用下列方法配注英文名:(1)根据一般构词法知识自造英文名:(2)自己按汉文名的字面直译为英文名:(3)以英文释义词典为依据配注英文名。因为词典中是新、旧术语皆收入。(4)以英汉双语词典为依据配注英文名。因为:一则它不是以概念为单元,而是以术语为单元。一个概念若有几个英文名,则被列为几个词条,每一英文名之后,可能列出了一个汉文名,也可能列出了几个汉文名;二则由于这样的词典中常有不以“定义”为依据而译出、从而汉文名是错误的情况。第四步:解决汉文中的“一名多义”问题,即必须给每个概念命一个名称。笔者将“一名多义”的问题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是我国所特有的问题,即由于汉语中修饰名词用的词不象英、德、法、俄等种外文里那样能表示主动或被动动作,从而将由之构成的、不同涵义的两个复合术语译成了同一个汉文术语。第二类:非第一类原因造成的“一名多义”问题。第五步:解决我国已经习用的汉文术语的“词不达义”的问题,即需要重新拟订“词达义”的汉文名。第六步:将字面涵义过于“泛泛”、不象具有特定科学涵义的汉文术语,设法改为象个具有特定科学涵义的术语。第七步:汉文术语的系统化: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系统性”作为定名的主要原则之一。这是极其重要的和非常及时的,因为“不成系统”是我国名词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根据“系统性”这一要求:(一)同类的概念,应该用同样的命名方法。例如:向金属件表层渗入其它元素如碳、氮、硼等,应称为:渗碳(carburizing)、渗氮(nitriding)(而不应称为“氮化”)、渗硼(boriding)(而不应称为“硼化”)等。(二)一个基础性概念一经定名后,由该概念构成复合术语时则皆应使用之。例如:金属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中的位错运动受阻从而其强度——形变抗力——(从而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之为“强化”,由之构成的复合术语则都应使用“强化”。如:又如:“对金属施加外力使之发生塑性形变”在构成复合术语时简称为“形变”,由之构成的相关术语则皆应使用“形变”。如:当然,根据“系统性”的原则审定汉文术语,比孤立地推敲单个概念的合适(表达定义贴切且与表达其它概念者不相混淆)的汉文名称复杂得多。因为为了“系统性”,一则需要仔细推敲每个概念的定义中所包含的每个词、语的确实涵义(不只是字面涵义),查明有否收入“名词文件”的概念(不只是名称),若有,两者则需使用同一个词;二则一个概念的名称一经改动,其它相关概念的名称皆需改动。三按照以上步骤所拟出的名词文件初稿,可以满足下列要求〔8〕:一、先进性:因为选择的文献是能反映80年代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二、科学性:因为汉文名都是根据每个概念的“定义”拟订的;三、单义性:每个概念是只用一个汉文名来表达的;四、系统性:相关的概念是用相关的词来表达的;五、可译性:每个汉文名之后都配注当今英美概念体系中确实有的概念的英文名(或者别的文种中确实有的外文名)。注释-------------------------------第5页* 尖括号内的汉文名是其前英文名就字面的直译名——下同。** 当英文名改为第二个定义后,此法文术语被durcissement par précipitation所取代。*** 本文中没有给出定义的所有术语,其定义皆请见:汉英德法俄日术语对照《金属学及热处理词典》,程肃之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下同。-------------------------------第9页* 按该词典上所给出的定义,我国现在称之为“螺型位错”,该词典称为“螺旋位错”。** 与本英文名相应的汉文名是“蜷线位错”。*** 此汉文名是从俄文译来的理论金属学中使用的,我国现在的金属学中多称“加工硬化曲线”,按定义来严格命名应为“形变强化曲线”。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物术语许多都是历史上的匠作用语,带有较强的民俗特征,与现代科学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文章以“酥碱”为例,通过对其现象、词语起源、概念内涵和术语定义进行寻绎,从语法学、化学、术语学等多方面对“酥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科学概念,都有一个语言符号与之对应,这语言符号叫科学技术名词或术语(以下简称术语)。在科学领域里,对术语的最基本要求是科学,从使用性角度出发,一个好的术语应该简洁、通俗、准确。关于术语的一些特性在一些文献中已有过论述,本文只想讨论一下术语的另一特性——模糊性。“模糊”一词在词意上与“含混不清”是等同的,但本文无意承认术语还允许含混不清,因为“模糊性”不等于“模糊”,正如模糊数学的本质并不是含混不清一样。模糊性是术语的特征之一,如果否认这点,许多术语会因过于“精确”而丧失准确性,也会有许多术语因僵化而失去发展性。一、术语模糊性的依据一个术语产生的一般过程是由概念到术语并加以定义。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概念本身还是术语定义的表达,其界限的划定都会改变术语的涵义。首先,术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交流的载体,思维有非彼即此的二维逻辑思维,也有多值的、不确定的模糊思维。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常常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形成、接受要经过大量的模糊思维,因此其概念的边缘常常不够明确。特别是科学技术总是发展的,人们对一些科学现象,过程的认识也是向前发展的,对一些概念即便是成熟的概念,也会有对其扩充的可能。科学发展带来的另一值得注意的明显的现象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必然产生许多涉及多学科的概念,这些交叉概念的产生,无疑丰富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横向认识,同时也使多个概念的联接与包容现象反映到人们的知识范围之内。其次,任何术语都属于语言范畴,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是公认的事实,尽管科技语言比之普通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准确,但普通语言所具有的特点之一——模糊性依然保留下来,因为要求准确不等于必须精确,精确是不容模糊的,可模糊带给我们的是更准确。再者,用以限定和表达术语反映的概念的定义,总是以文字语言(不排除图解、公式)来表示,其功用是高度抽象地概括概念的,不管是从一个概念的哪一角度(特征)来概括,必须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给人展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同时,也反映概念的边缘,最好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定义本身即是语言,因此,以准确为主,而不是绝对精确。以上仅从主体即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来看,术语具有模糊性。再从客体出发,现实世界中,许多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如: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的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无脊椎的动物,但文昌鱼无脊椎有脊索,由此打破了原有界限。鸟类和爬行类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但细鹗龙和始祖鸟兼有这两类的共同特性,于是使鸟类和爬行类的界限消失了,能导电的物质为导体,不能导电的物质为绝缘体,但半导体的导电性却界于两者之间,也就模糊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界限,综上所述,模糊性是术语的固有特性之一,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此仅举例:第一,相关概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高(气)压、低(气)压,气压值从低到高是连续变化的,那么高(气)压、低(气)压之间的分界值是多少?云滴和雨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半径多大是雨滴?小于多少才是云滴?尽管这些有过人为规定,但难以统一,也不能统一,不能统一就说明这个界限是模糊的。第二,术语本身涵义有选择性,如质量一词,可以指物品品位的优劣,也可以指物体含物质的多少。铁,也可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如:一种元素;一种化学成份;人体内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一种工业材料。二、术语模糊性的实质模糊性要求用抽象、概括的定义,表述概念的本质,是科学性要求下的准确性。科学性在量上要求精确,在质上要求准确,对于单个的数据采样,科学性要求精确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而做为术语多以定性反映概念的本质,是以科学性要求术语能准确地对应于所表达的概念。正如模糊数学中建立的“隶属度”概念一样,用一种不精确的逼近,“融合”了差异,“过渡”了对立,看起来表面上是模糊,实际上在事物的深层结构方面更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看来模糊性扬弃了精确性的一般特点,但它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为坚持要求精确性目的的同时,又克服了绝对化的一面。因此,在概念一术语一定义这一三维关系中,每一维自身的多要素值,产生的多维逻辑思维关系,要求以模糊性来牺牲精确度以求得准确性,从而满足科学性的要求。三、模糊性的作用不管是否承认术语的模糊性,实际上早已经在充分发挥其作用了。通常要求定义要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不是其它,这一点就包含了术语的模糊性。如问什么是人?可以回答“没有羽毛直立行走的动物就是人”;也可以回答“有复杂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是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是人”;还可以说“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这些均能从人具有的本质特征反映人,但这些回答也都反映了事物的不确定的边界轮廊。如果要求精确反映人这一概念,只能描述单个的人,那么有多少人就需有多少个定义,而那么多的定义就等于没有了定义。如果希望用一个定义精确描述人,是无法写出,硬写出也不会准确。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的定义也只能划出其概念的轮廊,反映准确的人的本质。还有力这样的概念,从医学、机械运动、化学等不同的角度均能写出定义,就是不能用定量的方法来描述,这就是人们在给术语下定义时,在潜意识中承认术语的模糊性并在自觉地运用它。在整个术语群中,模糊性所起到的联结作用不容忽视,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概念及概念体系的渗透,最为明显的是交叉学科术语的产生,两个不同概念或概念体系,由于边缘的模糊、交叉,一旦人们认识交织处的结点,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术语甚至新的学科,而原有的术语、概念就成为人们认识、研究这一新术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工具。如最早的医学和气象学联系甚少,当人们一旦认识到疾病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相应的医疗气象学也就产生了,其中医疗气象学中的一些概念是基于医学和气象学而产生的,相应的术语既不单属于气象学范畴,也不单属于医学范畴。另外,模糊性的联结作用还表现在术语更换的衔接上,人们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形成的概念,较之最初的感性认识形成的概念,有时前者是后者的深化和完善,有时前者和后者是相反的。那么便有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原有概念,另一方面是全部扬弃原有概念,对于前者,正是模糊性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模糊性,丁是丁卯是卯,那么每次认识的深化,都将进行一次术语、概念的更新,这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名词审定原则中的“约定俗成”也是不可思义的,约定俗成的根据也正是考虑到概念的弹性,使原来普遍采用的术语得以保留下来,当然,保留下来的术语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是可扩充的,有的甚至是完全改变了原术语的涵义,这就是所说的“老词新用”。除了“老词新用”外,还有一种类似的利用了模糊而命名的术语,即从普通语言或已有学科中的术语借用过来,这些多是为了使新的术语达到“通俗易懂”的要求,而借过来的已熟知的术语在这里确已更替了涵义。模糊性的另一作用是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发展。任何学科从产生到发展,术语在其传播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术语的不断更替和僵化不变无疑会严重影响学科的发展,而术语的相对稳定才符合学科发展与人们认识同步的要求,这样的相对稳定就要求概念的可扩充性和术语的弹性,而术语的模糊性则刚好能满足这一点。所以说,模糊性的基本作用是保证了术语的延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何谓术语标准化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标准化”、“标准”、“术语”、“术语标准”的定义,然而见诸权威典籍的定义各不相同,现将我国有关国家标准中对其所下的定义介绍如下: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GB3935.1-83)注:我国若干学者对此定义尚有不同见解,主要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概念,此处二者并列欠妥。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GB3935.1-83)术语——指称专业概念的词或词组。……(GB10112-88)术语标准——对专用术语制订的标准。术语标准中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对应的外文名称。……(GB3935.1-83)对“术语标准化”,至今尚无权威性定义。我个人认为术语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术语标准,使术语及其定义协调统一。二、术语标准化的目的何在术语标准化的目的在于减少以至消除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含义不清、相互矛盾等混乱现象使各专业领域的概念和术语尽可能的统一,从而保证人类各专业领域明确无误的交流三、术语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术语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术语工作导则性标准”和“术语标准”。因为术语标准化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术语标准化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各行各业各学科,都需要统一其基本概念。而要使各专业领域的概念和术语统一,达到准确、无歧义,首先应该使术语工作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发布若干标准化的指导原则(如GB10112《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而且这些原则必须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也就是要以术语学的理论为依据,同时注意吸取实际术语工作中的有效经验。按照这些原则和经验,通过定义明确概念,在此基础上确立和变更术语,然后将术语以标准形式予以审定、发布和应用。四、术语标准化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向国际标准靠拢,积极推进世界标准,在科学技术界、经济界、都认为非常正确。在科学名词方面,是不是也要以某种形式向国际化方向连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尽管语言不相同,人类的思维却是共通的,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的、一致的,因此尽量采用或参照国际先进的标准是可行的。其中很多标准是造诣颇高,经验颇丰的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共同合作多年出来的成果,我们及时采用这些标准,可以加速我国的术语标准化工作,而且这也是一种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技术引进。不过必须注意,术语标准不同于其它基础标准,因为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故不能完全照搬,还需要根据我国语言文字特性,运用术语学原则与方法,正确采用术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般说,语系不同,术语音、形难以统一,关键在于术语所指称的概念(定义)是否与国际上协调一致。2.依据GB1.6-88《标准化工作导则 术语标准编写规定》和GB10112-88《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进行术语标准化工作,这两项国家标准是制定术语标准的指导性文件。GB1.6主要是提出对术语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术语标准的构成部分和编写顺序。如按概念体系分类划分章条和展示术语、外文对应词、图与公式和符号以及索引的具体编排方法等。作出这种严格的规定,是标准的规范化性质所决定的。通过这项国家标准,可以统一我国术语标准的格式和编排方法,有助于标准化领域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GB10112-88是参照ISO704-87《术语学原则与方法》,结合我国汉语汉字的特点制定的。它对确立术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过去制订术语标准普遍是按“术语→定义(或说明)→概念”这样的顺序进行的。根据术语学理论,该标准强调采用下述程序:在给一个事物或从已有的若干名称中选择正确的术语之前,应先认识该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进而弄清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然后用已知概念进行定义,最后选用恰当的词或词组(有时还包括符号)对该事物命名,或从已有的多个名称中选择最佳者作为规定使用的术语。上述标准正是围绕着概念、定义、术语这三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可以说,它是术语标准化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导则,也是学者在有关术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文献。五、术语标准化的作用和效益1.有利于各项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通过术语标准所列出的概念体系,能比较容易地确定标准化工作的先后顺序,从而在该领域内系统地、有计划地开展标准化工作。2.有利于协调术语工作通过发布术语工作原则和方法性标准,使术语工作有据可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出现术语重复、矛盾和混乱现象。3.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术语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纵横交错、相互渗透,术语彼此交叉;每一行业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不同科技领域,会出现许多共同的概念。例如,众多行业在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现代化大生产时,经常碰到大量的无线电电子学术语。制订出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的、概念统一的术语标准,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人们尽快地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一个国家如果有了统一的科技术语,科学技术便会迅速发展。反之,发展就会受到影响。4.有利于生产和贸易准确的,特别是标准化的术语,可以避免因对术语的理解不同而发生误解。例如,在生产与贸易中,不致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术语”的概念,各行理解,造成贸易上的障碍或经济上的纠纷。某部门曾在技术文件中,未将“发纹”和“裂纹”这两个术语的概念分清,结果有两个厂生产的机车车轴,40%有发纹,被视为不合格产品。但是,当我们以“发纹”即“裂纹”的概念检验进口产品时,国外厂商却提出异议,指出有发纹并不影响车轴的质量,有裂纹才属不合格产品。最后依据国外有关标准,我国接受了这批进口产品。而上述两个厂40%的产品则早已报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5.有利于国际交流统一概念的术语,是国际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术语标准化使我国术语与国际术语协调一致,这对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6.有利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信息处理已构成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大特征。例如,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术语数据库,进行机器翻译等,但这首先有赖于术语的统一和标准化。7.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我国人口分布甚广,常常地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称谓各异。目前,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使用的术语与大陆很不一致,甚至同字同音的术语,其所指却各不相同,需要借助英语或定义,彼此才能理解。例如,大陆术语“地志学”相当于英文术语“Chorography”,而台湾术语“地志学”相当于英文术语“regional geography”;大陆术语“地带”相当于英文术语“Zone”,而台湾术语“地带”则相当于英文术语“Belt”。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彼此间的交流,也给信息处理自动化带来了困难。必须通过术语标准化,使其术语逐步协调一致,以利相互学习,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8.有利于教育、翻译、出版等工作术语是科技知识传播和各专业领域进行交流的工具,术语所指称的概念不清或同名异义,则难以正确理解文本内容,而一义多词又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唯有概念统一的标准化术语,才能有效地传播科技知识。此外,术语标准化对经济管理、法制建设、国防事业等等,均有重要意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总之,术语标准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技术效益、社会效益等等,而经济效益也常常寓于各种效益之中。可以说,术语标准化是我国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和走向世界必不可缺的手段,其意义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6.
统一科技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之一。当前,审定与统一我国科技术语,对于“四化”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首先就应研究什么是术语(term),术语有哪些特性。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1-23〕,我们这里也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术语”一词的定义对于什么是术语,说法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从语言学角度和从术语学角度两个方面对术语一词进行定义.从语言学角度对术语进行的解释有:1.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24〕。2.“术语是科学技术中的特殊用语,属于行业语的范畴”〔25〕。3.术语“指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有专门意义的词项”〔26〕。4.术语是“在专业语言中具有精确的单一意义的词,即使出现在习惯用语中,也与其专业方面的用法相同”〔27〕。5.“术语是某一特定专业中使用的单义词,即使出现在其他专业的用语中或日常语言中,它基本上仍能保持其专业意义”〔18〕。6.“术语是词,它在专业与科学领域中用作具有一定意义的系统地约束的标记”〔27〕从术语学角度对术语一词进行的定义有:1.“所谓术语在本质上就是索绪尔(F.de Saussure)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28〕。2.术语“为精确表达概念和表明特定对象而形成(采纳、借用等)的专用(科学、技术等)语言的词或词组”〔27〕。3.术语为“一致的、列举的专门名词或有一定结构的(分类学的)可定义名词,并毫无歧义地表达一个概念”〔27〕。4.术语为“精确地指明一个特殊科学概念的词或词组”〔27〕。5.术语是“表示一个概念的单词或词组”〔27〕。6.术语就是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某一学科),为标示一个特定的专门的概念而确定的一个单词或词组(一般术语和复合术语)”〔1〕。7.“科学技术术语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2〕。8.“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16〕。9.“术语系由能指与所指组成的语言符号”〔28〕。10.“术语是概念的名称”〔29〕。以上列举的这些定义或解释,对什么是术语,从语言特性或科学内涵角度做了阐述,它们彼此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虽然有的不见得贴切,如认为“精确地表达概念”,则不符实际,但都可称之为一家之谈。我们认为,根据术语学理论,术语则是给概念订的名,所以术语一词的中文简明表达应为:术语是概念的命名。二.术语一词的公式表达加拿大术语学家隆多(Gay Rondeau)教授在其所著《术语学概论》〔28〕一书中,把术语与名称、概念间关系用一公式表达,即:就是说术语是与概念和名称两者有关的词。用上述表达式可以把术语与概念和名称三方面形象地表示出来。但正如苏联科学院科技术语委员会主席西弗洛夫(V.V.Siforov)教授指出的,这一表达会产生歧义,可能会使人误解为是一个商,即术语等于名称被概念除。也会使人误解为术语与概念成反比。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仿照数学上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对上述表达式做些修改,提出如下形式:T=D(N)即术语T等于由概念N确定的名称D。三.关于术语的特性术语具有哪些特性?以什么标准来审定术语?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已开展不少研究,我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名词审定细则对此亦有论述,但这些文献见解不尽相同〔1,4,5,12,21,28〕。我们认为我国科技术语的订名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中文特性和国际性;在审定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其现实性。1.科学性就是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做出确切的定义和订出“名符其义”的术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科技术语中,无论是由我国自己创造的术语如石油、火箭、印刷、天于、地支、二十四节气等,还是意译外国的科技术语,如激光、衍射、电视、电脑等,大都从“名符其义”出发,即从其本身科学概念出发,也就是从其科学性出发,来订名的。科学性这一条是科技术语订名的总原则,在订新的术语名和审定旧的术语时,都应认真贯彻这一条。2.系统性就是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术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合乎分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说术语的系统性包括三个方面:(1)学科概念体系,即分类框架;(2)术语订名的逻辑相关性;(3)术语的构词能力。每个学科在收词、审定和公布时,都应首先注意到术语的分类框架问题,否则就不好确定所收的词是不是基本词和是否收得全面〔30〕。而且如分类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各部分收词重复,以及有的术语不知放在哪部分为好等问题。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分五个专业组收词:即:第一组通信及电子系统;第二组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第三组电子物理与器件;第四组电子学基础理论;第五组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科学。这样分类虽也能覆盖全部电子学术语领域,但我们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系统性不够强,未按学科概念体系来分;二是各部分术语有重复,不便统一安排。鉴于此,我们建议电子学名词术语应按从基础理论到元、器件与材料、工艺,再到整机、应用,这样的顺序适当划分和编排各子学科,并按相关概念排列各子学科中的术语。3.单义性就是术语是单一的、专用的,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即“一词一义”,这样才能确切表达意思,避免发生歧义。以前国民党时期度量衡局把长度、重量和面积单位都叫公分,就是违反术语单义性的明显例子〔31〕。但有些时候要求各学科的所有术语都一词一义是难能做到的,必要时可允许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有不同术语。例如高分子、大分子;电势、电位;电子计算机、电脑;淬火、猝灭等。这样做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精神,不但不影响统一,而且有利于统一,否则硬性规定各学科都叫一个术语很难行得通,倒不利于术语统一和审定的术语的权威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37委员会秘书加林斯基(Ch.Galinsky)先生亦主张这样〔32〕。4.简明性是指术语简单明了,尽可能简短,但又不应简化到人们不好看懂。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术语的订名上很注意这点,真是“一词之立,旬月踌躇”。如熵、点阵、阻尼、电话等术语就是范例。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认为半导体中的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简化订为崩越二极管为好,俘获等离子雪崩触发渡越二极管简化订为俘越二极管为好,场效应晶体管宜简化订为场效晶体管或场效管,因为这样简化也很清楚明了。而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则不宜简化为金氧半,因为不易被人理解,且易误解。5.中文特性是指术语订名要体现汉语表意文字特点,要“望文生义”,一看有中国味〔20〕。而且符合汉字发展规律。要采用通用汉字,不要用生僻字和造新字。基于此,我们认为“激光”这个术语就比“莱塞”好,“电话”就比“德律风”好,“化学”比“舍密”好,“电动机”比“马达”好,“电子管”比“真空管”好,“收音机”比“无线电”好。现代通用汉字已能完全表达各种科学概念、承载各种科学信息,没有必要造新字,否则汉字不是愈来愈简化,而是愈来愈多、愈复杂,增加使用者的负担,不利于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现代汉语多向双音节词发展,术语订名时也要充分发挥这一点。如“彩色电视机”这一术语,有趋势变成“彩电”,“电子计算机”被“电脑”代替(或并存),“用户电报”(电报挂号)变为“电传”等。6.国际性就是指术语订名要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术语和符号,由中文译成的外文要与外文术语的本来概念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和发展国际贸易。这里我们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有些国际上通行的缩略语,我们可直接采用来作为我国科技术语,勿需一定要订成复杂的汉名(有的很不好定名)。如D NA(脱氧核糖核酸),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T(计算机断层成像),CAD(计算机辅助设计),BASIC(语言),FORTRAN(语言)等。为了避免有人不认识,可在文章开头处括号注出其中文全名,以后就直接用缩写词。当然,这样的缩写术语不宜太多,只应选用一些用途广泛的,否则会违背我国科技术语订名的其他特性,而难被人们所接受。7.在审定现有的科技术语时,除了应考虑上面几项术语应具有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它的现实性,即考虑其使用情况。如该术语确属“名不符义”,而又使用时间不长、范围不广,则可按上述几点对其“正名”,重新订出新名。而如该术语虽不太“名符其义”,但已使用很久,应用范围很广,大家都已用惯了,即已“约定俗成”了,则应继续延用,而不宜轻易改动,否则会不利统一、引起新的混乱。“熊猫”、“机器人”、“机械运动”等术语就属此例。当今信息时代新概念层出不穷,为概念订名的术语也会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术语的特性和术语的审定,都要不断地深入、发展和提高。所以我们认为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术语及其特性问题,即要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探索术语学中的问题,从而使我国术语学研究不断开拓前进,越来越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7.
在术语的知识导向型研究中,学者围绕不同专业领域的术语知识表征先后推出系列概念模型。然而,此类研究并未明确兼顾术语的已有定义和实际使用语境,也未充分探索概念框架以外与术语相关的认知结构与建构。新近提出的认知整合模型是对这两点不足的尝试补充,在框架语义学与认知语言学基础上,改良了事件域认知模型,引入了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整合认知机制,兼顾术语的已有专业释义和实际使用语境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探析中国绿茶定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充实术语的知识表征与建构,有助于术语的理解与使用。  相似文献   

18.
connotation是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对其研究涉及语义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已逐渐成为现代词汇语义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对其汉译术语学界却一直未能达成共识,造成了“色彩义”“附属义”“附加义”“伴随义”“陪义”等混用的局面,有碍于对connotation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结合词汇学、语义学等相关理论,从研究单位、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三个层面对connotation的诸多汉译术语逐一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各术语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规范术语使用,推进connotation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回扣”是一核心法律术语,然而,就该术语概念的准确把握与使用而言,其现状却并不乐观。对该术语的法理辨析有助于准确理解“回扣”及相关术语并规范英译。  相似文献   

20.
对“古文”“古文字”“古汉字”这一组汉字学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辨别,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给这几个术语进行了定义,希望能够有助于消除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正确地使用相关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