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说《问天》是河南著名乡土作家乔典运先生的压轴之作。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写出了在农村农民中推行民主政治的维艰。同时,作品诸多细节描写的失真给人以图解政治和政策之虞,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他遭遇坎坷,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加之勤奋钻研,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较高的思想性,这是他取得较高成就的基本原因。与此相反相成的是:他文化程度偏低,生活圈子狭小,创作模式僵化少变,作品人物雷同和情节虚假,又是其多数作品存在较大局限性的渊薮。  相似文献   

2.
处于政治高压之下的阮籍将自己心向魏氏、反对司马氏篡位的情感隐藏于作品中,其《咏怀》诗及《首阳山赋》等作品都是微言政治抒情作品。为了隐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政治态度,他主要运用了古典言时事、比兴和影射三大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在1990年代,汪曾祺的部分作品对“文革”进行了集中反思。这些作品对政治运动中的种种血腥行为和荒诞现象给予了忠实的记录。汪曾祺认为政治运动的泛滥主要不是因为参与者的政治狂热,而是由于卑鄙的个人私欲的驱动。另外,他还深入梳理了“文革”时代的理论政策,公正评价了“样板戏”等文艺作品,并超出了狭隘的政治视野,对江青、于会泳等人在艺术上的功过进行了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4.
小说《问天》是河南著名乡土作家乔典运先生的压轴之作。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写出了在农村农民中推行民主政治的维艰。同时,作品诸多细节描写的失真给人以图解政治和政策之虞,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他遭遇坎坷,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加之勤奋钻研,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较高的思想性,这是他取得较高成就的基本原因。与此相反相成的是:他文化程度偏低,生活圈子狭小,创作模式僵化少变,作品人物雷同和情节虚假,又是其多数作品存在较大局限性的渊薮。  相似文献   

5.
张金玲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29-30,50
君特·格拉斯有着非凡的叙事才能,在其作品中,他经常用怪诞与夸张的叙事手法,而这种怪诞夸张之中又常常蕴含着一种本质的真实。作家正是通过怪诞叙事达到对现实的批评,同时也为其作品增添了某种魔幻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发人深思,耐人回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艺术表现来说,常常是同这些作品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分不开的。什么是实?实就是写实,记人、记事、状物描写等大都是写实。付么是虚?虚往往表现为寄托某种情思,或者表达某种理想、愿望、憧憬、追求等,这些大都集中在揭示主题的抒情文字中。鲁迅的《一件小事》记叙“我”乘人力车的前前后后,着重写车夫和“我”对摔倒在地的老妇人的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些是实;作品中有一段自我批评的话:“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  相似文献   

7.
余华向来被当做暴力、血腥、冷酷叙述的代名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死亡、鲜血、宿命、杀戮、自虐等等生存的叙述。然而,这些并不是余华作品唯一的主题。本文主要关注于余华作品中最常出现的父亲形象,当然,在这些作品中也有许多丑恶、萎缩与狰狞的父亲,但他们的出现并不妨碍余华关于"完美父亲"的寻找。伴随着他这一漫长而艰难的寻找之路...  相似文献   

8.
《龙子》是赛珍珠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赛珍珠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勇敢、善良、对他人充满人性关怀的乌托邦中国他者形象,这个他者形象和她早期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大相径庭。这种转变的原因有赛珍珠对美国现状的失望,也有她对中国的怀念,还包括了一些复杂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劳伦斯小说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巨著,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用到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描写象征了人们的心灵,触及了人物的情感和欲望。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汉朝末年,刘氏衰微,政治风云突变,农民起义,军阀混战。于是乎,各色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其间,良莠不齐,真所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曹操像是老雕橫槊,盘桓天宇,傲视群雄,睥睨一切,展现出超群的政治军事才能。而曹操的诗歌创作,在那个时代,乃至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更是大放异彩,成为一只独秀于林的奇葩。可是,长久以来,曹操的诗名被他的政治声名,军事声名,甚至是"枭雄"、"奸雄"的骂名所掩。尽管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不足20首,但研读这些诗歌,我们发现,曹操的诗歌中常常充溢着浓烈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龟虽寿》就是一首充满着人生哲理的咏怀诗。  相似文献   

11.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宋代才女朱淑真,咏花木作品数量不少,其中蕴含着快乐纯情、哀怨孤独和坚韧不屈三类不同的抒情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辛酸与悲苦、反叛与抗争这一题义的描述 ,阐明了侗族歌谣的“骚味”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咏花词,弥漫着浓浓的愁绪,贯注于词人的一生。有少女时的清愁,少妇时的怨愁,晚年时的苦愁。在体味词人凄清孤愁的女性情怀时,也寄寓着词人高洁的情趣和卓异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考察鲁迅的创作文本,现代主义描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存在,分析鲁迅小说和散文诗创作中最为突出的象征主义,荒诞情节和心理刻画,我们发现,正是现代主义描写体现了鲺讯创作的深刻性;按照文学“本质真实”和“心灵真实”的要求,我们阐述了鲁迅创作中“荒诞的深刻”的原因,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为重新解读鲁迅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奥尼尔在他的许多剧作中强烈地抨击了清教主义,揭露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腐蚀与毁灭,以及对人的本能欲望的压抑。清教思想也在影响着他的悲剧艺术创作,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他剧作中的抨击对象,又有机地融入他的剧作成为其悲剧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从张秋生童话世界内容上的绿色意象与形式上的简单明快来分析张秋生幼儿童话的品质,也分别从画面与音乐上谈出张秋生幼儿童话的感觉,并从质与感两个方面叙述张秋生童话作品的诗意性.  相似文献   

18.
杜夫海纳在他的《审美经验现象学》中着重论述了艺术作品的完成问题。在他看来,任何艺术作品最终都是由读者来完成的。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表演者与见证者。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表演是将艺术作品感性化,使其成为审美对象;而见证者是对艺术作品的见证,见证其成为了审美对象。欣赏者用这双重身份使艺术作品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中唐是禅宗思想对作家和学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时代。柳宗元受信奉佛禅的家风薰染和远谪遐荒的生命沉沦的影响,使他更加主动地亲近和体认禅宗,精研禅理。由于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先前那种执的政治追求出现了松懈,其骚怨愤悱的贬谪情态得到了消解,从而使他的思想与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