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君子"是孔子心日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对于君子,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很多.孔子关于君子的人格标准有九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就有"以史为鉴,以友为镜"的说法,西方也早在两千多年前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如何去交朋友,由此可见,朋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论语>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范本,堪称国学经典,其中也有不少的关于教我们如何去交朋友的论述.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有关朋友的话题的分析,来探讨孔子对怎样交朋友以及与朋友如何相处的"朋友之道".  相似文献   

3.
孔子论"情"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对孔子弟子梁鳣均有记载,但对其年龄的记述却存在分歧.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可知,<家语>关于梁鳣"少孔子三十九岁"的说法更为可靠.<家语>中对梁鳣和商瞿"出妻"的记载表明,不仅两汉时期存在大量"无子出妻"的情形,在先秦时期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5.
以<论语>为素材,全面分析孔子的"君子儒"之教.其中包括"君子"之辨、致君子之道和君子真伪之辨.对这些问题的分辨可以说明孔子之教与苏格拉底之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苏轼<论语说>是其身处人生逆境之中完成的重要经学著作之一,他自己十分珍视.正如他把黄州、惠州、儋州之贬视为"平生功业"所在一样,完成于黄州、定稿于儋州的<论语说>,是他对<论语>"蕈思""深念"的自得之作.他对孔子思想的阐释,不受传注成说的约束,注重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直取本意,故能"时发孔氏之秘".毫无疑问,贬谪时期所取得的经学成就,是苏轼平生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论语>概念词的正确解读是<论语>翻译的基础.词义的解读应以语境、互文性参照、查阅比对他人集注为依据.<论语>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翻译时既要保留其哲学文本性质,又要保证译本的可接受性.概念词的翻译应以"直译"、"音译"为主.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而我国的孔子最善于师生间的问答,<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思想就蕴含在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相互问答中.课堂提问适用于各个学科,也是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语>14·38章,隐士称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朱熹等古代经师大多认为这是对孔子积极入世精神的丑化与讽刺,是笑孔子为傻瓜.而现当代学者整体热捧隐士的这句话,认为孔子的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其实这是认识的倒退,是西学东渐引发的援道入儒之风所致.  相似文献   

10.
在<易传>论"辞"的内容中,"圣人之情见乎辞"树立人文创造活动主体的典范,而"辞见情伪"说,更具有创作主体论中情感修养论的指导意义.与"辞见情伪"说密切相关的修养说,则是<易传>中的"易其心而后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