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成熟已比以往提前数年,他们从性萌动、性成熟到性行为的自然需求,到能够进行合理的性行为,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到15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如何使他们从性朦胧、性神秘、性困惑中解脱出来,不盲从寻求“性知识”、“性体验”,而能集中精力学习、生活,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在这个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适当地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让初中学生能够及时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懂得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懂得异性之间如何正常交往,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这有助于他们拥有健康…  相似文献   

2.
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提前,容易发生不顾后果的“早恋”行为,由于他们缺乏成熟、健康、理性的性心理品质,这既影响学习成绩又影响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学生异性问题,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避免“早恋”,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早恋”误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池小宁 《海峡科学》2006,(9):120-120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难免会对异性产生艨胧的情愫,性对他们来说显得新奇而又神秘,往往会在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开放和信息流在拓宽青少年视野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不良的甚至有害身心的文化垃圾,比如色情信息的泛滥。青少年尚未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易于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如这个时期未能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往往会放大孩子在这方面的“成长的烦恼”,甚至陷入误区,给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青春期教育的三个主要课堂。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而言是孩子,对老师而言是学生,对社会而言是未来的接班人。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出路正在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网络天地。在这一育人体系中社会要统筹领导,学校要积极引导,家庭要科学疏导。本文就学校在青春期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谈谈粗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文章把困扰人们的中学生“早恋现象”科学地定义为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并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偏差形成的心理原因进行了分析,告诚家长和老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情感方面关心爱护中学生,防止探奇式偏差和补偿式偏差转化为早恋式偏差。  相似文献   

5.
<正>过早关注异性,倾慕异性,追求异性,以求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早恋"现象。"早恋"是国内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国外对"早恋"的研究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国外对"早恋"的表述不同,没有统一概述。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早恋"的研究,取的了一定的成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专门开通了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其中"早恋,"是家长咨询很多的一个问题。"早恋"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专家的重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生理也在超前成熟,心理上同时产生多种矛盾,加之社会上一些淫秽读物的流毒,致使不少学校的学生出现早恋、不健康的两性关系和性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一些学校又缺少爱情道德教育,有的甚至不敢提爱情道德教育。因此学校开展对青少年的爱情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步人青春期后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作为孩子的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现象,我们要把握好.把握不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作为孩子的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现象,我们要把握好。把握不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身心发育日趋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动。他们精力充沛,观念开放,自控能力差,性知识极度缺乏,使中学生青春期的成长在寂寞与迷惘中度过。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我国青春期性教育先天不足:人们对性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性教育缺乏可行的教育体系、缺乏专门人才、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性教育的缺失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发育已经或接近成熟,个性心理逐渐形成,是心理卫生问题最多的时期.据我国卫生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中有15%以上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方法以及大量的新成果,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张海燕 《科技信息》2009,(7):142-143
中学生早恋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和前些年相比,家长、老师不会再“谈早恋色变”,但对中学生早恋还是忧心忡忡,担心中学生由此影响学习,担心他们受不了情感的挫折,更担心他们由于青春的冲动而偷吃禁果,带来终身的悔恨。相对家长、老师的种种担心,中学生自己对早恋是一种什么态度呢?他们早恋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都是我希望通过研究获得的信息,因此,本文就早恋的现状方面,包括:早恋的概念、对交往的看法、交往的目的、交往的时间和频率、早恋对学习的影响、交往的方式、父母的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最后针对我班举例早恋问题采用的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早恋宜疏不宜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人的价值观在接受着一场新的洗礼,青少年的价值观也伴随社会变革而变化着.青少年已进入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青春期,一些阻碍他们成长的问题正萌芽并生长于这一黄金时节里,问题之一就是"早恋".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大禹治水"的典故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即处理早恋问题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疏则通,则利;堵则滥,则溢.  相似文献   

13.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但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此,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好奇、好胜、虚荣心理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表所扭曲。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那种好奇、好胜及自  相似文献   

14.
“早恋”没什么不好现在好多家长都不准我们在中学阶段谈恋爱,说那是“早恋”,他们看到我和男生在一起,就知道乱吼,却也讲不出什么道理来。你能告诉我一些可以让我信服的理由吗?的确像你说的那样,许多家长都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却没有讲清为什么不要做。这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会认为他们干预了你的生活,限制了你得到快乐的自由。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一般说来,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性的理解和体验大致可分为无知、朦胧、爱慕、初恋、钟情五个阶段。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上有许多变化,如出现第二性征,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女孩有月经,男孩有梦遗。在青春期,心理上也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但是,看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譬如说,当听到“月亮”这个词,有的联想到“太阳”,有的联想到“星星”,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如从“月亮”联想到“死亡”,就显然与众不同,使旁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推而广之,如果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6.
把爱情作为一个专题放在初三语文课本中,学生能接受吗?家长会反对吗?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出人意料的是,家长和学生竟然不约而同地欢迎“爱情”入选语文课本。家长:初三还太晚李女士(女儿8岁):初三还太晚了,现在的孩子那么早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比我们那个时代要提前好多。我觉得语文课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反映了教育界的思想真的开通了,说明这些老师确实仔细观察过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车先生(女儿11岁):文章选得好,单元最后还有组织学生讨论早恋和网恋的问题,我相信这种做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非常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从少年进入青年,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及心理状态都会有较大的变化,伴随着这方面的发展变化,嗓音也要经历一个"变声期"。在变声期间,由于发声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声音训练更要具有科学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因此,在变声期期间老师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嗓音训练和保护,为他们以后的声乐道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有鹏  李扬 《奇闻怪事》2009,(10):42-44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充满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期。面对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会产生许多心理不适应,若处理不好心理矛盾、排除不了心理烦恼,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  相似文献   

19.
武星 《科技信息》2011,(24):283-285
全面健康教育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教育。生理健康以青春期性教育为切入点,对步入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使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心理健康则以关注师生及家长心理,塑造师生、家长健康人格为切入点,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全面辅导,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进一个社会的目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新型课堂为切入点,课外活动为辅助,通过课堂、通过活动向学生播撒知识与阳光、传递感恩与大爱、培养意志与合作,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伟 《科技资讯》2010,(23):198-199
网络交往成为青少年实现开放交往和人际传播的平台,排斥和改变着青少年传统交往和人际传播方式,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道德、情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是网络交往环境的诱惑性和复杂性;从主观分析,则是青春期青少年社会化尚未完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本文对中学生群体网络交流状况、交往心理及网络交往对学生的现实交往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予教师和家长指导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人际交往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