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揭示出了地域文学中的“时空悖论”;空间,即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它所独具的地方性,时间,即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之所共有的时代性,于是窨的地方性特色要通过时间性的传统文化来表现,时间的时代性价值要通过空间性的主流文化来体现,四川省著名的地域文学作家,“巴山作家群”90年代的代表作家贺享雍的新作《怪圈》,对解开这个“时空悖论”的纽结,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创作探索;化时空矛盾为审美张力,变民俗文化为艺术表达,寓主题象征于自然风物,用现代叙事讲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关系.河洛文化对河洛文学精神品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洛王都文化生成了河洛文学的权力意识,苦难意识、历史兴亡意识;河洛理学文化构造了河洛文学的理学主题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河图洛书文化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神秘奇异风格.河洛文学捍卫和坚守了河洛那方土地上的地域文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开风气的大家,他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前人多方之韩愈。然细审其文学观,则不完全相同。他认为诗文应本于人情,反映现实,兴于怨剌,穷而后工;而词则应”聊佐清欢”,娱宾遣兴。这两种文学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正说明了创作主体之文本认识构成的复杂性和诗词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魏徵在文艺思想方面,主张质实求真,反对雕饰浮华,以开放成熟的文化心态整合地域文化,为唐代文学的发展确立正确方向;诗歌创作慷慨大气,带有北方地域特色;散文创作促进了骈文文体文风改革的进程,他的文艺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芍 《科技信息》2008,9(5):149-151
沈从文坚持认为文学应当贴近血肉人生,在他看来,文学既应该记录社会现象,又应该记录作家自己心与梦的历史,此外还应该实现爱、美、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为《福建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写的序言中,提出了几个问题:何谓客家文学,及客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系统是否可以成立;客家文学形成的起始时期和分期如何确定;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客家民系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反思上述的几个问题,有利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学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域文学,它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开设“河洛文学”课程源于河洛文学的重要文学史地位,它既是传承与弘扬河洛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地域视角出发,要选择具有地域文化身份的河洛作家和具有浓郁河洛文化色彩的作品,呈现河洛文学的地域文化传承,并重视河洛地域“小写”的乡邦文学.同时,还应以河洛文化为贯穿主线,防止对河洛文学的人为割裂与偏废,并把品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实地采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四川的"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文学群落.立足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文化侵蚀的现实,在分析了它们创作流变和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史论结合,以点带面,指出当代地域文学给我们的启示:在民俗与现代的双重语境里,保持民俗的声音;在区域与世界的双重空间中,拥有区域的领土;在边缘和中心的双重视觉下,固守边缘的身份.从而揭示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的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运演规律.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是他所属文化的产物,文化积淀是推进人的个性形成的一个终生相伴的因素。这里所说的“文化”,既包括那些凝结成理论形态、文字符号形态的通常所谓“科学文化知识”,也包括诸如种族、习俗、地域环境、教育模式等“潜文化”因素。文化积淀总是影响着艺术家后来的艺术表现,使其产生独具特色的风貌。因此,研究一个作家的文化构成,往往可以窥测到他的创作个性形成的全部奥秘。本文意在考察茅盾走上文学道路的文化背景,以期加深对茅盾文学道路独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俄国文学在思想意蕴和艺术构思方面对鲁迅的小说《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他对俄国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同时.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使他的笔端自然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既有对俄国风格的借鉴,又有自己的再创造,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文化因素既是满-通古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蕴含着东北边疆地区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内核。以满-通古斯文化为视阈研究迟子建小说,不但可以系统地挖掘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还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像和风格特色。因此,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进一步探寻了东北地域文学研究的深层文化和精神维度,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严羽是通过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致的审美理想论三大理论主干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的。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在神韵论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历来研究严羽的人多看到其对“兴趣”说的提出对文学发展史的贡献,而很少深入去探讨他对神韵论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深入探讨严羽的美学思想对神韵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童小说以其叙述的优美、精致,想象的奇特和舒卷的美学气韵而引人注目,他的小说开阔了当代学的视野。从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的注入和女性意识的凸现,不仅能洞悉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而且能了解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或解读,是鉴赏主体和客体对话交流的审美活动,是读者寻找个性和时代精神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主客体之间互动互渗,主体充分发挥审美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对作品复杂深潜无限的整体意蕴的解读中,寻找和提升个性,努力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构建一个充满艺术美感和创造力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开中国现代文学审美化先河。他强调"重文学自己之价值",从而奠立了文学审美自律体系的基石。他对审美独立的伸张就是对自由的呼唤和呵护。他先是用艺术,最后是用生命践行之。其实在审美主义者看来,艺术与生命本来就应该一而二,二而一的。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影响是怎么褒扬都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7.
略论文学美     
文学的本质审美属性决定了文学最重要的价值是美,包括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文学美是绚丽多彩的,呈现为真实美、情趣美、独创美;文学美是流动、发展的,作为美的创造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以新貌新质的美提升时代和读者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一种燃烧:王蒙的文学批评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活跃的批评家。他的批评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批评是直觉还原型,其特点是突显自己的主观感受,形式上不拘一格,在杂乱的表面下有着较着较为稳固的审美标准,即自然真实和理想精神的结合;但其博大的胸襟与审美标准之间有时不够一致,从而构成王蒙的不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闺情诗与山水诗的角度,探讨王维追求高洁的审美理想在其诗中的体现。文章提出,王维的诗,注重塑造高雅清丽之境,他的闺情诗芬芳雅正;山水田因诗多采用淡雅的雨雪意象寄寓孤高雅洁之情怀,以审美化倾向代替了以往诗歌雨雪意象的忧郁色彩,对后世文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一独特视角主要来自王维作为画家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天瓢》全面实践了他的美学主张,他用一种似乎不太能说清的叙述方式,深入表现了人类个体生命轮回的壮美,描绘了生命存在的神秘和狂欢。小说中那种显得似乎有些过分的唯美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文学的粗鄙化现象提出了新的挑战。用文化学和生命学的阐释视野进行解读,《天瓢》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也不是所谓新浪漫主义小说和唯美小说,它更多的是一种神秘小说,是一种演绎生命的神秘与狂欢的文化小说。它在一个浩大的历史背景中,抒写了个体生命充满尊严的挣扎和欢乐,生命和身体的光辉在小说中显得灿烂而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