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深刻揭橥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准确测绘了作为传播重镇的湖南报刊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2.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 ,是中国文化的大转型时期 ,长江下游则是文化转型的先行地区与枢纽地区。吴越文化柔、细、雅的区域个性 ,以及从汉代以来长期形成的政治色彩较淡的传统特点 ,使它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转型过程中表现突出 ,居全国最前列 ,而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出现先知先觉的全国性领袖人物 ,到民国时期 ,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五四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特别是今年,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关于五四的各种纪念活动和讨论异常热闹。在此背景之下,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五四,尤其是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笔谈,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之中。针对近年对五四的某些偏激的质疑,诸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倒一切,与五四的反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五四新旧对立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一条破坏性的激进主义思想路线等等,陈国恩先生严肃指出:对五四的反思,有一个从什么立场出发的重要问题。海外新儒学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质疑五四,主要是从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需要出发,强调的重点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它曾经有效,但在近代的失败难以避免,因为从它那里不可能直接发展出民主、自由、平等、个性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在现代思想基础上利用或者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着眼点是中国的现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继承五四的精神,正有助于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重大目标。什么是五四精神?樊星先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四精神就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就是高举理想主义和理性批判精神的旗帜前进的精神,这种精...  相似文献   

5.
五四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特别是今年,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关于五四的各种纪念活动和讨论异常热闹。在此背景之下,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五四,尤其是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笔谈,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之中。针对近年对五四的某些偏激的质疑,诸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倒一切,与五四的反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五四新旧对立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一条破坏性的激进主义思想路线等等,陈国恩先生严肃指出:对五四的反思,有一个从什么立场出发的重要问题。海外新儒学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质疑五四,主要是从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需要出发,强调的重点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它曾经有效,但在近代的失败难以避免,因为从它那里不可能直接发展出民主、自由、平等、个性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在现代思想基础上利用或者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着眼点是中国的现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继承五四的精神,正有助于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重大目标。什么是五四精神?樊星先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四精神就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就是高举理想主义和理性批判精神的旗帜前进的精神,这种精...  相似文献   

6.
当下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大传统指的是前文字时代的传统,服务于重构中国文化观这一现实诉求。如何利用非书写资料阐释中国版图内不同区域的文化在同一时段内的互动关系,继而重构该时期的文化传统,成为当前文学人类学大小传统理论建构的关键问题。《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书通过解读米诺时期金戒指上图像的意义,还原了米诺时期地中海文化共同体的本原面目,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关于大传统关键问题的探讨提供了跨学科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回归传统文化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8.
胡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人们只有将其置于整个 2 0世纪文化转型的背景中 ,才能确定其历史的地位 ,充分认识其意义与价值。从晚清到五四 ,现代性思想主题与价值认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的思想主题是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 ,而五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五四关于人生观的讨论 ,以及贞操问题、妇女问题等各种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总体性的文化批判 ,是个人的重新发现与创造 ,是一种深刻的社会革命和价值重建。从这个角度看胡适在五四时期的思想言论 ,以及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吸收、运用 ,对国故的整理等活动 ,即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秩序与民族精神应该是互动的 ,而远在“五四”时期之前 ,文言秩序已获得了一种鲜明的制度性特征 ,成为民族精神的禁锢。它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力 ,排斥他种对世界的解释。五四学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以全面反传统的态度 ,从语言批判到文化反抗彻底打破文言秩序 ,充分释放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2007年7月8日至18日,中华文化联谊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策划和主办了"情系湖湘--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来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专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以及大陆嘉宾共二百余人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宴,湖湘文化中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传统与忧患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与担当意识,引起了两岸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该文是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魏萼博士在湖湘文化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作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湖湘文化与闽台文化两种各具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如何开展交流与互补提出了很好的设想,特刊发在本刊"湖湘文化研究"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化人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文化真正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解决这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拿什么化。要重视文化之“魂”的熔铸,消除以文化人方面存在的“一高二空”现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化什么。要研究现实的人的新变化。三是怎么化。要把握以文化人的方法与路径,树立“化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注重“化人”的载体建设。还要坚持“化人”的“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2.
长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湖湘文化的浸润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成为长沙市文化建设不可小觑的一大亮点。长沙花鼓戏是长沙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长沙社区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寻长沙花鼓戏的发展前景、自身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境,对于进一步促进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着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史暨地方新闻史研究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新闻史研究的蓬勃开展是中国新闻史研究进一步细化与深入的标志。若其要开辟新天地与新境界,需要在四个方面加以注意:强调史料优先;协调媒介研究比重,统揽媒介传播过程;调整“新闻史”内涵,给予非事业化新闻传播活动以应有的关注;体现新闻“主体意识”,兼顾地方与全局互动。  相似文献   

14.
当今许多区域文化研究都是基于“文化自觉”而展开。但近20年来,学界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有渐被模糊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应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研究领域上将其分为“湖湘学派”、“湖湘精神”与“湖南文化”,并在深化研究的同时,去除某些庸俗因素,使其精神内化为湖南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灾难报道最能体现一个新闻媒体的伦理道德准则。我国媒体十分重视灾难报道,在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标准,报道手法逐渐成熟,报道效率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也存在着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如传播虚假信息、不择手段报道等,导致新闻失真、客观性不足、人文关怀不够,对我国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此,应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新闻媒体立法进程,促使我国新闻媒体沿着法制化、规范化、伦理化的轨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闻媒体在灾难事件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络媒体已经历了它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网络新闻时间观方面"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的变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上从平面化向层次化、网络化的发展;网络新闻发布与利用方式上的循环化、多通道化;网络新闻手段从单媒体到多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编辑观上从粘贴到加工到组织到解读的发展;网络新闻受众观从单向到互动到共动的变化。这些发展,不仅是中国网络媒体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网络新闻的发展,不仅对网络媒体的繁荣意义重大,也将对中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人们在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地缔构着博客、微博等新的媒介;新老媒介不断发展、繁荣着文化;文化反过来又浸润着人们的认识、思维,进而作用于人们所从事的编辑活动。编辑、媒介、文化的高度交互发展促进着文化产业的发达,而发达的文化产业则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及综合国力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出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生新闻”这种新闻形态出现至今,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民生新闻栏目从最初的炙手可热迈入了如今的“后民生时代”。多媒体的竞争、公众自主意识的觉醒都是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需要研究和挑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基于报纸副刊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着新型副刊的出现而发展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借鉴,产生新型的“副刊”形态,新闻文学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使新闻文学呈现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把电视新闻制作得更具有吸引力,新闻语言的故事化表述正成为一种趋势。电视新闻语言故事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关注民生、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