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孙盛源 《甘肃科技》2001,17(5):34-34,23
NAT(网络地址转换)通过将写在IP包上的未经注册的地址替换为合法的、已获注册的IP地址来解决地址冲突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通过NAT把内部地址翻译成合法的IP地址,在Internet上使用,其具体做法是,给内部网络主机分配保留IP地址,在内部网络与Internet交接点设置NAT和一个由少量合法IP地址组成的IP地址池,在进行NAT转换时,将IP包内的地址域用合法的IP地址来替换,就可以解决大量内部主机用少量的IP地址访问互联网的需求了。 1 NAT分类 NAT技术有三种类型:静态NAT(static NAT)、ANT池(po…  相似文献   

2.
孔令旺 《科技资讯》2011,(32):26-26,56
为缓解IPv4而出现的NAT技术,是通过修改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达到将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成公网合法地址的目的。随着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其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节约IP地址,而且在防火墙技术、分散负载、服务器镜像、分布式虚拟服务器等领域,都的到广泛应用,从而成为短时期内Internet网络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行IP地址标准——IPv4的限制,INterbet面临着IP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从ISP申请并给每个客户端分配一个合法IP地址是不现实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能较好解决现阶段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本文将针对NAT的作用及NAT的实现方法:静态地址转换技术、动态地址转换技术和端口地址转换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地址转换NAT技术把内部地址翻译成合法的公有IP地址,合理使用网络中的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  相似文献   

5.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实现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解决当前Internet网络IP地址匮乏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又是一项网络国界安全防范措施,本文在分析了NAT基本原理基础上,详细阐述了NAT网关的注册地址分配策略、路由策略、IP数据的修改以及安全和加密等技术细节,给出了NAT在网络层的实现策略,包括TCP/IP驱动系统的结构、IP协议在Linux中的实现和NAT技术在IP层的实现,最后,文章展望了NAT技术的发展趋势:端口地址转换PAT和NAT的跨主干网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 NAT(网络地址转换 )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探讨了其应用的范围。通过实现NAT技术的 C程序源代码 ,介绍了 NAT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 ,也讨论了 NAT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其可能带来的不安全之处 ,指出其不能适用的范围。针对由于 IP地址分配的局限性 ,探讨了同一个 IP地址段的 IP地址如何进行转发的问题 ,并且通过实例探讨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互联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局IP地址短缺问题日益严重,NAT技术可有效地缓解IP地址空间枯竭的速度。本文深入分析了三种NAT技术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以华为路由器为例说明其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及具体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NAT技术在校园内部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T技术,可以使校园内部大量私有地址的计算机通过少数合法的IP地址上互联网,从而扩展互联网的能力,缓解IP地址不足的问题。通过在Cisco2611路由器上使用NAT技术,实现二级院系小型计算机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能同时上Internet,提高了学院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徐昊 《科技信息》2010,(36):240-240
SIP是一个应用层控制协议,NAT是私网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相互转换的一种技术,两者在网络上的使用都比较广泛。本文着重介绍了SIP与NAT协同工作时的冲突问题以及探讨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CISCO路由器NAT过程中的地址重叠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秋枫 《应用科技》2004,31(4):30-31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IP地址资源日益紧缺.NAT技术被广泛采用,也就出现地址重叠问题,就CISCO路由器在使用NAT过程中出现的地址重叠问题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防范因特网协议地址盗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因特网协议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简称IP地址)盗用是TCP/IP网络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尤其是在按流量计费的CERNET网络中此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在分析IP地址盗用方法的基础上,从TCT/IP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给出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及其实现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TCT/IP数据链路层、IP层和应用层的网络信息,使用ARP截断、静态路由、包过滤及用户注册等多种防范措施解决IP盗用问题。从实际运行结果看,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校园网环境中IP地址盗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ARP协议的缺陷分析着手,针对局域网内频发的ARP欺骗攻击的现象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mac地址和ip地址静态绑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MAC、IP地址进行规范,实现MAC+IP地址在局域网内静态映射的唯一性。有效地遏制了局域网内ARP欺骗攻击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局域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局域网通过代理服务器共享Internet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域网通过代理服务器共享一个Internet出口,解决了正式IP地址不足与大量计算机要求上网的矛盾。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案的网络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ISA Server2000实现了局域网共享Internet,并实现了对局域网内的用户限时、限范围上网的访问控制.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负载均衡技术的协议分析的入侵异常检测系统并建立了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负载算法与动态负载算法的混合负载算法,该算法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流,能很好地保证同一源地址的同一类协议由同一服务器处理,并兼顾了所有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能很好地发现并检测网络的异常行为与分布式攻击等,这样的改进优化了处理结果,提高了高速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网络地址转换与网络地址端口转换的机制,地址空间的扩展、负载均衡的增强,以及Check Point防火墙NAT的实现;同时分析了网络地址转换与网络地址端口转换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6.
蒋群艳  蒋铃鸽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8):1343-1347,1352
针对目前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在用户移动时无法达到无缝切换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型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tMT-HMIP).该策略利用网络的层次化结构特性,通过改进切换触发机制、地址配置策略,对切换过程进行了优化.在移动终端向移动锚点(MAP)注册新链路地址的过程中,通过在移动锚点处建立临时地址映射表,将发往原链路地址的数据包缓存,并将其链路地址映射为新链路地址.保证从原链路失效之后到新链路建立之前,数据包不被丢失.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减少了切换绑定代价和切换延时,有效地避免了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达到无缝切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GSM网络与移动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移动IP的目标在移动节点改变网络接入点时,不必改变节点的IP地址,能够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的持续性,同时图例说明GSM网络和移动IP骨干网的关系,提出移动IP骨干网可支持无线或有线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8.
IP与MAC绑定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IP和MAC地址以及账号的被盗用,提出了解决的策略.指出在交换机端口上绑定MAC地址、绑定MAC地址的扩展访问列表、绑定主机的MAC-IP地址以及IP—MAC绑定与行为控制软件相结合等技术的应用,对维护网络安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类地址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困扰很多人学好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通信实例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地址、IP地址、物理地址的含义、作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社会迫切需要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文中讨论了如何利用网络分层设计、地址设计与路由选择来设计企业骨干网;如何利用配置VPN相关协议,开凿VPN隧道来规划虚拟专用网;如何利用服务运营平台设计、分配内部IP地址和配置网络安协议来设计智能小区网,指出利用现代网络设计方法来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可以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向高速化、智能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