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光 《科学》2006,58(1):50-52
海洋资源的开发,既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也为海洋产业的形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实现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人海关系和谐,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整合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开发海洋资源力度,加速发展海洋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和发展已经成为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然而我们看到的经济现实却是有的国家经济向前发展、有的国家经济停滞不前.事实上,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储蓄、投资、资源、技术进步、人口总量、对外贸易、制度以及产业政策等.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基于自身国情,积极利用好以上因素,并审时度势地制定发展战略,则可以实现经济向前发展,否则可能面临经济停滞不前的窘境.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利用"开放"和"放开"缔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正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未来需要重视技术研发、改变发展方式、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的经济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国梁 《科学》2000,(10):50-51
一、全球环境状况及其严重性 现代环境破坏,不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西方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和社会,否则人类会受到自然规律严厉的惩罚,地球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正>时光荏苒,我们的共和国已走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迎来了70周年华诞。回首往昔,这一路荆棘密布,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将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生机勃勃的新兴大国。我们不再止步于四大发明的骄傲,中国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闪耀在世界科技文化舞台上,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一些统计数字可一窥印度科技发展之全貌。印度以其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其科技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二十一世纪之初,印度每年的科研论文数量还落后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如今其已超过这些国家,并正在迅速逼近日本。尽管印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未能进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其论文平均引用率低于其他一些重视科技发展的国家,如中国、巴西等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6月22—23日,"浦江创新论坛——2018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的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群与未来机遇"主题展开研讨。其中,15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共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献计献策。胡志坚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高质量、全面的知识供给,国家创新体系集中体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交通量的增长也非常迅猛.许多道路在建成仅仅几年时间内已满足不了通行需要,必须进行加宽改造.因此,道路的加宽改造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智能总是悄无声息地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当我们还在惊叹智能科技的成果时,转眼它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巨头的纷纷入资,智能机器人悄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科技话题,《人工智能》《机器人管家》等科幻影视中描述的场景已逐渐变成现实。工业机器人也许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但服务型智能机器人正在全面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那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来,科技界对于科技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深入开展战略研究,是制定战略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6月,中国启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制定工作,组织了2000多名科技、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围绕20个专题开展了深入研究.这项战略研究,为后来制定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为持续开展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这是一件可以影响国家今后命运的重大决定。由于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防、工业、农业、医学的发展愈来愈密切,廿一世纪中国际政治斗争的优胜劣败将取决于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弱。换句话说,中国将来在世界上能否与群雄一争长短将决定于它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因此,我们要呼吁政府,对发展科技事业的种种措施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要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要高瞻远瞩,要避免不必要的政策上的失误,要避免过去患过的主观主义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工业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过渡,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这是人类自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来进行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给各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是无形的财富,它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甚至个人的战略资源,这种观点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变得十分重要,找到需要的信息就成为必须学会的技术,搜索引擎便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孔之见     
2004时光如梭,转瞬已过了新世纪的第4个春节。回首2003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也是彰显科技发展神奇力量的年份。我们选择过去一年中发生的科技重大事件,在大量听取专家、同行、读者和作者意见的基础上,评选出最具影响的国内十大科技热点。列选内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在中国乃至世界受到广泛关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在紧张的评选和发稿工作中,我们对每一个选题都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由相关院士、科学家撰文或直接进行专访,他们在百忙中给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工作风…  相似文献   

13.
森林和人类的未来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生活快速变迁,通讯产品和计算机相连,让我们坐在家里便能和全世界联系,也可在家里完成工作、购物等各种活动。这些20世纪出现在科幻小说或电影中的情节,现在已逐渐在生活中实现。科技发展带给人类舒适、便捷的生活,也促使人类贪婪无止境地使用地球资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已超过地球可承受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特点现代信息科技与交通工具的进步 ,加速了生产、资本、金融、贸易和科技的国际化进程 ,推动了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浪潮。这种趋势突出表现为跨国公司、跨国生产、跨国贸易、跨国投资的大发展。跨国公司作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已成为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中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力量。 1 968年跨国公司为 7千多家 ,子公司为 2 7万家。到 1 996年 ,跨国公司已达 4 4万家 ,子公司达2 8万家。 2 0 0 0年 ,跨国公司达 6 3万家 ,子公司 70万家 ,遍及 1 60多个国家与地区。世界上有 75 0 0万人就职于跨国公司。跨国…  相似文献   

15.
……科技塑造未来,创新推动发展。在人类文明开始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科教兴国普遍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的形势下,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性力量的条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在全球市场上,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凭借着强大的品牌资产,攫取了大量廉价资源与超额利润.强大的品牌集群已成为国家经济发达的特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17.
吴晓江 《世界科学》2004,(12):40-41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 ,却创造了当代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奇迹。进入21世纪 ,面临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的激烈竞争 ,日本企业的发展观念、发展战略将发生什么变化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旭化成集团公司总经理永里善彦 ,在今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国外技术哲学高级研讨班上 ,发表了关于日本企业创新活动的讲演。本文对此演讲内容加以梳理和述评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海孕育了生命,也汇通着世界,更是一片蕴藏"宝藏"的深蓝。在这颗21世纪的蓝色星球上,人类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开发以及争夺着海洋资源。而当前中国的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对这片深蓝有着无比的渴求。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我们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而在这一战略提出的前一年,我们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日渐匮乏。全世界都在谈节能,大力提倡循环利用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经济。今天,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能源已成为热门的科技课题,成了全世界节约能源的一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追逐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栏目对国内名牌大学已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从下期开始,我们将目光转向 世界一流的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与否,在当代已成为表征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然而,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称得上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上哪些学校是一流大学?就读者关心的问题,本栏目特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两位专家,全面剖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由来、沿革和发展,并根据资料拟出了一流大学的排行榜。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很多后起的一流大学尚未收入本文,本栏目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