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几个世纪里,传教士、富有的收藏家、进口商和移民将中国文物带到了美国。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艺术品经销商和拍卖商们表示,当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被人忽略的文物,以将其转售给亚洲艺术品收藏家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美国的壁炉架。在几个世纪里,传教士、富有的收藏家、进口商和移民将中国文物带到美国,现在数量众多的中国艺术品已经在全美各地  相似文献   

2.
来信     
《世界博览》2014,(20):2-2
@LS777:中国新移民对美国那种怨恨真是值得好好研究。我感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美国给不了他们最看重的那种"成功",所以美国人的友善也成了"虚伪"。——评《美国青年大多难圆"美国梦"》。  相似文献   

3.
新闻图片     
正今年以来,从墨西哥南部小镇阿里亚加到墨西哥城行驶着一列被称为"野兽"(The Beast)的货运列车。每天都有数百名移民坐在这趟火车顶上,几天的时间,历尽艰辛前往美国。坐在危险的火车顶部的移民通常会由于脱水或劳累而受伤、丧生。这些移民大多来自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他们因家园贫困不堪而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美国,希望那里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好一些。法新社摄影师通过不同角度记录下中美洲移民所面临的困境、希望,以及外界对他们的态度。图为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墨  相似文献   

4.
Letter 来信     
LS777:中国新移民对美国那种怨恨真是值得好好研究。我感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美国给不了他们最看重的那种“成功”,所以美国人的友善也成了“虚伪”。--评《美国青年大多难圆“美国梦”》。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爱尔兰移民浪潮。同先前的欧洲移民相比,爱尔兰移民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其中一个特点便是酗酒。爱尔兰人的酗酒习惯由来已久,美国城市陌生的环境又加深了他们对酒的依赖程度。爱尔兰移民酗酒之风同美国当时所倡导的禁酒潮流相违背,为新教徒主导的主流文化群体所不齿,引发了主流社会对其的道德谴责与文化排斥。酗酒成为导致他们与美国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尹国梁 《科技信息》2009,(36):I0062-I0063,I0066
本文从美国华人移民的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生活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在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并且就二战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华人移民作了全面的比较,探讨了华裔美国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骆立红 《科技信息》2011,(24):I0147-I0147
雷庭招是华裔美国作家之一。本文将从华裔移民的聚居区———唐人街的文化;面子问题和父权制度对小说进行简要的分析。《吃碗茶》讲述华裔美国人的单身汉生活,华裔移民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唐人街虽然植根于美国但它仍然是中国之外的坚守中国一些封建落后思想的小中国。他们坚持自己的乃至宗族的面子和中国传统的父权制。这些都给华裔移民尤其华裔后代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美国大选不像往常,以往都是老套路,跟唱戏一样。今年可不同,候选人中冒出个"票友"政客特朗普,他不是律师出身的专业政治家,而是正儿八经的房产开发商,既不懂政治规矩,也不按牌理出牌,非要对美国传统政治正确的基本国策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选情越来越扑朔迷离。到底特朗普给美国带来了哪些值得注意的特质呢?不可忽视的争议焦点移民问题。这是传统议题,美国以移民立国,移民政策是一项国策。政治正确在此表现得最为充分,希拉里和所有总统候选人都肯定移民的贡献,坚持移民路线,以此来博得选民的青睐。特别是少数族裔选民,他们自己刚刚移好  相似文献   

9.
王明珠 《科技信息》2011,(18):I0146-I0146
该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人移民聚居于唐人街后华裔移民男性自我矛盾的精神状况以及他们的艰难的身份认同。该论文立足于对华人移民史和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政策演变。总结出了华人移民、华裔移民男性产生自我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挖掘美国华裔移民男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他们的自我矛盾,沉默暗哑,逆来顺受,以及他们男性特质的缺失与丧失。该论文着重于分析《吃碗茶》的文本,探析《吃碗茶》的两代男主人公自我矛盾的形象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即中西的文化冲突,移民政策的演变,种族的歧视,女性化的社会分工,单身汉社会的束缚,传统父权制的压迫。并且该论文继续探析在《吃碗茶》中矛盾的移民华裔男性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是由王华基和李刚这一父辈所展现的自我矛盾的“父权制”。另一方面是移民二代王宾来所展现的被“阉割”的自我矛盾的,沉默按压,逆来顺受的男性移民形象,他们面临的一系列的尴尬与痛苦以及他们最终自我矛盾的化解。《吃碗茶》的结局暗示了自我矛盾的美国华裔移民男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创作更多的是讲述与自己一样移民海外的华人的遭遇,描述华人的边缘地位和对中国的思念,描写他们的坚强和美好人性,反映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和歧视。严歌苓在对边缘人物的刻画中,在对移民美国的命运的转达中,完成了对祖国文化的深刻反省和对西方文化的敏锐剖析。  相似文献   

11.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任碧莲借助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及小说中角色身份的认同与建构,指出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为当前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种族所面临的身份建构与文化困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13.
美国社会的移民特点及其政治社会形成的特殊性两者相结合,造就了美国鲜明的法治风尚。以英国人为主体的欧洲移民把法治观念带进了北美,并使它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展。随着美国政治社会的逐渐形成,法律至上主义成为美利坚民族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文章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美国法治风尚的原因,借以寻求法治社会形成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移民性的国家。移民在美国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阐述美国在近代移民政策的演化,分析导致这些政策演化背后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际移民在移民城市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问题。在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消解之后,如何重构其城市生活方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代贵州詹氏家族墓志反映了各类汉族移民之间的生态关系。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他们易于联结,从而形成较为强大的博弈力量。汉族移民之间的联动,一方面巩固和加深了汉族家庭伦理观念,因其力量强大而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因其"优越"的自闭姿态,阻碍了民族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俄印三国在战略等方面虽有很多的利益共同点,他们结成联盟会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无论是现实还是可预见的将来,三国都不大可能结成针对美国的战略三角。三国应在能够合作的领域积极探讨开展合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加信任和共识,维护世界的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俄印三国在战略等方面虽有很多的利益共同点,他们结成联盟会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无论是现实还是可预见的将来,三国都不大可能结成针对美国的战略三角。三国应在能够合作的领域积极探讨开展合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加信任和共识,维护世界的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品《遗产》,充分表现了美国犹太移民在异地的艰难"存活"。努力活下来、在忍让和团结合作中求生存构成了他们的"存活"观。在作品中罗斯也流露了对犹太民族"存活"的隐忧。  相似文献   

20.
北爱问题实际上与美国关系密切,通过对爱裔美国移民和美国政府两个层面的考察,着重分析克林顿政府以来美国对北爱政策的转变过程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试为理解纷繁复杂的北爱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