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研制的La-Sr-Co-Mn系负载型复合氧化物纳米粒子催化剂对丙烷深度催化氧化进行了小试试验。通过考查催化剂对丙烷气体的氧化程度来考查其对小试装置工艺条件的适应性。试验表明负载型纳米粒子催化剂对装置工艺条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小型试验装置上催化剂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氧比8~10,空速1 300 h-1,丙烷浓度1.1%。经1 400 h的连续运转,催化剂的活性基本没发生变化,表明了负载型纳米粒子催化剂在考查时间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己内酰胺和乙炔为原料,己内酰胺与叔丁醇钾制得的己内酰胺钾盐为催化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N-乙烯基己内酰胺.考察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并依据小试条件进行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3.5%,阻聚剂用量为0.04%(以己内酰胺质量计),搅拌速率200r/min,温度90℃,反应8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为75.4%,质量分数达99.87%.放大40倍后,产品收率为74.6%.  相似文献   

3.
介绍三步絮凝生化曝气消化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使废水中COD去除率达85%以上.通过小试研究为处理豆制品废水提供有关工艺参数、设备及运转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控温预聚合手段在反应釜中原位生成种子床,实现了聚烯烃催化剂的气相聚合评价,提高了聚烯烃催化剂气相聚合评价稳定性和效率,增强了气相聚合小试评价与气相中试和工业生产的相关性.在相应装置上对两种大粒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在气相聚合中铝硅比和氢气分压对聚合性能的影响,抗静电剂Atmer163对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粒径球形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高橡胶相含量抗冲聚丙烯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HS-1型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用于脂肪酸加压氢化反应的小试试验结果,从而得出HS-1型自制催化剂能取代进口催化剂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未经浓缩处理的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原料,通过动力学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CHP分解制苯酚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干型树脂比湿型树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为了该工艺的小试实验,搭建了反应精馏塔,其操作在57kPa的真空度下,并采用干型树脂作为催化剂.小试实验结果表明,CHP和二甲基苄醇(DMBA)的转化率均达到100%,且在塔内可实现苯酚和丙酮的分离.通过实验证明了CHP分解制苯酚的反应精馏工艺具有技术可行性.本研究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的过程开发,如过程模拟和优化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由N-羟乙基乙二胺合成哌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N-羟乙基乙二胺(HDEA)为原料,经催化脱水环化全盛哌嗪(PIP)的过程;考察了不同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压力,溶剂配比等对转化率和哌唪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催化剂为Raney Ni(C),在180℃,3MPa,溶剂与原粒配比6:1(mol:mol),催化剂用量ω=0.10,反应时间3h时,得到的转化率为89.2%,选择性85.0%,收率75.8%。小试数据能在放大试验中重复,精馏分离得到的产品哌嗪纯度>98.0%。  相似文献   

8.
将自主开发的低正异比(N/I)氢甲酰化催化(HY-IH)体系用于丁烯氢甲酰化合成制戊醛.通过小试工艺优化,2-甲基丁醛选择性大于50%(即N/I约为1∶1),远高于国内现有工业装置3%~10%的水平.同时,得到反应速率与丁烯浓度、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铑(Rh)浓度的相关动力学方程.通过连续模试反应对小试动力学进行了修正,为工业化装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连续制备碳化胺改性MDI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间歇工艺为基础,设计出了连续化小试试验装置,然后进行了不同操作条件下试验,考查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可认定该连续化工艺完全可行,并找到了较优操作条件:反应温度200-205℃、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5%,助催化剂为0.15%,反应停留时间控制在1.5 h,反应平衡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性树脂型的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于乙酸/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的优良特点。在催化剂用量为2%(wt),酵/酸比为1.2的条件下,反应45分钟,醋酸转化率可达99.5%。色谱分析表明没有副反应发生,使用工业原料连续运转500小时,催化剂活性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松香与马来酸酐通过双烯加成反应,生成马来松香酸酐,马来松香酸酐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酯化反应生成马来松香辛酚基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马来松香辛酚基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酸钠盐表面活性剂.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含有羧酸盐阴离子和聚醚链段非离子两类亲水基,该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15,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480 g/L,1%水溶液表面张力为32.04 mN/m.该表面活性剂适合配置重油污型的洗涤剂,具有去油污力强,泡沫适中,稳定性能良好,无毒,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林业科学1978年第二期发表了关于马来松香的制备及作造纸施胶剂的试验,并作了较详细的报导。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其他马来酸和富马酸加合物以代替马来酐加合物,对2%、3%、5%的马来酸与马来酐加合物用于造纸施胶作了对比,发现此两种加合物的施胶效果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马来酸的价格比马来酐便宜的多,因而采用马来酸代替马来酐作为制备马来松香的原料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在试验的范围和条件下富马酸用作造纸施胶剂也是可采用的。  相似文献   

13.
碱溶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大豆油、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光敏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马来酸酐的用量对碱溶性齐聚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酸酐配比等于0.6: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碱溶性;产物的光敏性、碱溶性和粘度随着酸酐配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以马来酸酐改性C5石油树脂制备了改性C5石油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马来酸酐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附着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1.5%,反应时间为2h时,产物的附着力为0.87 Mpa,软化点为142℃,改性后的C5石油树脂附着力增强,软化点升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顺丁烯酸酐和甲醇在1-甲基-3-烷基咪唑/AlCl3催化作用下,经异构化和酯化反应合成反丁烯二酸二甲酯化合物。用统计序贯实验设计方法对合成过程进行了优化。开发了一条产品收率高,与盐酸、三氯化钕等催化工艺相比具有无腐蚀、无污染、价廉等优点的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甲基-3-烷基咪唑/AlCl3催化剂具有异构化和酯化两种催化作用,省去了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先制备富马酸中间产品的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一步法即可得到产品,其纯度为99.4%。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与顺丁烯二酸酐摩尔比为0.17∶1、甲醇与顺丁烯二酸酐摩尔比为4.01∶1、反应温度为93.0℃、反应时间为5.0小时。在实验条件下,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收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二甲苯作界面活性剂,通过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对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例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裂解气象色谱-质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接枝聚丙烯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其接枝率要明显高于聚丙烯单接马来酸酐.  相似文献   

17.
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合成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级二聚环戊二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探讨了该产物的合成工艺,研究了二聚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的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种类及用量等对产物得率及纯度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测定了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实了其结构,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及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来海松酸酐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与环己胺成盐的方法分离松香中的树脂酸,在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存在下与马来酸酐进行Diels-Alder反应合成马来海松酸酐. 当松香、马来酸酐摩尔比为1.9∶1.0,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h时,MPA的收率可达70.3%.  相似文献   

19.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铁铵为催化剂,对马来酸酐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带水剂的选择及用量等对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影响,并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马来酸二异戊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剂存在下,由马来酸酐和异戊醇合成了马来酸二异戊酯,当马来酸酐、异戊醇和硫酸氢钠物质量之比为1:3:0.2,回流分水60min,酯收率达97.7%,硫酸氢钠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