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年来,濉溪县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濉溪、活力濉溪、魅力濉溪、美好濉溪",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聚焦园区、企业和项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助推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3.3%;完成财政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8.1%;战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其要旨是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5,(1):20-23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核心就是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科技创新体制进行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知识产权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和促进竞争创新的具体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4.
<正>开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现"开门红",赢得"满堂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继续领跑全省创新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一路飙升。据统计,2013年1—2月,合芜蚌试验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7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4.7亿元、增加值509.5亿元、利润总额65.2亿元,分别增长22%、14.9%和36.8%。对外贸易呈爆发性增长,试验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省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为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07,(2):5-6
一、要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摆上突出位置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省在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创新推动战略,着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提升我省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形势的发展越来越表明,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安徽建设、加快跨越式发展进程具有日益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当前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科技进步已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经济增长动力的认识经历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演进过程,挖掘"技术创新红利",已成为国民财富增长的不竭之源。从我国国情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势来看,加快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是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驱动崛起战略,成功跨越"资源诅咒"、"中等收入"和"腐朽老化"三大陷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峰  丁忠 《创新科技》2015,(1):56-58
创新驱动是科技驱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为河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发展理念是发展战略的理论出发点这一认识,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4 个阶段,对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和基础设施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发展战略的体系拓展和结构优化过程,阐明"创新驱动发展"本质上是"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路径机制的核心是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基础机制是"人才驱动",有5 个基本趋向:深化人才战略价值导向,明晰创新人才评价标准,拓展人才要素市场化水平,调整人才结构区域布局,提升人才政策系统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刘健 《安徽科技》2006,(12):4-5
淮南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大型能源基地."十一五"期间,淮南市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着力建设年产原煤1亿吨的全国煤炭生产基地、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华东火电基地和安徽省的重要煤化工产业基地.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淮南市必须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两淮一蚌"重化工业走廊等历史性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突出抓好能源科技创新,全面促进经济社会技术进步,推动全市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朱诚 《安徽科技》2007,(1):24-26
近年来,繁昌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改革,求实创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财政收入6.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9.6%和52.7%;在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基础上,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繁昌县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科技创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平湖市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转型提升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上半年,平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4.58亿元,同比增长20.8%,占GDP比重为2.72%。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92.3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规上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带来发展突破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快速进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科技资源总量在稳步增长,近5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实现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从2008年前社会研究经费支出的461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同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54%提升到1.83%,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研究》2013,(5):84-87
财政科技支出多年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也存在着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和使用效率不高的缺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下,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优化措施包括: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GDP比例、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和完善财政科技支出的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20,(4):27-3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发展。本文从吉林省当前实施创新驱动的条件现状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说起,分析吉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生物医药产业将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按照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资金需要,甘肃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促进创新链和资金链形成的杠杆作用,省级财政一次性出资10亿元,吸引兰州市、白银市和兰州新区财政共同出资20亿元,设立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推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这将成为我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技投入。初步估算,通过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的开放运作,财政放大效应将达到13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成西部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推进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温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和省科技奖励大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抓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新平台、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65.69亿元,同比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9.32亿元,同比增长7.7%,比规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中国必然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不仅意味着人均GDP要跃上3000美元左右的台阶,而且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平台。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科技水平提高也为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极化效应,带动全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将是推动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进器和加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