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热经济参数的换热器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余热利用中要涉及换热器的优化计算,为此需解决经济效益对初投资偿付费的比值为最佳的问题。爱德华兹等提出用热经济参数作为判据进行优化计算。本文讨论了余热利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推导了逆流式换热器、顺流式换热器、1—2、1—4、1—6型壳管式换热器、以及交叉流式换热器的优化计算公式,并把结果整理成表1至3和图1至6,供工程应用参考。这种优化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排气取热换热器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立仿真模块的研究思路,将整个发动机排气余热取热换热器(板-板换热器)划分为多个小的换热器微元,建立微元模型,利用仿真模块连接的方法,将微元模型连接,求解整个换热器的动态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给出了冷边空气出口温度随热边排气温度、排气流量的变化规律。为余热空调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陶瓷熔块窑余热利用技术改造的基本原理,并依据节能量审核指南的方法,确定对2座陶瓷熔块窑进行余热利用技术改造可实现年节能量1470 t标准煤。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煅后焦余热回收效率,改进余热回收换热器设计,研究了煅后焦余热回收换热器内颗粒的流动特性.搭建等比例缩小的以有机玻璃为材料的余热回收换热器试验台,进行可视化试验,并且提出了一种流动均匀性的评价方法.试验采用粒子示踪法,定时进行数据采集,研究了煅后焦颗粒在换热器内的流型变化情况、颗粒流动轨迹和流经内换热器的绕流情况,以及颗粒粒径、流动速度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并拟合了流动均匀性随粒径变化的公式.试验结果表明:煅后焦在换热器内流动为整体流;物料流经内换热器时沿上集箱绕流,流动过程中无堵塞现象;在试验范围内,随着煅后焦粒径增大,流动均匀性变差;煅后焦在换热器内的流动速度对流动均匀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炼油过程能量传递和低温余热热源及热阱特征,运用热力学试探法和数学规划法建立了炼油过程系统能量优化方法和低温余热大系统优化回收利用方法。系统能量优化涵盖炼油过程总能规划、直接热联合和热供料、装置内部能量优化、低温余热利用等方面;低温余热利用包括热源热阱分类评价、热水子网络建立、大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ORC利用工业锅炉烟气余热发电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估,采用不同换热器结构,对不同工质和余热温度下ORC系统净输出功、单位装机容量投资成本、发电成本和投资回收年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流量和温度的增大,系统投资回收年限减小;以采用R123和FS换热器组合(管翅式蒸发器与壳管式冷凝器组合)时经济性最优,单位装机容量成本为23 800元/kW,单位发电成本为0.285元/kWh,投资回收年限为5.58年,净输出功为91.5kW;采用SS(蒸发冷凝器均为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器组合时,经济性最差。热经济分析表明,R123最适合作为ORC利用工业锅炉烟气余热发电系统的工质。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困境和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在能源消耗不断攀升从而带来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现实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低品位余热利用作为节能减排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当前技术中固有的材料性能、封装工艺、换热器性能等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这一事实,评估了国内外在低品位余热利用方面的研究态势,特别就热能传递与利用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利用室温金属流体优异的传热性能和低功耗驱动特性,部分取代传统工业余热利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水冷介质,以发展新一代高效余热利用和发电装备。阐述了无水换热器的概念,并提炼出其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随着室温金属流体换热器技术的研究深入,可望引申出一个全新的工业余热应用领域,相应研究必将对节能、节水和降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肖峰超 《天津科技》2014,(10):35-37
介绍了海上平台燃气透平烟气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热管换热器进行烟气换热,使换热后的水变成高温的饱和蒸汽,利用饱和蒸汽对原油加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模式中海上管壳式原油换热器存在的换热系数低、易堵塞等实际技术问题,为海上平台余热回收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种新型余热回收换热器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提出其蒸发室结构设计的基本数据,并且对其冷凝器中采用流化床技术米提高传热系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换热器的传热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换热器与壳管式水-水换热器相比,传热系数提高一倍左右,能有效地减少传热面积.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富丽达热电有限公司4#-7#炉连排水余热回收项目为例,介绍了氟塑钢换热器在锅炉连排水余热回收中的应用。通过对氟塑钢换热器合理的设计计算,并对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进行诊断与处理,结合运行参数的研究分析,表明氟塑钢换热器既能回收锅炉连排水的余热,又能降低脱硫塔补水,还可减少脱硫塔脱硫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可用于储存高温余热及电厂电网谷期电力的相变储能换热器装置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对装置在多种工况下工作进行了模拟实验,并用数值法从理论上求解了非稳态条件下相变储能换热器中凝固与强迫对流耦和的问题,分析了热交换流体入口温度、流量、相变材料厚度、流道长度等多种参数对装置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算和实验,对高温换热器的烟气侧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换热器中换热管合理的纵横向间距,证明了用金属辐射网是强化高温烟气传热的有效方法,并用实验数据讨论了烟气流速及温度等对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硫酸生产中余热回收与节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酸生产中余热回收利用及节能措施是衡量硫酸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余热回收利用的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介绍了硫酸生产过程中合理回收利用余热的方法及节能降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侯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644-76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钻井常用柴油机Z12V190耗油量大、热效率低、大部分热量以废气余热形势随废气排到大气中、能源浪费较大等问题,分析柴油机燃烧反应与废气成分,分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废气排量计算模型和废气余热量计算模型;并举例计算。分析发现:Z12V190柴油机废气排量较大,废气排量随废气含氧量增加急剧增加;废气余热量随废气排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废气余热量较大,具有较好的经济开发前景,结合当前存在的利用柴油机废气余热热管锅炉、热力发电、热能储藏等实际应用,为钻井用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斌斌 《河南科学》2014,(10):1976-1979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需要,根据钻井柴油发电机使用过程中能耗的组成,以及温差发电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针对柴油发电机的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将温差发电技术应用到钻井柴油发电机的余热回收利用中.通过对现场数据的分析,利用柴油发电机余热温差发电技术,将会在钻井过程中起到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具有环保的效果,有利于在国内钻井行业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它是回收工业余热的理想设备。本文介绍热管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它可用于设计气—气型和气—液型热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焓-火用图热力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炉渣余热回收模式进行分析,对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水蒸气,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生产蒸气的焓效率相同,都为769%,而火用效率分别为144%,342%;利用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高达922%,火用效率为60%左右,二者均高于物理法;利用C-CO2的煤气化反应对高炉渣余热进行回收时,每吨渣可以消耗165kg的CO2,有利于钢铁企业实现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夹点技术对苯酚丙酮装置烃化单元进行了能量系统优化,计算确定现行换热网络有28.2%的节能潜力.通过对现行换热网络的夹点分析,找出了不合理的换热匹配.在现行换热网络已有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换热网络优化改造方案.优化后烃化单元的换热网络可节省加热公用工程3 908.58 kW,投资回收期仅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9.
以板式全热交换器为例,通过推导全热交换器的显热、潜热和全热3种效率之间的关系式,用权重系数的概念分析了在我国不同地区气象条件下,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对全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夏季工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潜热效率的权重系数大于显热效率的权重系数.如果使用全热交换器,其全热效率的大小在夏季工况下主要受其潜热效率大小的影响,而冬季工况下则主要受到显热效率的影响,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潜热和显热所占权重比例不同,在进行不同材质的全热交换器的研发和选用时,应充分考虑其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对全年能耗的总体影响,达到更好地实现节约投资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