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用吡啶甜菜碱(C5H5N+CH2CO-2,简称pybet)作为配体,合成了四羧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pybet)4Cl2](ClO4)2·4H2O.讨论了此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及其与CuCl_2、NiCl_2、CoCl_2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含卤配体金属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卤原子相联成[LM(Cl)2M‘Cl2]和[LM(Cl)2·M’L‘]2+卤桥型异核配合物.对它们3800~80cm-1间的红外光谱作了研究,并提出构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间硝基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及其与CuCl2、NiCl2、CoCl2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吉保明 《河南科学》1996,14(1):40-44
以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乙酰基二藏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五种金属醋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2L(OAc)2.nH2O(M=Pb^2+,Cu^2+,Cd^2+,Co^2+,Ni^2+,n=4,6),配体在配合物中以烯醇式参与配位,所有的配合物在DMF中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6.
等摩尔的Pd(CH3CN)2Cl2与邻-二苯基膦苯甲醛在乙醇中回流反应,生成了缩醛化膦配体配位的钯氯化物PdCl2{Ph2P[o-C6H4CH(OC2H5)2]}2(I).双亚胺双膦配体N,N′-双-[邻-(二苯基膦)苯亚甲基]乙二胺(简称P2N2)与1或2摩尔的Pd(CH3CN)2Cl2在二氯甲烷中回流反应,分别高产率地制得PdCl2(P2N2)(I)和Pd2Cl2(P2N2)(II).进行了元素分析、谱学表征或X射线结构分析.考察了这些配合物催化苯乙烯和丙烯酸的氢化.双核的钯配合物Pd2Cl2(P2N2)发挥了最高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3,3-二甲基-(1H-1,2,4-三唑)-2-丁酮为配体(L)和不同铜盐反应,合成了六个Cu(Ⅱ)配合物CuL2Cl2、CuL2BT2、CuL3(BF4)2、CuL4(ClO4)2和CuL4SO4·4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CuL4(ClO4)2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对氯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及其与CuCl2、NiCl2、CoCl2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  相似文献   

10.
报导了邻甲氧基苯甲醛与苯丙氨酸所形成的席夫碱配体及其Cu(Ⅱ)、Zn(Ⅱ)、Ni(Ⅱ)、Cl(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化合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实验表明,铜配合物对O^-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核和双核Cu(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4个Schiff碱配体的Cu(Ⅱ)配合物[(Cu(Ⅱ)(L1)]ClO4(1),[Cu(Ⅱ)(L2)(H2O)]BF4(2),Cu(Ⅱ)2(L3)2(Cl)2(3)和[Cu(Ⅱ)2(L4)(OH)(H2O)](BF4)2(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以及它们的电子光谱特性,4个配体由醛与胺综合而得,产物未经分离,直接用于合成配合物,以配合物产率计,综合反应的产率不低于60%。通过比较它们的晶体结构参  相似文献   

12.
钴(Ⅲ)的赖氨酸,半胱氨酸配合物的制备与离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Cl_2.6H_2O为原料,H_2O_2为氧化剂制备钴(Ⅲ)的赖氨酸(Lys)、半胱氨酸(Cys)配合物。发现溶液pH值对配合物的生成有很大影响,以Lys为配体时,最佳pH值为7.5~8.5;而以Cys为配体时,最佳pH值为8.0~9.5.产物的IR光谱测定表明,两种生物配体均以α-氨基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同钴(Ⅲ)键合,Lys中的另一个氮原子和Cys中的硫原子不参加配位。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上述配合物在酸性介质中的离解动力学,发现离解反应呈一级动力学规律,求出离解速率常数和离解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以二甲亚砜/丙酮-二甲亚砜为反应介质,合成了Cu(Ⅱ),Fe(Ⅲ)的L-从氨酸,吡啶-2,6-二甲酸三元配合物,并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电导率,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分别是「FeC12H13N2O8」Cl2,「CuC12H14N2O8」Cl2。同时,对其溶解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多核Cu(Ⅱ)配合物(Cu(phen)(μ-4,4′-bpy)(ClO4)2)n.H2O(phen=1,10菲咯啉,4,4′bpy=4,4′联吡啶),于定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Ⅱ)的配位环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Cu(Ⅱ)通过4,4′联吡啶连接成锯齿状的链。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两种铥与甘氨酸的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确定其组成分别为 Tm Cl3 ( Gly)3 ·2 H2 O, Tm ( N O3 )3 ( Gly)4 ·2 H2 O.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推测配体是通过羧基配位的.  相似文献   

16.
N2O2型Sc hiff碱配体和锰(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8 个水杨醛及邻香草醛与二胺缩合生成的Schiff碱与锰(Ⅲ)的配合物:[Mn(salpn)Cl],[Mn(salipn)Cl],[Mn(vanipn)Cl],[Mn(salen)(H2O)]ClO4,[Mn(vanen)(H2O)2]2(ClO4)2(H2O)2,[Mn(vanipn)(H2O)2]2(ClO4)2(H2O)2,[Mn(salen)(NCS)],[{Mn(osalphen)(NCS)}{Mn(salphen)(NCS)(DMF)}](其中sal为水杨醛,van 为邻香草醛,en 为乙二胺,pn 为1,3丙二胺,ipn 为1,2丙二胺,ophen 为邻苯二胺).对所有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配合物中的ν(C= N),δ1(CH3,CH2),δ2(CH3,CH2),ν(C- N),ν(C= C),ν(Mn- O)以及DMF和ClO-4 、NCS- 的振动吸收进行了归属.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中存在着芳环的π→π,金属到配体的CT电荷转移跃迁,C= N的π→π以及d→π跃迁.磁距测定表明,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d4 锰(Ⅲ)高自旋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双核钴(Ⅱ)配合物:[Co2(IPHTA)(bpy)4](ClO4)2(1)和Co2(IPHTA)(tmd)4](ClO4)2(2)(IPHT代表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bpy和tmd分别为2,2'-联吡啶和1,3-丙二胺的缩写。)基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每个钴(Ⅱ)离子处于畸变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含有Cl-桥联配体的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ampy=α-氨基吡啶)和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bzac=苯甲酰丙酮).通过元素分析、IR、ESR和室温磁化率表征,测定了这两个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拟合很好;求得了交换积分,对于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J=-4.76Cm-2;对于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J=-4.72cm-2,表明两个配合物中Cu(Ⅱ)-Cu(Ⅱ)核间有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两种含镍(Ⅱ)配合物「i(EDTB)」(ClO4)2.3H2O和「Ni(EDTB)」Cl2.2H2O.3C2H5OH的合成、表征及其对尿素水解的影响。根据配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UV-Vis)、红外(IR)、ESR谱和循环伏安(CV)等性质与已测X-射线单晶结构的同种配体含铜(Ⅱ)单核配合物比较,推测此两种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N6O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GTB(OAc)2)(BPh2).3H2O(I),(Mn2EGTB(OAc)Cl)Cl2.2CH3OH.H2O(Ⅱ),对(I),(Ⅱ)进行了^1HNMR,UV-Vis,摩尔电导,中远红外,EST和循环伏安研究,初步推测配合物(I)和(Ⅱ)分别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