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壳幔同位素体系看不同地体的化学不均一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炳泉 《科学通报》1990,35(21):1653-1653
80年代以来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广泛的Nd-Sr-Pb同位素示踪已发现了大洋地幔的高度不均一与大范围的南半球异常带(高~(87)Sr/~(86)Sr异常-DUPAL与高μ异常-HIMU)。近年来通过中国大陆新生代玄武岩的同位素示踪已证实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幔存在着南亏损北富集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某些铅锌矿床的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少涌 《科学通报》1992,37(1):50-50
硅是组成矿床岩石和矿物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应用硅同位素来研究矿床问题、示踪物质来源、解决矿床成因是很有潜力和希望的。但至今为止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因为硅同位素组成自然变化小,分析测试精度要求高,研究难度大。尽管国外从50年代起就有人开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苏北榴辉岩带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东生 《科学通报》1994,39(2):151-151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涉及同位素的资料多限于对榴辉岩形成年代的测定,谢窦克仅报道了安徽境内岳西地区榴辉岩中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而研究整个榴辉岩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报道至今都还没有出现过.本文将根据13个样品的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简要报道大别山-苏北榴辉岩带的氧同位素组成和温度特征,并初步讨论全岩δ~(18)O值变化的原因及其在大地构造学上的某些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大鹏 《科学通报》1993,38(9):822-822
硼同位素地球化学是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涉及了许多方面,如:海水与海底洋壳、海相和非海相蒸发硼酸盐、熔岩、硫化物矿床和地热水系,以及现代盐湖等。我们所从事的现代盐湖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也基本上是在此同一时期开始的。然而,对青海湖这种一般湖泊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国内外仍是首次。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南侧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中。它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微咸水湖,其盐度为14.23%,属硫酸钠亚型。本文主要根据1989年对青海湖现场考察所采集的样品及其湖水天然蒸发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样品硼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榴辉岩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建国 《科学通报》1998,43(4):431-434
讨论了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石榴石和绿辉石中3He和4 He的浓度分别为 3 9× 10 - 14 ~ 2 4× 10 - 14 cm3SPT·g- 1和 0 4 8× 10 - 7~ 9.4 2× 10 - 7cm3SPT·g- 1,3He/ 4 He值为(1 19~ 4 6 3)× 10 - 7.大别山榴辉岩中保留了原始的氦同位素 ,氦为地幔与地壳氦的混合物 .退变质作用使氦同位素部分丢失 .氦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 ,榴辉岩可能形成于亏损的地幔中 ,或成岩物质源于地幔 ;成岩时代应该是印支期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不均一性及其起源: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下来所获得的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变质镁的质火山岩较为准确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初始Nd同位素组成和演化的时空关系的对比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上地幔的同位素组成是不均一的,且钕同位素初始值在整个太古宙并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但不同地区的钕同位素初台值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同位素时空演化的差异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上地幔的不均一性是对源区初始不均一性的继承,华北克拉通应起源于星子扔  相似文献   

7.
西沙珊瑚礁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执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赵焕庭等和于津生等报道了南沙群岛“南永一井”的34个样品的锶同位素数据,并对珊瑚礁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本义将研究西沙群岛“西琛一井”(16°27′N,111°42′E)第四纪珊瑚礁地层的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马厂箐铜矿床氦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胡瑞忠 《科学通报》1997,42(14):1542-1545
众所周知,氦同位素对示踪地壳现代流体(如地下水、温泉、地热体系、海底热液、火山气体和天然气等)中有无幔源组分加入十分灵敏.但是,在示踪地壳古流体(如成矿流体)方面,则因长期以来难以评估氦在扩散丢失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位素分馏,以及难以扣除原地放射性衰变对流体初始氦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而一直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只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这些问题认识程度的加深,一些学者才先后以矿床中的矿物流体包裹体为测定对象,研究了部分成矿古流体的氦同位素组成,从而开拓了氦同位素在成矿古流体研究中的应用.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对秘鲁Casapalca Ag-Pb-Zn-Cu矿床和Pasto Bueno W-贱金属矿床、韩国Dae Hwa W-Mo矿床以及一些洋中脊热水沉积黄铁矿等的研究.不过,至今国际上被研究过的矿床和矿种都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9.
丁悌平 《科学通报》1994,39(17):1595-1595
硼的两个同位素~(10)B和~(11)B相对质量差较大,在自然界有明显分馏(达50‰),可用于各种地质问题的研究.对自然界硼同位素组成的变化,Inghram在1946年就已开始研究.但由于测量困难,长时间内研究进展不大,从40—80年代,人们试过很多方法,主要是BF_3和Na_2BO_2~([4,5])法,但测量精度一直低于2‰—3‰.1983年,Zeininger和Heumann建立了用  相似文献   

10.
沼泽沉积物中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段毅 《科学通报》1995,40(19):1791-1791
80年代末,国外研制出GC-C-IRMS碳同位素分析新技术,使碳同位素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出现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领域.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先质及成岩演化的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外已从生物体、现代沉积物和热模拟实验研究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先质碳同位素组成和成岩演化关系密切.例如,Rieley等研究了Ellesmere湖泊现代沉积物和湖周围C_3植物叶中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发现两者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对我国甘南(甘肃省南部)现代沼泽沉积物泥炭和准噶尔盆地古代沼泽沉积物长焰煤样品中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它们碳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输入源和成岩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我国城市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现代城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从环境—城市—社会这个系统出发,分析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力图为城市防灾体系的建立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陈培德 《科学通报》1979,24(15):673-673
排序问题中求最小对比次数的问题最原始的提法是:给了n个对象(例如n个球),它们的某一个数字指标(例如重量)大小各不相等,但究竟谁大谁小需要通过“对比”来确定,每次对比只能在任意指定的两个对象之间进行,对比结果知道了它们的大小次序,问题是:最少要通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英 《科学通报》1979,24(14):667-667
青蒿素(Ⅰ)是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抗疟药。几年来的临床试验证明,青蒿素对治疗各类型疟疾具有速效、低毒等优点,并对治疗抗氯喹疟原虫株病人有效;不少地区已将青蒿素作为抡救凶险型疟疾病人的首选药物。其主要缺点是近期复燃率较高,为了寻找疗效好、复燃率小的新化合物,我们对青蒿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史功能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5,14(1):119-123
木文研究科学技术史的社会功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文章还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就开展科技史的教育和研究对我国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林葆城 《科学通报》1979,24(17):813-813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发现:电刺激家兔下丘脑视上核区域,动物痛阈有明显的升高。电刺激乳头体部位,痛阈也稍有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显著性。损毁家兔视上核区域,电针“合谷”的镇痛效应明显降低。损毁其他动物的视上核区域,用其他的测痛方法和其他的穴位,是否有相似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本实验用钾离子透入测痛法,损毁大白鼠的视上核和乳头复合体两个区域,观察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赫姆霍兹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 《大自然探索》1999,18(3):121-126
本文在简要评介迈尔和焦耳对能量守恒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赫姆霍兹的著名的论文《论能量守恒》,指出赫姆霍兹是第一明确提出并在严密的数学基础上,用纯粹的物理语言论能量守恒定律的人。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分析各类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与结构,得出这两种细胞器基因组都有小基因组与大基因组两种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结构特点,从而都是通过两种进化途径从它们各自祖先的基因组发展成为现代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结论。比较细胞器基因组与核(类核)基因组的存在和性质,发现类似的两种途径同样可以说明核(类核)基因组的进化。结合这三种基因组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生物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