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新中国60年来发展观演变大致可分为起步发展观、政治发展观、经济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4种。理性分析它们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理性地总结和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这对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把握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对幸福的追求,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人与社会、环境、资源等问题上的价值理想与现实选择的完美统一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宝贵价值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观点;邓小平从特定时代的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站在时代高度,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我们党不断完善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逐步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发展观的基拳内涵是以发展的协调性、综合性、可持续性和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建立在符合国情基础上的,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指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目标、动力、模式、规律等的根本看法,其复杂性涉及四个层面:在对象层面上,发展观的复杂性源于社会是特殊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在认知层面上,认知过程的复杂性源于思维巨系统的复杂性与习以为常的还原论和非系统思维带来的曲解;在实践层面上,落实发展观的复杂性源于现实的利益格局、现行体制中的不完善、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在哲学层面上,发展观的复杂性源于发展过程包含的大量对立统一,只有对它们统筹兼顾,确保矛盾各方全面协调发展,才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整体、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特别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发展理论中的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谈谈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对“科学发展观”这一提法给予明确论述。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整个人类社会统一协调发展的指导理论,也是我们党所必须坚持的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样的战略思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新发展观,再从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当代科学形态。发展观的演进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探索发展问题的结果,经历了关注中心上从物发展到人,内容上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发展观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这一转变其实质是人类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思维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思维的变革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批判理论在教育中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主张人的差异性,个性的多元化。这对促使教师重塑其学生观,尤其对于中国教育确认个体价值和培养个体独立人格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和谐与人居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建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了国内外一些新的建筑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分析建筑环境中质朴的自然生态观的形成和发展 ,指出和谐的人居环境一直是人类的追求目标 ,强调建筑师在当前和未来的建筑设计中 ,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原则 ,注重环境效益、积极发展生态建筑 ,以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代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和配置是否合理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途。该文从现阶段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出发,通过对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的分析,对如何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话语与个人观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现代性的论述来看,黑格尔所确立的主体原则(个体原则)成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化的过程,个人观是考察现代性发展的基本视角;另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个人观("个人主义")的论述来看,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性发展的一个核心原则,西方现代的个人观在"个人主义"学说中得到了清晰地表达.大多现代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有自己的界定,尽力与利己主义区别开来,不把个人看作惟利是图的主体,强调现代个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谦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节俭这个古老的话题以其独特的魅力广为人们所称道,它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节俭的内涵也日趋深化。今天我们倡导的节俭观应立足于经济和伦理的双重维度,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体现人们理性的生活态度和适度的消费观念。这就要求人们的消费行为以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为比照,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人禽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偏僻的话题。不同的思想家对于人禽之辨有着不同的见解。早期思想家偏重于从文化道德意义上来区分人禽,而清代思想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化,扩展到了知识主义意义上的区分,深化了对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设计实践的发展,设计批评越来越被设计界所重视。但是,由于设计实践,更由于中国现状的限制,目前的设计批评正处于无事可做而又不得不做的困境之中。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探讨在目前的状况下,设计批评的困境以及进行设计批评时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和谐生命观是逻辑的必然和历史的选择。和谐生命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等基础上的人本观,觉人.利他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全新的健康观,合理的财富观。和谐生命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坚持和谐生命观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推进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和谐生命观也是建立健康、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处理好群体性事件问题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对科学发展观和群体性事件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我们预防群体性事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人类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力度,并引发了河流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近几十年来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水利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为了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首先从河流的形成和发展、河流的自然功能、河流的基本特征等方面阐释了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然后论述了人类活动和河流演变的相互影响,最后针对中国河流的现状和问题,指出: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发展,并且要研究和处理好总体要求和区别对待方面的问题,保证生态和环境需水方面的问题以及河流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