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4年,在对上海佘山地区的植被调查中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当时该物种未形成群落,只为个体的零星分布.但在2006年的追踪调查中,三裂叶豚草已于林缘、路边等形成面积达数十平方米的群落,并完成生长、开花、结实整个生活史,同时有继续蔓延、扩张的趋势,这也是首次在上海发现三裂叶豚草成群落分布.被称作世界性公害植物之一的三裂叶豚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加拿大,在世界各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降低农业产量,并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本文通过对三裂叶豚草群落特征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结构以及生境条件等特征,并对其发展动态变化进行预测,旨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适时措施,对该物种实施监控.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和9月采用同一样地两次重复随机样点法,对位于粤北的韶关学院西南区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inn.)入侵林地进行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并采用成对法T检验对7月、9月样地两个时间段内植物群落的个体数和豚草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7月豚草入侵地植物群落是以豚草为优势类群的单调群落,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低;9月豚草数量减少,群落结构由单一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过渡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增加,两个时间段内植物群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df=14)(P=0.047〈0.05,df=14),表明豚草的生长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皇岗口岸首次截获两种危险性豚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皇岗动检局先后从美国进口的亚麻籽中检出豚草(Ambrosia artemisifolia L.)一批,从加拿大进口的大豆中检出三裂叶豚草(A. trifida L.)和豚草各一批,这是皇岗口岸首次截获的两种危险性豚草。现将两种豚草的主要鉴定特征、生物学特性、防除方法、危害性简述如下: 1、主要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4.
三种检疫性豚草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洲豚草、三裂叶豚草、多年生豚草的茎杆、叶片、花序、总苞等的特征比较研究,弄清它们的形态特点,为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6):F0002-F0002
项目:利用锈菌防治豚草的研究 编号:30471152 主持人:吕国忠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inn.)是20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的外来恶性杂草,在我国北方(尤其辽宁省)发生和危害最重,并且非常难于防治。本项目拟利用专性寄生锈菌——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Puccinia xanthi f.sp.ambrosiae-trifiac)防治三裂叶豚草。  相似文献   

6.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布外,其余种群均为随机分布;长序榆更新严重受阻,种群明显处于衰退期;群落的生活型、叶的特征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的垂直分层明显,可明显分为乔、灌、草3层,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纺锤型,表明群落更新不良.最后,对长序榆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狭果秤锤树所在群落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重新发现了濒危植物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在赣北的分布,采用植被调查样方法研究了狭果秤锤树所在群落维管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系组成复杂,物种密度相对较高.在1 600 m2样方中,有维管束植物57科74属79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0种,双子叶植物43科53属58种,单子叶植物8科11属11种.物种密度约达5种.(100 m2)-1.分布区类型多样,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科、属、种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该群落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在本区交汇,体现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植物区系过渡的特征.该群落分布面积小且邻近村落,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禁伐是维持该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土壤种子库是种群地上植被更新的基础,对入侵植物种群形成和危害起决定性作用.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1~6年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种群数量的关系,分析土壤种子库对其种群建立、增长和维持的作用.结果 (1)土壤种子库密度随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黎平县高场村亮叶含笑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结构特征,计测了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黎平县高场村天然亮叶含笑群落植物共有26科40属47种;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丰富;亮叶含笑在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毛茛科菊科植物某些种分布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吉林省毛茛科和菊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共3种,它们是:硬叶水毛茛(Ranunculus foemniculaceus Gilib.),三裂叶豚草(Ambrosa trifida L.),菊叶豚草(Ambrosa artemisifolia L.)/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群落特征,通过对其典型群落的样方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度分布进行了群落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各层次比较,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要优于乔木层和层间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反映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要优于Simpson指数;群落多度分布说明此群落富集种少、稀疏种多,符合对数级数分布.随着群落的进一步发展,武夷山野生早樱有可能消逝于林中;出于对其种群的扩大与保护,适当的人为干扰及开辟林窗,有利于其繁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八仙山自然保护区7个典型森林群落.在划分群落类型基础上,分析了各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垂直结构,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7个典型森林群落隶属于2个植被型的7个群系、7个群丛,其中暖性针阔混交林为2个群系,2个群丛,典型落叶阔叶林为5个群系,5个群丛.(2)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9科,67属,92种(含变种).(3)各群落均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构成,具有典型北方森林特征.(4)不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于同一群落不同层片存在较大差异.栓皮栎-荆条-矮丛苔草群丛及白蜡树+核桃楸-雀儿舌头-大叶铁线莲群丛为草本层丰富度最高,其余群丛为乔木层丰富度最高,各层物种丰富度排序多样.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槲栎+吴茱萸-大花溲疏-凸脉苔草群丛和栓皮栎-荆条-矮丛苔草群丛高于其它群丛,并均以栎属树种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主要表现为油松+核桃楸-三裂绣线菊+大花溲疏-矮丛苔草群丛、油松+蒙古栎-三裂绣线菊-矮丛苔草群丛、核桃楸-小花溲疏-糙苏群丛及白蜡树+核桃楸-雀儿舌头-大叶铁线莲群丛高于其它群丛,表明其信息量大、内部结构较复杂、物种分布较均匀.群落生境与其多样性密切相关,其中坡向对多样性组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沙冬青群落是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荒漠群落类型.本文通过对新疆沙冬青集中分布区乌恰县新疆沙冬青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生态型、密度、盖度等植被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新疆沙冬青群落中菊科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藜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等植物种类;该群落的生活型谱中,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所占比例较大;植物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新疆沙冬青群落组成与结构受地形、海拔、土壤和水分条件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降低的趋势.新疆沙冬青面临种群衰退、分布面积缩小的威胁,与气候暖干化有关,也与人为活动也有关,需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的生态特征研究,为保护该保护区珙桐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数、群落构成物种的地理成分、群落外貌特征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等。结果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原始性;群落内优势种分化明显,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层明显,已达到演替顶级阶段;保护区植物的热带分布型属所占比例较大;珙桐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结论构成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植物区系为东亚-中国区域性;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为稳定型,以无性生殖为主。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松阳和莲都山地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分析其属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植物社会学的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特有种肥牛树群落的科属组成、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级谱、群落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科55属61种;肥牛树群落的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有8种,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单叶、中型叶为主;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肥牛树在整个群落的乔木层中占绝对优势.肥牛树群落的基本特征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不同围垦时期的植被为对象,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样方调查法进行野外调查,并采用群落优势种、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分析群落特征,对群落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p H、电导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影响植物在滩涂上分布的重要因素;滩涂围垦对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丰富度等有影响,尤其会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对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大坝村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运算、分析,从而实现群落种类组成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等内容.结果表明该地区群落类型单调,物种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林木抚育,增加乔木物种,改善林地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大叶榉树生境地的群落类型及群落结构,综合分析大叶榉树分布群落所在的环境特点,解释大叶榉树的生态学特征,明确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群落特征,以期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及浙江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包含3 420余个样地的浙江省生态监测样地数据库,经关键词搜索筛选出21个含有大叶榉树分布的样地,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及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所在的群落可分为8个类型。大叶榉树在研究区群落内的分布主要以阔叶林群落和杉木群落为主,21个样地中阔叶林群落达15个,杉木为主的群落为6个,但大叶榉树未出现在以马尾松为主的群落中。群落中主要出现了杉木、枫香、甜槠、大叶榉树、化香、木荷、香樟、白栎、柏木、山合欢等优势树种,其中杉木的重要值达到20.5%。在样地CCA排序图中8个群丛呈现一定的聚集分布,第1排序轴主要体现了海拔与枯落物厚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第2排序轴主要反映腐殖质厚度与坡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物种CCA结果显示:与大叶榉树生境选择最接近的树种是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影响上述树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枯落物厚度和坡向。蒙特卡罗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江大叶榉树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为腐殖质厚度、坡度和土壤质地。【结论】浙江省森林中以白背叶、枫香、香樟、麻栎等树种为主的群落和杉木群落可作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的载体。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腐殖质厚度、坡度等条件。大叶榉树与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等树种对生境的选择趋于一致,在生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大叶榉树可与这些树种尝试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