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评价掺加盐化物融冰雪材料路面的抑制冻结效果及影响因素,基于稀溶液定律,确定路面不同融冰雪效果的盐分析出目标值,利用盐溶液电导率值检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化物含量的压实沥青路面的盐分溶析规律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空隙率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盐分溶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沥青混合料的盐化物含量,可得到不同的冻结抑制效果,温度升高,盐分析出速度加快,夏季高温多雨是路面盐分散失的主要原因;盐分析出速度随路面空隙率的增加而加快,路面压实度的控制是保持抑制冻结效果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全面充分了解路面状况、建立使用性能预测模型、进行路面养护对策选择的基础,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已不适于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本文介绍了物元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物元法用于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的特点,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物元法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中应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沥青路面构造深度非接触式自动测量,借助三维激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高程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级配沥青路面纹理高程数据,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平均曲率流光顺算法,提取并处理路面断面高程轮廓.结合蒙特卡洛期望法估算断面构造深度,实现平均构造深度测量,利用铺砂法进行对比验证,并与摆式摩擦仪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级配沥青路面,采用所提方法与铺砂法测量的MTD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等于6.63%,与抗滑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7.  相似文献   

4.
中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巴公路沿线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雪崩、路面积雪与结冰、涎流冰及冻土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防治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以良好的平整度、舒适性和低噪音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但沥青路面与温度有关的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等病害仍明显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同时冬季雨雪天气造成的路面结冰等形成安全隐患、影响过往车辆正常通行。本文主要以道路自调温融冰雪相变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例,阐述相变材料调温机理,分析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调温,分析了相变材料下路面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路面垂直动载自回归建模的IRI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路面垂直动载时间序列自回归(AR)建模的国际道路不平度指数(IRI)测量方法,即对车轮力传感器测得的路面垂直动载数据进行AR建模,经过Kalman滤波处理后计算功率谱密度,得到路面平整度系数后,由公式转换为IRI值.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分析了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了仿真数据和实车数据实验.仿真数据由AR模型模拟了GB7031—86规定的各级路面,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车实验分别采集了水泥和沥青路面数据,处理得到的IRI值表明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均为良级,但水泥路面的路面状况要好于沥青路面,与实际情况相符.建模和滤波等处理均为实时算法,便于仪器化实现,可广泛应用于路面分级和路面质量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天山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雪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精创单双通道温湿度记录仪、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和雪筛等仪器采集的积雪物理特性数据,对比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积雪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区内雪层平均温度林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雪层剖面最底层的日平均温度草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水泥路面温度梯度最大,林地的雪层温度梯度最小,且林地积雪剖面上层的暖中心出现时间滞后于草地和水泥路面1 h;水泥路面、草地、林地的平均含水率依次递增,分别为0.18%,0.19%,0.20%;雪层日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与雪层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大致相同;草地、水泥路面、森林的上覆积雪的平均密度依次递减,分别为0.15,0.14,0.13g/m~3.林地雪层剖面上部的雪密度最小,但中部和底部的都高于草地和水泥路面的;林地的新雪质量分数最小,粗颗粒雪所占比例最大;而草地底部的深霜发育优于水泥路面和林地.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隧道冬季洞口路面积雪结冰,极易诱发交通事故发生,威胁行车安全。为分析高海拔隧道温泉热能融化洞口段路面冰雪可行性,开展雀儿山隧道气候与温泉温度变化长期监测,通过模型计算和现场测试研究了温泉管道热源对冬季冰雪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入口温泉温度,减小管道间距有利于高效融化路面冰雪,对比优选出间距24 cm、埋深10 cm、管径2 cm不锈钢管的路面下温泉管道布置参数。现场测试发现30℃温泉24 h能明显融化路面上方3.5 cm厚冰雪,在10~12 cm积雪环境下温泉管道能够保障上方路面无冰雪堆积,保障道路行车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利用可再生的温泉热能保障高海拔和寒区隧道洞口路面冬季行车安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现有振动压路机-沥青路面系统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运用ADAMS软件建立沥青路面、偏心块、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模型,确定合理路面刚度值,得到振动压路机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图,以及改变路面刚度值后所对应振动压路机各参数的变化图.通过分析各参数影响图形变化趋势,对比实际情况中各参数的影响,可知该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符合,为振动压路机相关参数的设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效模量的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沥青路面加铺设计方法单纯采用旧路面的弯沉作为设计指标,无法指导路面病害较为严重时所需要进行的路面加铺设计。参考AASHTO设计方法中旧沥青路面层系数的建议值,根据模量和层系数的关系,确定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建议值,并结合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出基于结构层有效模量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通过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实例,根据路面病害状况确定了各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得到加铺层厚度为10cm。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结果与美国AI法结果基本一致,略低于AASHTO设计结果;避免了当路面代表弯沉值较小时,按现行规范无法进行加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下冬季传统道路除雪除冰方式的不足,以烟威地区降雪量数据为例,讨论了新型沥青混凝土导电路面与传统路面除冰除雪方式的差异,并对石墨钢纤维复合沥青混凝土路面和碳纤维电热格栅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了除冰实验对比,进而在碳纤维电热格栅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证明无论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出于经济考虑采用埋设碳纤维格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路面自融雪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橡胶颗粒沥青路面自应力除冰雪的机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橡胶颗粒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自应力除冰雪性能。试验表明,橡胶颗粒沥青路面在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抵抗水损害性能等方面均能达到或超过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在自应力除冰雪方面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初冬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普降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雪,快速清除厚度较大压实雪,或冰冻路面上厚度不等的冰是打胜"冰雪战争"的关键。在这场除雪战争中大功率除雪机的优势鲜明。此避障式除雪机既能清除压实雪,又能清除冰雪,同时具有保护路面的避障功能。利用PRO/E对其进行实体建模及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使用中存在的路基回弹模量衰减问题,应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研究了设计年限内路基回弹模量衰减对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当路基回弹模量衰减超过20%时,所设计的沥青路面厚度已小于使用要求的限度.研究成果可供考虑路基回弹模量衰减的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桥梁是高速公路运行的关键节点,桥面与路面连接特殊的构造特征致使其结冰存在临界点,因此存在的较大的运行风险。为研究路桥连接处临界条件下车辆运行安全状态,对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桥梁结冰且路基段未结冰的临界状态下高速公路运行风险行为的问题,研究依托气象环境模拟实验系,对干燥路面、小雪路面、薄冰路面3种路面在临界状态下的摩擦系数进行测定。基于不同路面状态摩擦系数并结合驾驶模拟实验系统,采集平均速度、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方向盘转角4个指标的驶行为数据。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临界状态路桥连接处的驾驶行为变化规律特征显著不同,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计算路桥连接处3中路面状态下的驾驶风险值,可见路桥连接处的临界状态具有较高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路面融冰(雪)技术存在滞后性、效果差、能耗大等问题,分别从刚性路面、柔性路面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6种路面主动融冰(雪)技术的现状、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对其优、缺点以及适用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解决冬季道路冰雪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冰雪灾害是影响道路运输效率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主动解决此问题的蓄盐类抗凝冰路面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但又鲜有长效性评价相关研究.从力学角度探究凝冰与蓄盐抗凝冰沥青混合料界面黏结力,提出蓄盐抗凝冰沥青混合料除冰雪性能失效的临界有效氯离子浓度;通过全环境箱模拟车辆荷载和降雨条件下氯离子的释放特性,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掌握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观测某段道路实测温度两年多时间,分析全年路段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夏季和冬季全天具体的实测温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温度场差异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对沥青路面温度场进行研究,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引入气温、太阳辐射等因素,建立路表的预估模型。考虑道路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引入深度衰减因子;并考虑时间的影响,建立全年日平均温度模型。将实验数据与预估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解决闪光照相深穿透中粒子碰撞位置而带来的大记录问题,提出了权重抽样法。该方法根据X光衰减特性,结合粒子输运的权重因子方法和Monte Carlo随机抽样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深穿透问题中深穿透区粒子碰撞几率的涨落。将此方法应用到MCNP(Monte Carlo N-particle)中,减小了与解析计算结果的误差,提高了累积因子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