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白喜耕 《科学通报》1986,31(1):36-36
人参果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的成熟果实。近年来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人参果皂甙不但有一些和人参根皂甙相似的药理活性,如抗疲劳、抗缺氧等作用,而且还有其某些独特的药理活性,如抗高胆固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因此,对人参果中达玛烷型皂甙进行了研究。从人参果中分离出8种单体皂甙,其中人参果甙-VI(GF-VI)和  相似文献   

2.
王广树 《科学通报》1994,39(20):1870-1870
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系五加科植物,根及根茎具滋补强壮、解热、镇咳和调节血压等作用.曾报道该植物叶的化学研究.本文将报道四种新化合物齐墩果烯型三萜皂甙的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3.
王德华 《科学通报》1990,35(20):1540-1540
一、理论 人参自古以来以珍贵药材闻名于世。人参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其结构和运动对探讨一系列人参皂甙与人体的相互作用、药理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林人参挥发性成分分析(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允秀 《科学通报》1986,31(7):514-514
长白山特产人参(系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Meyer)弛名中外,人参的科研和应用工作多集中于人参皂甙方面。人参挥发油近二十多年来才开始研究,人参挥发油的分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水蒸汽蒸馏、乙醚提取的方法,提取了吉林省柳河生产的六年生马牙生晒参根部的总挥发油。并用薄层色谱法分得六组组分。将此总挥发油、分组挥发油,分别进行毛细管色谱分析和毛细管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21种化合物。特别是探索到一种分离人参挥发油特有的质荷比为204组分的方法,从而开始了分组挥发油的成分研究和药理工作,向挥发油的单体成分研究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人参多肽的提纯与氨基酸序列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今 《科学通报》1988,33(12):952-952
Ando等在研究人参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中,发现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14肽。曲于人参中该肽含量甚低,分离提纯很困难,制剂中又往往含人参皂甙等杂质,难以供序列分析用,所以至今未报道氨基酸序列。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人参多肽具有疏水性和耐热性,据此提出一种简便的分离提纯方法,制剂可直接用于氨基酸序列测定。我们用DABITC/PITC双偶合微量手工液相顺序法测定该14肽的氨基酸顺序为E-T-V-E-I-I-D-S-E-G-G-G-D-A。  相似文献   

6.
杨柳 《科学通报》1991,36(7):513-513
人参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自从Gstirner开始后,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作者在人参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中,首次从人参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了一个重要的神经传导递质,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的存在,同时还首次分离鉴定了N端为Glu并以γ-羧基形成肽键的几个寡肽.本文报道GABA的分离与鉴定及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分析.  相似文献   

7.
吉林人参挥发性成分分析——人参芦头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惠祥 《科学通报》1986,31(15):1153-1153
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人参去芦不去芦是一项争议未定的问题,主要认为它有催吐作用。人参最早见于《本草经》,但无催吐之说。至《华氏中藏经》便有人参芦“吐人“记载。所以自古以来药用人参皆去其芦头。直至近年才有人提出不去芦。特别是化学分析查明芦头含皂甙的种类和皂甙元都与根部相同。动物实验也未发现催吐作用。认为催吐是一种误传的沿袭,实为祛痰作用。从而提出不去芦。但至今药厂的制剂加工和中医方剂的煎制仍有人去芦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惠祥 《科学通报》1990,35(11):836-836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Meyer,C.A.]。吉林人参中外驰名。白露时起参,长白山区散发着人参香气。对人参的优劣真伪,人们常先从体形和气味评定。本组对人参挥发性成分反复提取鉴定,确定了90余种化合物。人参挥发油的分组研究表明含有一组倍半萜类化合物,有浓厚的人参香气。这是人参挥发油的特征成分,它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允秀 《科学通报》1993,38(1):34-34
吉林省盛产人参。人参花蕾目前尚未充分利用。本文对人参花蕾的挥发油(FGVO)进行了研究,从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出56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烯类相对百分含量高达44%。但花蕾挥发油含量少,易挥发和氧化,给应用造成一定困难。现将FGVO制成β-CD包合物,为挥发油的应用提供了较好方法。1  相似文献   

10.
田志刚 《科学通报》1991,36(2):143-143
人参三醇皂甙(panaxatriol ginsenoside,PTGS)是人参总皂甙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我们已经证明人参总皂甙对小鼠各种免疫效应细胞具有调整效应,同时还证明PTGS的免疫调整效应部分是通过IL-2和γ干扰素介导的。最近,我们观察到PTGS促IL-2、γ干扰素和其它白细胞介素(IL-1,IL-3,IL-4,IL-5,IL-6)诱生过程中蛋白质合成(~3H-Leu掺  相似文献   

11.
王守道 《科学通报》1984,29(3):156-156
引言美丽猪屎豆碱(Spectabiline)是一种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由北京医学院药学系韩桂秋等,从我国海南岛产的吊裙草(C.retusa.L.)的种子里提取分离而得。该化合物最初由Culrenor和Smith从Crotalaria spectabilis Roth。植物中提取的。他们还用化学方法确定了美丽猪屎豆碱的化学结构式,如(Ⅰ)所示。方一苇等用高分辨质谱方法研究了美丽猪屎豆碱分子的断键机理,也认为化学结构是(Ⅰ)式。  相似文献   

12.
田志刚 《科学通报》1991,36(5):378-378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已经证明人参三醇皂甙(panaxatriol ginsenoside,PTGS)促进PHA激活淋巴结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e-2,IL-2)与促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而与RNA合成无关.继而还观察到PTGS可以拮抗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对IL-2合成的阻断效应,而不能拮抗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的阻断效应.同时  相似文献   

13.
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的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家纬 《科学通报》1981,26(18):1132-1132
影响寄生昆虫寻找寄主和接受寄主的利它素kairomone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迄今为止,已鉴定出近十种这类利它素的化学结构,其中大多属幼虫和蛹寄生昆虫的利它素,在卵寄生蜂方面,除了多食性的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寻找寄主的利它素鉴定为廿三烷外,其它卵寄生蜂利它素的化学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紫斑环蝶鳞片的微结构及其结构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志武  邬立岩  邱兆美  任露泉 《科学通报》2008,53(22):2692-2696
紫斑环蝶(Thaumantis diores)是我国云南常见蝶类, 其翅膀表面分布着两种类型的鳞片, 呈覆瓦状排列, 均布于整个翅膀表面. 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分析认为,Ⅰ类鳞片主要产生蓝色的结构色, 而Ⅱ类鳞片只产生黑色的化学色.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了两种鳞片的横截面结构. 用光子晶体理论解释了Ⅰ类鳞片结构色的产生原理, 将Ⅰ类鳞片的多层结构优化为一维的布拉格堆栈进行光学模拟.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翅膀表面的反射率, 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 当紫斑环蝶飞行时, 伴随翅膀的上下扇动, 表面的颜色不停地在结构色和化学色之间变换, 亮度也同时改变. 受此启发, 提出了仿生变色样品设计模型, 对视频隐身和其他的变色设计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9,4(24):826-826
“可的松”是晚近发現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提取性激素的特效药物。国外多年来研究的結果,証明薯蕷科薯蕷属的某些种是提取“可的松”最有前途的植物性材料。为了发掘我国含甾体皂素植物的資源,我們从1957—1959年进行了薯蕷科植物的普查、化学分析、引种試驗工作。先后在云南、浙江、安徽等省采集到腊叶标本150号,鑑定为35种植物。化学分析結果,在19种薯預中找到含皂甙元的9种,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豹斑薯蕷(Dioscorea panthbica Pr. et. Burk. ),含皂甙元2.1%。  相似文献   

16.
邵启全 《科学通报》1986,31(2):143-143
人参是一种用途广,药效好的贵重中草药。人参花药培养对于人参育种工作及生物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1—1984年,作者在研究中每年都得到大量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并在近二年建立了无性繁殖系。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人参花药取自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参场5年生人参。接种花药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期、用MS等基本培养基,蔗糖3—6%,琼脂0.8%,pH值5.8—6.0,培养基在1kg/cm~2压力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     
西洋参是原产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半阴性宿根草本植物(封底),又名花旗参,由于它历来都是从我国广州进口,故人们又称它为广东人参.它与我国人参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十七世纪后半叶我国人参传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后,至1716年才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森林中发现,大约在1889年开始人工种植,最早是在森林中栽培,以后逐渐发展到庭园种植.1773  相似文献   

18.
Diels-Alder合成反应的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敏 《科学通报》1997,42(20):2175-2178
化学计量学是一门将数学、计算机技术与化学交叉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在化学化工及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将化学计量学原理和方法及技术用于合成化学中便诞生了其新的分支即合成(化学)计量学.作者试验室对此进行了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结果,并将予陆续报道.本文以著名的Diels—Alder反应为例,通过试验优化设计与多元潜因分析对其试验空间进行了系统考察和优化建模,获得满意结果.预测收率与实验收率吻合良好.1 试验(1)主要仪器和试剂.微量有机合成仪一套,无水三氯化铝(AR),用前经升华干燥处理;1,3—戊二烯(CP),甲苯(CP)作溶剂.其他试剂均为AR或CP以上纯度,使用去离子水.产物经IR,NMR,MS,UV及元素分析鉴定为目标产物(2)试验方法.按文献[4~6]进行合成提纯产品并计算产率.  相似文献   

19.
施剑秋 《科学通报》1991,36(2):115-115
邓福孝等从福建产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根皮中提取得到两种倍半萜生物碱,雷公藤新碱(Ⅰ)和雷公藤宁碱(Ⅱ)。郑幼兰等研究了它们的药理性能,表明它们是有效的免疫抑制剂。雷公藤根的另一些提取物具有抗炎、止痛的功效,它们的药用范围比较广,详细研究它们的结构化学是很有意义的。我们选择(Ⅰ)进行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福玉 《科学通报》1993,38(19):1791-1791
核磁共振法(NMR)是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强有力手段,广泛用于纯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但是,NMR法测定复杂基质(matrix)中有机氟毒物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氟乙酸钠和氟乙酰胺是两种剧毒灭鼠药,它们的测定有GC法、HPLC法、TLC法和化学显色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