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焕然一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一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根据该计划的要求和大学数学的特点,对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四项举措,以促进该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 《广东科技》2012,21(20):82-F0002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是广东省为建设人才强省,于2009年11月正式启动的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具体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广东省科技厅实施。作为国内首创的由政府组织实施、以团队形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专项计划,该计划政策力度大、资助额度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经过3年的发展,该专项计划现已成为国内面向海内外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3.
科技计划是政府组织实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认真制定并实施好科技计划.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手段。对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及对今后科技计划的管理和实施以及实施目标和投资方向的调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技术评价的理论为基础.以研究科技计划实施效果为框架,密切结合科技计划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层层分析科技计划实施效果的相关指标.构建出科技计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科技计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石家庄市“十五”科技计划实施效果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构建的科技计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9月14日,美国四家联邦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农业部联合宣布投资4000万美元资助大学研究人员开展机器人研究,以推进国家机器人计划。国家机器人计划是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启动的。该计划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牵头实施。该计划支持的研究项目反映机器人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有助于实现重要国家目标,包括  相似文献   

5.
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还存在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有什么关联?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科技部198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它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科技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该计划自开始实施以来,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不同学科因其特点不同,在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必将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实施办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项目的选题与立项、实施方式与过程管理、项目结题与成果交流、激励措施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办法,结合笔者亲自指导学生开展该项目的实践经验,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文提出的实施办法不仅遵循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兴趣导向、自主实验”的实施原则,而且切实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日前,北京市科委已全面启动"设计创新提升计划"。该"计划的实施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引导资金与企业自主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促成国内外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拓展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主要从实践层面,简要论述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支撑点和需要把握的均衡点,从而为即将实施该计划的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欧盟自1984年开始实施“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简称框架计划)。该计划是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计划,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迄今已完成实施五个框架计划,第六框架计划正在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该计划在长沙大学的实施情况,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从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铝电解槽电、热解析数学模型及数值仿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经过初步验证的铝电解槽电、热解析数学模型和数字仿真程序。利用此程序对大型电解槽槽衬结构的优化进行了一系列仿真试验,得出了能改善槽内形并能降低能耗的改良结构方案。本程序为改进铝电解槽结构和提高设计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2002年国家推行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以来,培养各类项目管理人才近15万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针对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对从业人员薪酬增长(增薪)和能力提升(提能)产生的效应,以及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等从业者自身属性对此效应的影响等问题,以680名通过国家项目管理师培训和认证的从业人员为样本进行调查。从收入、综合知识、管理能力等层面统计分析了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对从业者的影响,为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 《实验室科学》2013,(6):158-160,163
在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的问题.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探索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成功开展了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油田开展的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与埋存(CCS)示范工程,设计并实施了油藏流体运移及驱替前缘监测项目,为后续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监测内容包括储层物性测试、CO2分布监测、生产井监测三方面。储层物性测试方面,使用了气相示踪剂、压裂裂缝监测、试井方法,有效地反映了井间连通性及裂缝分布。CO2分布监测方面,使用了微地震前缘监测、大地电位监测,准确地描绘了CO2在储层中的分布状况。生产井监测方面,通过油、气、CO2产出量监测,直观地反映驱替前缘运移情况。不同的监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核电取水区域翼墙结构是核电厂正常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枢纽,故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抗震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以中国滨海某示范快堆工程取水区域为项目背景,基于ANSYS软件及用户可编程特性(user programmable features,UPFs)二次开发工具建立进水口翼墙-地基三维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考虑厂址的地基非均质特...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实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核查和评价是国家林业局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核查和评价工作为决策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和科学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工程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目前采用的核查结果评价系统对工程人工造林的主特性评价不具体,其核查结果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总结几年来的外业核查和全国数据汇总实践经验,在全面分析当前工程评价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核查评价指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退耕还林工程核查结果评价系统。同时利用黑龙江省核查结果对新、旧两套评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验证,并分析了新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子项目具有随机完工时间的动态联盟企业的项目完工风险,研究在满足项目费用投资和子项目时序约束的条件下使项目完工概率最大的伙伴挑选问题.基于计划评审法(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描述各子项目时序约束,并建立了相应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嵌入PERT的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将设计的方法与枚举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运行时间和效果方面的有效性,从而为随机情况下的动态联盟企业伙伴挑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从项目引导资金投入情况、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投资情况、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参加人员及人才培养情况、项目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对2013年度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媒体辅助程序设计教学,优点颇多:刺激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寓教于形、寓教于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就程序设计教学而言,重要的是程序设计的算法,如何动态地描述算法,展示解题的全过程,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程序设计教学的关键.我们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实践,采取了多媒体、板书和程序运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位移反分析法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反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某工程实际进行反演分析,并利用反演分析成果进行工程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