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百姓记事》、《城市笔记》、《每日闲情》为蓝本,分析了近年来兴起的一批广东新文学副刊的特点,比较它们与传统文学副刊的区别,指出其背后的经济动因、社会心理动因和文化动因,为新世纪报纸文学副刊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各大报纸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时,报纸文艺副刊的变革也正在进行.<河南日报>文艺副刊以其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和谐处理,为文艺副刊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定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成功经验值得肯定,但有几方面也需要改进:内容上,应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感受;版式上,应注重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3.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文与《晨报副刊》两任主编孙伏园、徐志摩的复杂关系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历史产物,它是通过社会与经济环境的选择而实现的。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对玉林文化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域文化和其他因素,将玉林文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型期、融合期和成熟期;并且分析了玉林文化的特点,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玉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垒》是抗战后期《贵州日报》的文学副刊,1叨5年3月6日创刊于贵阳。在创刊号上,主编蒙先艾写有类似于发刊词的《从报纸副刊谈到(新垒)文,对办刊的缘由宗旨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分析了主办者所面临的困境。尽管塞先艾已有了近二十年报纸副刊投稿者的资历,在他的文友中也有不少人从事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耳儒目染,对编辑副刊并不陌生。然而当此之时,抗战已进行到了第八个年头,正是曙光来临之前最黑暗的日子,要经营一块文学园地,实非易事。物力艰难,纸张困难,油墨印刷费涨价,致使报纸副刊出现了“没落”趋势。普遍存在着以下现…  相似文献   

6.
新记《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社训,公开、明确地表达了报纸自由、独立的办刊方向.随着政治局势和文化空间的变动,正刊言论逐渐倾向国民党阵营,而文艺副刊在抗战期间刊登了许多左翼知识分子的文章,呈现出靠近红色政权的立场选择.同一报纸上正、副刊迥异的论调,反映出权力场内部的紧张拉锯对文化场的影响,副刊背离的言说现...  相似文献   

7.
报纸专副刊作为报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不同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为顺应历史潮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几经时代变迁,新时期报纸专副刊也随之发生了转型:从传统副刊的文学副刊转向综合大副刊;同时其价值取向也表现得更为多元化:新闻性﹑社会性﹑生活性﹑服务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民晚报》刊登的文章中存在的一些科普闪失,以求提高晚报科普质量。方法以2015年第三季度《新民晚报》为例,从文字方面、知识方面、量的单位与符号以及对于提高晚报科普品质的建议与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结果指出了《新民晚报》在文字方面、知识方面、量的单位与符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版优质晚报是读者、城市进步的需要与要件,基于细节,着力提高晚报的科普品质现实、必要且急需。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提高晚报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及其信度,晚报的科普要精制。报社、晚报人应了解本报科普的实效和读者的冀望,应当认真地出版让读者获益多、使之满意的晚报。结论晚报等都市报(晚报)是与读者"零距离"的传媒,它是滋润、提携读者的"维生素"。晚报是文化化人、文化城市的学习读本,是缔造学习型城市和低碳社会的向导。  相似文献   

9.
丁凤泽 《科技资讯》2014,(28):217-217
报业市场竞争中,地方特色往往是地市报最核心的竞争力。按照新闻价值的原则,读者对周边事件的兴趣和关注度往往更高,这就给地方报纸利用新闻的“贴近性”吸引读者提供了可能。该论文结合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的副刊办报经验,从选准报道当地文化的角度、经营本土作者队伍,让作品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地域符号、加强编辑自身的修养等3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事例,得出只有围绕“地方”两字做文章,才能办好将地方党报的副刊办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羊城晚报》“晚会”副刊的编辑为例,讨论了报纸副刊文风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言与地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对玉林方言的一些词语的分析,可以探究玉林本地的一些文化现象,解读玉林方言词语的文化内涵,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武汉晚报》作为一份历史悠久的老报纸,面临现今受众分化、传媒资源分散、新兴媒体横行天下的市场局面,生存形势正遭受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重新赢得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该报即将面临一次全新改革。本文将从重新找寻市场定位、冲破”同质化“隆圈、发挥晚报比较优势、提升报纸文化品位、与新技术平台相融合、开拓营销新思路几个方面对其革新之路荐以微言。  相似文献   

13.
方雪梅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112-112,115
本文旨在探讨报纸副刊的图片运用问题。报纸副刊图片运用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即以文为主、借图释文,以图为主、借文点睛,以图衬底、营造意境,图文交融、相互辉映。报纸副刊图片运用的原则是:形式服务于内容,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报纸副刊图片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美化版面,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图片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它丰富了副刊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副刊的表现力,从而起到“副刊留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依据,统计了2000—2009年17种晚报的被引频次,从中分析了《今晚报》的学术研究价值,并指出报纸的发行量并不代表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报纸作为后人观察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窗口,报纸广告是其中极具社会学研究价值的一个视角。以旧上海时期的中国名报《申报》的副刊《申报自由谈》1933年所登载的广告为个案进行分析,剖析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交融汇合时期中国人的心态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孙伏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编辑家,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尤以五四后期主编《晨报副刊》时最为出色。孙伏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副刊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应当具有传播知识、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等多项职能,此外应五四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副刊还应肩负起传播新思潮启迪民智的重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旗帜的感召下,孙伏园创办的《晨报副刊》横扫了充斥副刊的低级趣味,为五四时期盛极一时的四大副刊全面繁荣的盛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就了《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地方报纸在彰显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并以哈尔滨市图书馆开发地方报纸为读者和专家服务中起到的作用为例,论述了编制新中国成立前地方报纸副刊和广告索引及建立数据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杨奔 男,汉族, 1964年12月生,广西北流市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玉林师范学院语委副主任,广西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讲现代汉语、普通话、形式逻辑等课程。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学术论坛》、《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汉语同素反序词源流初探》、《“被”字句用于非遭受义的考察》、《玉林方言与玉林地域文化》等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19.
方言自身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玉林话是一种特色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文化内涵。本文简述玉林方言及文化研究概况,勾勒玉林方言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的轨迹,并基于玉林方言的实际,结合相关文化因素,提出玉林方言保护和研究及玉林方言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研究方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古代语言的面貌,也可以有利于方言区的人们了解自己方言与共同语的发展关系,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学好民族共同语,《广韵》是汉语中古时期语音的代表,它的声、韵、调都或多或少地与汉语的各地方言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可以为人们了解中古音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入手,给这些反切上字注上玉林音,从中找出玉林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的关系,分析它们的音变条件,暨旨出了玉林放大在汉语音韵史中的价值,也为玉林人学习现代汉语普通话提供了相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