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材不简单     
正竟然有天生粉红色的木材?蛋糕的香草味竟然来自木材里的一种物质?其实,木材的有趣不止这些。全世界唯一的粉色木料在非洲,有一种树种会长出天然的粉红色木材,被称为粉红象牙木。南非祖鲁部落将这种木头视为圣树,只有酋长才能使用。粉红象牙树生长极为缓慢,木质密实而坚硬。为一些酋长制作木碗,需要用树龄数百年的粉红象牙木制作。然而,粉红象牙树的心材部分往往有较大的放射状裂纹,因此能用于制作木碗的木料很是稀少。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取木建成家。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一直用木头支撑着自己的家。中国人在建造居所时,始终对木头有着天然的依赖之情。木,长久滋养在中国的土壤中,它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技术,是一种营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心理。在《康熙字典》里,从"木"的字有1413个,其中有400个与建筑有关。从帝王将相的宫殿、衙署、府邸,到平民百姓的民居、祠堂等,曾经最常见的木构建筑,也是中国人生活起居里最长情的依托。木,储存了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才智。木,易朽易焚,却成了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3,(1):12
葡萄牙吉马良斯国际艺术中心外展出了一组会发电的秋千。它能将人们在荡秋千时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从而照亮秋千下面的灯。这些木制的发电秋千摆在木制托盘上,每架秋千对面放着一个用木头架固定住的轮子。秋千通过链条连接到车轮上,车轮转动会带动下方的电动机发电,从而给底座下方的灯提供电源。所有的机械部件都藏在木托盘下方。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6):6-6
下馆子时,许多人习惯于坐在餐桌旁看着菜单选吃的。其实,白蚁也“挑嘴”,不过它们是通过倾听自己的咀嚼声的回声来选择“木头大餐”。比如,相对于大块的木头,干木白蚁更喜欢钻食小块的木头。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为白蚁群提供两块松木,一块仅20毫米长,另一块则  相似文献   

5.
<正>孝义仿古木雕家具,是山西手工艺界的一枝奇葩。繁复华贵的雕刻工艺,将古典家具的工巧之美发挥到极致。每件家具表面的雕刻物不能冠以惟妙惟肖,却也极具动感,无比传神。锉刀一下下落在木头上,木屑飞扬在空中,精美的木雕就这样渐渐呈现,古朴典雅的家具加上精美绝伦的木雕,让孝义仿古木雕家具一度达到出神入  相似文献   

6.
新知短信     
木屑椅子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木材加工时50%~80%都浪费在生产制造工序上。于是英国伦敦的设计师们将木头的废屑进行再利用,通过采用生物树脂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奇特的化学反应,使其变成了一种重量轻,  相似文献   

7.
正瑞典KTH皇家工学院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透明木质材料——透明木头。科学家说,透明木头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好材料,因为透明木头既便宜又容易得到,毕竟这种木头是可更新材料。透明木头也可替代窗玻璃。说白了,透明木头就是通过化学手段去除了木质素(木头细胞壁成分)的一种木头薄板。当木质素被去除后,木头就变得发白且很漂亮。但因木头并非天然透明,所以为了让木头变得透明,科学家采用了纳米技术加工。下一  相似文献   

8.
陈佚 《科学之友》2005,(8):78-78
读者来信问盛夏,酷暑难耐,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被病菌感染。请问在这炎炎夏日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活细节才能安全度夏呢?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因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平常的保健方法很多,这里就不重复。这里要强调的是夏天不能做的10件事。(1)不宜坐木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人常坐木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2)不宜多吃冷食在炎…  相似文献   

9.
百变奇材     
<正>木材与化学在科学家的巧妙运用之下,能组合出奇材妙法,为人类提供具备多种用途的可持续材料。身兼科学记者和科学史研究者二职的基特·查普曼惊叹于实验室里的木材化学,并撰文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木世界。人称“木头大王”的华裔科学家胡良兵,能让木头像乒乓球一样跳动,也可以把它像橡胶玩具一样压扁,更能使木材坚硬胜过钢铁。正如他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实验室里所解释的,你只需运用一套简单的化学反应——用上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并加热与加压——即可创造这一切。木材是一种新金属、新塑料、新混凝土。你所要掌握的,是如何通过化学手段摆弄它。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的校训是"木铎金声",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意思是让木头发出青铜乐器的声音,象征任何人都能够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追求。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记者来到北师大大兴附中采访第34届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知力"科普之星获奖者侯明君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在师生身上感受到了"木铎金声"的鼓舞:无论你的想法是宏大还是微小,只要努力,你就会实现你的青春梦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古装扮相的木偶,在操控者双手的搓、捻、掂、点、转等指令下,做着捻须、鞠躬、回眸等表演,常引得观众拍手叫好。作为孝义"三宝"之一,孝义木偶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偶戏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是用木头刻成各种人物、兽类等偶像,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木偶戏又分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线木偶戏四大类。孝义木偶戏即属于杖头  相似文献   

12.
绿色信鸽     
昨天晚上爸爸就非常痛快地答应了郭威:今天一早就去钓鱼。可等郭威吃完早饭出来,却发现爸爸还在门口鼓捣着什么东西。他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安装一个绿色的家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40年代末,苏联考古学家在海拔2400多米的阿尔泰山谷中旅行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装饰豪华的木制墓室里保存着完好的木乃伊,木乃伊上有着精致的动物纹身,其头骨、内脏及其他器官都被摘除掉;尸体用马毛缝合,再加以装扮和武装,最终被放入装有毡毯和殉马的墓室里。自那以后,考古人员在穿越西伯利亚和蒙古的阿尔泰山区不断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电力医院门口,一个小贩正在兜售钥匙挂坠。挂坠是塑料透明的密封袋,里面的液体为绿色或粉红色,活的小金鱼、乌龟或金钱蛙在其中游动着。小贩称:袋子里有营养液和压缩氧,乌龟在里面能活3个月,放出来还能活。在中国文化中,龟、鱼代  相似文献   

15.
寻访老屋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老街上,耳畔不再充斥着都市的嘈杂,心中也少了平日的愁闷与压抑,有的只是一种自然与宁静。拐进那窄小的弄堂,猛然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时间定格住了,任你去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好久没去老屋了,小心翼翼地推开厚重的大门,生怕打破这一方的宁静。跨过门槛,头上的天只剩下四四方方的一小块,四周都被结实的墙壁包围住了。尽管如此,却让人觉得更安全。墙角长满了青苔和杂草,也许这已是老屋惟一具有生命的点缀。厅堂里的两根木头柱子依然站立着,却已被风雨剥去了原有的艳装,露出了木头的本色。老屋里最吸引…  相似文献   

16.
<正>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它也被称做天车,车高10m多,由一根长5m、口径0.5m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缓缓转动着约10t重的水车,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后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相似文献   

17.
<正>桃木文化源远流长桃木自古以来就有"阳刚之木,五木之精"的美誉。史书上曾记载:桃木乃仙木,有镇宅、辟邪、纳福之神功,被人们视为吉祥、平安、长寿的象征,在我国民间文学和宗教信仰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淮南子》中有"羿射九日,死于桃棓,成为宗布"的传说。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的"桃棓(棒)"  相似文献   

18.
神秘的木雕人像 维拉港郊外的丛林间,有一座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像林场的工棚,又像临时搭起的货架,周围有栅栏.棚内棚外陈列着许多岛国土著民族的历史文物,如树皮编织品、贝类、石器、独木舟、长矛等,比较丰富. 博物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各样的木雕人头像.博物馆的门口、院内、屋里,都树立着雕在一根圆柱上的大小不同的人头像,其面孔大同小异,突出醒目,令人惊奇.它们有的用玻璃装饰眼睛,有的将眼睛涂成红色.其造型非常奇特,脸面又长又大,一般刻在白檀木和紫硬木上,鼻子高大,眼部像鹅蛋,神情居傲凝重,双耳又长又怪,下巴和脖子连  相似文献   

19.
任真 《大自然探索》2003,(12):58-63
“摧枯拉朽”常被用来形容旧事物的毁灭,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经科学家证实,那些过去我们认为倒下后便将销声匿迹的木头,其实在它们生后,在它们腐烂的身体中却继续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它们不仅为细菌、蛀虫、贝类以至市场上售卖的鱼类提供了养分,而且还为这些生命提供了居所,并由此建立起了一条神秘奇特而又纷繁复杂的生态链,  相似文献   

20.
报载,1993年11月,南方K市一公园内,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名犯罪分子劫持。犯罪分子先是强行搂抱、亲吻、肆意猥亵,随后将受害者胁迫到离公园5公里之远的一个偏僻处强奸。在途中有来来往往的人,还路过一处公安分局,但受害者想到自己腰上顶着"刀",怕受伤害便不敢反抗、呼救或逃跑。事后才知道,那把"刀"只是一块烂木头而已。女大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学习跟不上,总感耻辱,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